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美国民粹主义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017-01-25臧秀玲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精英特朗普

王 跃 臧秀玲

作为代议制政治的反映和产物,民粹主义就像装饰的图案一样贯穿于美国的政治生活之中。[1]纵观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其中至少出现过四次民粹主义浪潮。第一拨浪潮当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人民党运动。20世纪30年代,美国民粹主义出现了第二次集中爆发,代表性人物有休伊·朗、汤森、库格林等。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民粹主义兴起的第三个重要节点,麦戈文主义与华莱士主义则是其中的代表。而罗斯·佩罗则在90年代引领了第四拨民粹主义浪潮。历史实践表明,但凡美国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民粹主义必会借势而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社会内部各种矛盾错综交织、日益激化,民粹主义又一次强势兴起。本文旨在对当前美国民粹主义兴起的表现、原因及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一、民粹主义及其内涵

民粹主义又称平民主义、民众主义,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周期性重复出现的政治现象。它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与美国,进入20世纪后则在亚洲、欧洲、拉美等地普遍兴起,成为一个游荡于全球政治舞台中的“幽灵”。虽然民粹主义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人们始终未能给它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对于民粹主义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外学者就给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爱德华·希尔斯(Edward Shills)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反应性的东西,精英阶层与普通大众的关系是其核心关系。[2]托丘尔多·迪·特拉(Torcuato Di Tella)提出:民粹主义是基于动员起来的但还未成为独立组织的平民群体的政治运动。[3]玛格丽特·卡农范(Margaret Canovan)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让人民反对既有权力结构与社会主流价值的号召力。[4]保罗·塔格特(Paul Taggart)则认为,民粹主义作为一套思想体系与政治尤其是与代议制政治有着根本性的矛盾。[5]也有学者提出:民粹主义不应该再被仅仅界定为一种运动或政权类型,而应定义成一种政治动员手段。[6]此外,还有学者对民粹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逻辑、话语、策略的概念进行了批判,将其定义为一种政治风格。[7]国内学者俞可平认为,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8]林红则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诉诸于和求助于人民群众的学说或运动,它试图表达某种平民大众的集体诉求。[9]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民粹主义是一种诉诸于人民而反精英的政治思潮、政治运动和政治力量。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民粹主义强调人民至上,突出人民的价值与作用,否定精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通过直接诉诸于人民的方式来反抗精英阶层以此实现社会的变革;作为一种政治力量,民粹主义冲击了精英阶层掌控下的权力格局与权力结构,并重塑着既有的政治生态。这也突显出了民粹主义的两大核心特征:一是以人民中心,二是反精英。一般说来,民粹主义具有左翼与右翼两种表现形式。左翼民粹主义沿袭着民粹主义最正统的以阶级政治为核心的历史道路,专注于反对造成贫富悬殊、经济不平等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弊端。[10]其政策主张通常表现为反资本精英,反对资本对政治的操控,反对贫富分化,主张高税收、高福利,要求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而右翼民粹主义则具有浓厚的国家主义、本土主义、排外主义色彩。其在政治上反对建制派精英,在经济上反对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化,在社会文化方面反对外来移民、少数族裔以及多元文化。

二、当前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

(一)茶党运动

从2009年初开始,茶党运动在美国兴起。2月19日,财经评论员瑞克·桑特里(Rick Santelli)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呼吁“茶党”应该再次在美国出现。在他的倡议下,全国性与地方性茶党组织纷纷涌现。其中,影响力较大且具有代表性有“1776茶党”、“茶党快车”、“茶党抵抗”、“自由事业”等。2月27日,美国40余个城市爆发了茶党组织的抗议活动,这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茶党运动。4月15日“纳税日”当天,全美750多个城市再次爆发了茶党抗议活动。而后,茶党在一些重要节日又组织了规模各异的抗议活动。如果说2009年茶党运动注重的是草根动员,聚焦于集会和抗议的街头政治,那么2010年,茶党则开始进军常规政治舞台。[11]茶党支持与其具有相同政治观点的候选人参加参众两院议员的竞选,开始成为美国政坛上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2010年中期选举中,茶党一举成为最大的赢家。之后,它又介入了2012年大选、2014年中期选举等,但收效甚微。如今,茶党在民意基础、政治影响力方面已大不如前,衰颓之势尽显。

