APP下载

韩非的末路

2017-01-26王志祯

现代世界警察 2017年4期
关键词:韩非游说法家

文/王志祯

韩非的末路

文/王志祯

公元前233年,秦国大军攻打韩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绝无仅有,不是为了攻城略地,不是为了灭国破家,而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他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什么魅力,能让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为了他不惜兴师动众、大动干戈?

这个人可谓大有来头。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史称韩非子。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爱好刑名法术之学。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他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辞,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儒学大师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心急如焚,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任用贤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虽师从荀子,却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游侠则凭借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有用的,而有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

韩非深深地明了游说的困难,并撰写了《说难》一书,讲得非常具体全面,但他最终还是死在秦国,不能逃脱游说的祸难。

《说难》中这样写道:大凡游说的困难,不是游说者的才智不足以说服君主,也不是游说者的口才不足以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更不是游说者不敢毫无顾虑地把意见全部表达出来。游说的困难,在于如何了解游说对象的心理,然后用自己的说辞去打动他。

如果游说的对象想博取好名声,而游说的人却用重利去劝说他,他就会认为你品德低下,从而慢待并疏远你。如果游说的对象贪图重利,而游说的人却用博取好名声去劝说他,他就会认为你没有头脑、脱离实际,一定不会录用你。游说的对象意在重利而公开装作博取好名声,而游说的人用博取好名声去劝说他,他就会表面上录用你而实际上疏远你;假如游说的人用重利去劝说他,他就会暗中采纳你的意见,而公开抛弃你本人。

行事保密就能成功,言谈之中泄露了机密就会失败。不一定是游说者本人有意去泄露机密,而往往是在言谈之中无意地说到君主内心隐藏的秘密。像这样,游说的人就会引火烧身。君主有过失,而游说的人却引用一些美善之议推导出他过失的严重,那么游说的人就会有危险。君主对游说者的恩宠还不深厚,而游说的人倾尽肺腑,即使意见被采纳实行并见到了功效,君主也会忘掉你的功劳;如果意见行不通而且遭到失败,游说者就会被君主怀疑而身陷险境。君主自认为有了良策,而且打算归功于自己,那么游说的人参与此事,也会有危险。君主公开做着一件事,而自己另有别的目的,如果游说者预先知道他的计策,也会有危险。君主坚决不愿做的事,却极力要让他去做,君主非做不可的事情,又阻止他去做,游说的人就危险了。所以说:“和君主议论在任的大臣,君主会认为你离间他们彼此的关系;和君主议论地位低下的人,君主会认为你卖弄权势。说君主爱听的话,君主会认为你是在利用他;议论君主所憎恶的事情,君主会认为你试探他的底线。如果游说者文辞简略,君主就会认为你没有才智而使你遭受屈辱;如果你铺陈辞藻,夸夸其谈,君主就会认为你语言放纵、大而无当。如果你顺应君主的主张陈述事情,就会说你胆小,做事不尽如人意。如果你谋虑深远,就会说你鄙陋粗俗,倨傲侮慢。”

大凡游说者最重要的,在于懂得美化君主所推崇的事情,掩盖他认为丑陋的事情。他自认为高明的计策,就不要拿以往的过失使他难堪;他自认为是勇敢的决断,就不要自以为是地去激怒他;他夸耀自己的力量强大,就不必用他为难的事来反驳他。游说的人谋划另一件与君主相同的事,赞誉另一个与君主同样品行的人,就要把那件事和那个人加以美化,不要坏其事伤其人。有与君主同样过失的人,游说者就要明确地粉饰说他没有过失。待到游说者的忠心君主不再抵触,游说者的说辞君主不再排斥,游说者就可以施展自己的口才和智慧了。等到历经很长的时间之后,君主对游说的人恩泽已经深厚了,游说者深远的计谋也不被怀疑了,交相争议也不被加罪了,便可以明白地计议利害关系,帮助君主建功立业,也可以直接评议君主的是非以正其身。用这样的办法扶持君主,就是游说成功了。

伊尹做厨师,百里奚当俘虏,他们都是这样取得君主的信任重用的。这两个人都是圣人,他们都不得不做这些低贱的事,经历如此世事的卑污,那么智能之士就不会把这些看做是耻辱了。

宋国有个富人,因为天下雨毁坏了墙。他儿子说:“不修好将会被盗。”他的邻居有位老人也这么说。晚上果然丢了很多财物,他全家的人都认为他儿子特别聪明,却怀疑邻居那位老人。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他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胡国是我们的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居心何在?”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这两个说客,他们的预见都是正确的,然而言重的被杀死,言轻的被怀疑,所以说知道某些事情并不难,如何去处理已知的事就难了。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有君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不怕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国君主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国君主。卫国君主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国君主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他得罪了卫国君主,卫国君主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国君主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宠爱时君主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憎恶了,君主就认为他罪有应得,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要搞清楚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龙属于虫类,可以驯养、游戏、骑乘。然而它喉咙下端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君主也有倒鳞,游说的人能不触犯君主的倒鳞,就差不多算得上善于游说的了。

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哎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遗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写的书。”秦王因此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没有一开始就信任、重用他。李斯、姚贾嫉妒韩非,在秦王面前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贵族子弟。现在大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会帮韩国而不帮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秦王认为他们说得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陈述是非,但又见不到秦王。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的悲剧在于他生不逢时,空有满腹学识而得不到重用,更在于他思想深邃但不善言辞,虽然透彻地知道游说的困难和危险,但最终也未能逃脱因游说不力丢掉性命的灾祸。在这一点上,太史公司马迁与韩非“心有戚戚焉”。司马迁因为替李陵鸣不平而遭受宫刑,而韩非则因为未能充分地与秦王沟通遭到李斯等人的陷害。因此,才有太史公“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的悲叹。

在中国法家代表人物中,韩非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人物。他的思想融合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并将其系统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法家思想理论体系。梁启超认为中国两千年的社会实际上是“外儒内法”的社会。毛泽东曾说:“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可见韩非的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思想家,韩非无疑是成功的。这是一种不死的精神,它超越生死,超越时空,永远不会熄灭。但在现实世界里,他却处处碰壁,受尽屈辱,最后还遭了同窗的毒手。他用自己短短47年的人生,诠释了悲剧的内涵,着实令人扼腕、痛惜!

在秦国的几个月时间,可算是韩非的末路。在这人生的最后一程,有大喜,有大悲;有座上宾的风光,亦有阶下囚的凄惨;有同窗相见的寒暄,亦有幕后黑手的暗算。韩非的末路注定是一场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大戏,在大戏的幕后,深深隐藏着的,却是法家思想与现实社会人生的激烈搏杀。韩非之死,既是法家思想的浩劫,亦是法家精神的涅槃与重生。从秦王开始的历代帝王,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法家思想,并逐渐把它作为治国的精髓与良策。法家思想由此进入庙堂,被逐渐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韩非游说法家
韩 非(话剧)
美国科技巨头游说政府费用大增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知祸更需避祸
小小书法家
印度应该使政治游说合法化吗
漫画
韩非为何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