茶党运动本质上是一场右翼民粹主义运动。茶党通过直接诉诸于普通民众的方式掀起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以此捍卫它所谓的“人民”的利益。茶党对“人民”的定义是从事生产的中下层中产阶级,而排斥官僚阶层、金融阶层和接受政府援助的少数族裔与移民群体。[12]茶党运动在突出人民至上的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反精英取向。其成员及支持者认为,政治精英们不仅没有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更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大政府”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人民的利益。因此,他们主张缩减政府规模、限制政府权力、降低税收压缩开支,号召民众从政府手中夺回权力。此外,金融精英、大企业、大资本家也被茶党视为斗争的对象。在茶党看来,资本精英与官僚阶层的相互勾结以牺牲广大劳动者的权益来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除了反精英,茶党运动还带有强烈的本土主义、排外主义以及种族主义色彩。它主张维护美国本土白人的优势地位与各方面利益,抵制、排斥外来移民与少数族裔。因为,在他们看来,外来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一方面抢占了美国本土公民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免费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各种福利与服务,是社会的“寄生虫”与“食利者”。

(二)“占领华尔街”运动

2011年7月初,加拿大杂志《广告克星》在其社交网站上发出海报,号召人们于9月17日冲进曼哈顿占领华尔街。9月17日即美国宪法日当天,大约有1000名示威者进入华尔街举行抗议游行,以表达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金钱政治、两党政治斗争的不满。自此,“占领华尔街”运动正式开始。该运动迅速成燎原之势,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即蔓延至华盛顿、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等城市。“占领华尔街”运动由此也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美的大规模群众运动。11月15日的“清场”行动后,占领运动暂告一段落。而后,示威者又到华尔街举行过几次游行活动。进入2012年后,占领运动则已远不及前一年的势头,其影响力、受关注度大幅下降,逐步走向尾声。

“占领华尔街”运动参加者的政治派别和阶级背景十分复杂,其中既有失业的工人和大学生,也有越战老兵和家庭主妇,但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13]示威者喊出了“99%对1%”“反对贪婪”、“向富人征税”、“华尔街应买股票,而不是政客”等口号。这些口号一方面表达了底层民众的不满与愤怒,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的基本政治诉求,即反对贫富两极分化、反对金钱政治。示威者宣称代表了99%的美国人,并且明确将斗争矛头指向了社会中1%的人群。在这里,1%是指华尔街上的大银行家及其高管和其背后掌握金融资本的资本家及其政府里面的代理人。[14]在示威者看来,资本精英及其代理人的贪婪腐朽引发了金融危机,他们控制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而导致99%的普通民众陷入了经济困境。“占领华尔街”运动是通过直接诉诸于人民的方式来反抗资本精英以此改变社会不公正、贫富悬殊的现状,其实质上是一场左翼民粹主义运动。

(三)2016年大选中的特朗普、桑德斯现象

2016年总统大选中最富争议、最受关注的人物莫过于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了。在大选中,特朗普迎合了中下民众对现实的不满、愤怒情绪,成功引领了右翼民粹主义思潮、掀起了一场民粹主义运动。2015年6月16日,特朗普以“让美国再次强大”的口号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特朗普认为他自己代表的“沉默的大多数”才是美国人民。当然,在他这里,“人民”主要是指中下层白人,而精英阶层、外来移民、少数族裔则不包括在其中。在竞选中,特朗普大力抨击、指责建制派政治精英,宣称要把他们手中的权力夺回来交还给人民。他奉行“美国优先”的理念,提出了在美墨边境筑墙、阻止外国穆斯林入境、把就业机会带回美国、废除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等政策主张。虽然,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屡屡违背美国的政治传统、不断挑战“政治正确”的底线,但他表现出的排外主义、本土主义、反建制、极端化风格却吸引了大量对现实不满的普通民众。他也因此从最初的完全不被看好甚至被视为一场“政治闹剧”摇身一变成为民意支持率一路飙升的热门候选人。在共和党党内初选中,特朗普以绝对优势战胜克鲁兹、卡西奇、鲁比奥等人,赢得了党内提名。2016年11月8日大选落下帷幕,特朗普最终战胜希拉里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可以说,特朗普的胜选不仅仅是他个人胜利更是右翼民粹主义的胜利。

在2016年大选中,另一位备受瞩目的竞选者则是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2015年4月30日,桑德斯正式宣布以民主党人身份参加总统大选。在竞选中,他作为底层民众利益的代言人,大力抨击美国社会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他曾直言“0.1%的上层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底层90%人口的总财富,这不公平;20名富豪的财富超过了全国一半人口的总财富,这也不公平”。[15]桑德斯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美国的资本精英。在他看来,华尔街的银行家、大企业的高管、大资本家以及他们控制下的政客们导致了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为此,桑德斯明确提出“结束华尔街与亿万富豪足以收买选举的政治献金体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建立由政府单一支付的全民医保;免除公立大学与学院的学费;扩大社保范围,提高社会福利;向华尔街的投机活动、大富豪、大企业征税等”。[16]这些激进的政策主张为他赢得了大量底层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支持。桑德斯的异军突起对希拉里形成了巨大挑战。虽然桑德斯在民主党党内初选中最终败于希拉里,但他作为左翼民粹主义势力的代表通过选举机制掀起了一场左翼民粹主义运动。

三、当前美国民粹主义兴起的原因

当前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贫富两极分化日益加剧

当前,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程度已快接近1929年经济危机时的历史最高水平。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1970年美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353,之后一路攀升,到2014年已上升到0.48。[17]这远远超过了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社会财富加速向精英阶层聚集。美国前10%人群的收入(不含资本收益)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80年代的35%上升至2010年的46%,且这种增长趋势还一直在持续;而最富有的1%人群的收入(不含资本收益)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80年代的9%上升至2010年的20%。[18]截至2010年,前10%人群的财富比重超过了70%,而前1%人群的财富比重接近35%。[19]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激起了普通民众对精英阶层的不满以及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二)党争与金钱政治愈演愈烈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政治极化不断加剧。民主党、共和党内部的同质性日益增强,而两党间的异质性却不断增大。双方在意识形态、政策主张等方面的分歧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党争愈演愈烈。

奥巴马政府执政时期推出了一系列“大政府”政策,而共和党方面对此则大加抵制,府会、国会内部之间的对抗升级。例如:2012年,两党由于在财政预算问题难以达成一致从而酿成了财政悬崖危机。2013年9月,两党由于无法就医改法案相关项目达成一致从而拖延通过拨款法案进而导致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现象再次上演。此外,金钱操控政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谓的美式民主实际上是资本操纵下的民主,是金钱政治。华尔街金融势力、大企业、大资本家通过政治捐款、政治献金等方式控制大选、左右政府决策,以此维护自身利益。201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一项裁定:政治献金是言论自由的一种形式,企业和团体的政治捐款不设上限。201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又通过了取消个人政治献金上限的法案。这意味着资本对政治的控制彻底摆脱了约束与限制,联邦政府与公共权力正在蜕变成彻头彻尾的“傀儡”。党争与金钱政治共同导致普通民众对政治精英阶层越来越不信任。盖洛普的民调数据显示:总是或大多数时候信任政府的美国民众的比例在2001年—2010年间从60%下降至19%;[20]而普通民众对国会的信任度也从21世纪初的30%左右下滑至2014年的7%。[21]

(三)中产阶级陷入困境

众所周知,美国是典型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其特征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即代表了中产阶级,两头则分别代表了富裕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庞大的中产阶级保证了美国社会的流动性,有效遏制了极端化、激进的政治运动与政治思潮,可谓是美国社会的“稳定器”。但现如今,中产阶级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首先,其规模不断萎缩。根据皮尤中心的研究数据:1971年——2015年,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从61%降至不足50%;同期,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人口比例则分别从25%、14%上升至29%、21%。[22]其次,中产阶级的财富拥有量在金融危机后大幅缩水。中产阶级家庭的中位数财富值从2007年的161050美元降至2013年的98057美元,而这几乎与1983年的95879美元相当。[23]在此形势下,底层民众越来越难以通过努力晋升为中产阶级,且部分中产阶级还跌入了低收入阶层,即使目前仍生活在中产阶级的人群也不得不面对繁重的经济压力。面对这样的现状,中下层民众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与愤怒,并且在政治上变得越来越激进。

(四)外来移民大量涌入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被称为“大熔炉”。据统计,1965年—2015年,共有5900万人移民至美国。[24]外来移民的持续增加引发了中下层白人的不满、愤怒与恐慌,推动了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首先,外来移民加重了中下层白人的就业压力。外来移民大多薪资要求低且能够吃苦耐劳,因此更容易得到中小企业的雇佣,从而占据了原本属于中下层白人的就业岗位。其次,外来移民加深了白人群体的安全焦虑。“9·11”事件以及近些年来欧洲连续不断的恐怖袭击导致白人对外来移民尤其是极端穆斯林的恐惧感急剧上升。最后,外来移民冲击了白人在人口、文化方面的主导地位。从人口结构来看,少数族裔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白人所占比例则持续下降。皮尤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1965年——2015年,白人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从84%降至62%,拉美裔、亚裔、非洲裔的比重分别从4%、1%、11%上升至18%、6%、12%;未来50年,白人的比重将降至46%,而拉美裔则会增加至24%,亚裔与非洲裔也将分别达到14%、13%,美国将成为没有多数族裔的国家。[25]受族群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白人主导下的盎格鲁——新教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包括从英格兰继承而来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及风俗,最主要的内容有英语,以及当时不服从英国国教的新教的理念和价值观。[26]但在如今的美国,西班牙语已成为第二大语,且讲西班牙语的人数还在持续增长。这不仅削弱了英语的主导地位,更对美国的新教文化形成了冲击。

(五)网络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

一直以来,美国的精英阶层通过控制传统媒体进而掌握着美国社会的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而普通民众则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并且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发出了也会被主流舆论所压制。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上由社会精英把控的大众传媒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建制派精英已经失去了以往源自于垄断性的地位而享有“信息特权”的地位。[27]网络社交媒体不仅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表达心声的平台而且还扩大了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在此影响下,各种极端化的民粹主义思想言论得以迅速滋生、传播、蔓延。同时,它还打破了物理距离带来的碎片化状态,在无形中将原本孤立的个体联为一个整体,创新了大众动员方式。其在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茶党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起、动员以及信息发布都充分借助了推特、脸书等网络社交媒体。而在2016年大选中,特朗普和桑德斯能够利用选举制度引领民粹主义运动、思潮,网络社交媒体也是功不可没。

四、当前美国民粹主义兴起的影响

(一)对美国的影响

首先,民粹主义的兴起将会加剧美国社会的对立与分裂。金融危机以来,多种危机、多重矛盾持续发酵,美国社会的对立与分裂程度日益加深。从纵向上看,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层;从横向上看,白人群体与黑人、拉丁裔、穆斯林等少数族裔的冲突升级。民粹主义的兴起恰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以特朗普、茶党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直指建制派政治精英、外来移民以及少数族裔;而以桑德斯、“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代表的左翼民粹主义的斗争目标群体则锁定在资本精英阶层。但民粹主义的兴起不仅不能缓和矛盾、弥合社会裂痕,反而会进一步恶化这一形势。一方面,阶层之间的对立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是资本操纵一切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制度层面的调整与改革,双方在政治、经济上严重不平等的局面仍不会有所改观。而民粹主义一贯的“反精英”只会徒增普通民众和精英阶层之间的敌视与仇恨,导致双方之间的鸿沟、裂痕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族裔多元平等、对移民持开放态度是美国的政治传统。但右翼民粹主义势力则正在打破了这种传统,本着“白人至上”的理念,主张反移民、反少数族裔。特朗普上台后即签署了“在美墨边境筑墙”、“限制穆斯林入境”等排外主义色彩鲜明的行政命令。可以预见,特朗普政府未来在社会层面会基本保持排外的政策取向。而这无疑会增加少数族裔与白人群体之间的矛盾,族群冲突加剧不可避免。总的来看,民粹主义正裹挟着阶层矛盾与族裔冲突并将两者充分融合在一起,推动美国社会走向深层次的对立与分裂。

其次,民粹主义的兴起还将改变美国的政治生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它将冲击美国的精英政治模式。众所周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一直具有深厚的精英主义传统。治理美国的是少数精英,并不是大众,美国的民主政治活动也是由一小部分人掌控,大多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决策都是由少数精英制定,而不是广大民众。[28]这即是美国精英政治的实质内容。当然,最能体现美国精英政治的当属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以往,大选一直是民主党与共和党、自由派与保守派的政治精英之间的对决。胜选者无论出自哪一党派、哪一阵营,始终是政治精英集团中的一员,进而保证了精英阶层对国家的统治。但民粹主义势力的崛起却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特朗普赢得2016年大选则标志着民粹主义势力对精英主义力量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着美国国内的政治格局。当然,现在就说美国的精英政治已瓦解还为时尚早,但这至少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开端,表明精英阶层的政治垄断地位已发生动摇。在民粹主义的巨大冲击下,美国的精英政治模式未来是否将被重构还需继续观察。第二,它将推动美国政治右倾。从历史看,美国政治一直摇摆于左右之间并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左翼自由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美国政治整体向左偏。到了80年代,里根政府坚持“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推行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等政策,美国政治开始右转。经过90年代的平稳期后,小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政策再度推动美国大幅右摆。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即推行“大政府”政策,如扩大财政支出、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推出医保法案等。在此影响下,美国政治又进入了左转时期。现如今随着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的崛起尤其是特朗普上台执政,未来美国政治右转基本已成定局。

(二)对世界的影响

一方面,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将助推世界民粹主义浪潮。纵观全球史,世界范围内的民粹主义浪潮出现过三次。19世纪后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拨民粹主义浪潮,其中以俄国的民粹派、美国的人民党运动为代表。第二拨世界民粹主义浪潮出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中以拉美国家最为典型,如庇隆主义。20世纪末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后,民粹主义再度在东西两半球,尤其在拉美、东欧和北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而形成了民粹主义的第三次高潮。[29]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一拨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借势而起。欧洲各种民粹主义政党雨后春笋般崛起,如德国选择党、法国国民阵线、英国独立党、意大利五星运动党、西班牙“我们能”党、奥地利自由党等。它们竞相在国家、欧洲议会的选举政治中取得突破,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欧洲国家国内与欧盟内部的政治格局。而英国公投退欧与意大利修宪失败则被视为欧洲民粹主义在2016年取得的两大“胜利”。在日本,安倍政权上台标志着右翼势力进一步做大,右翼民粹势力的张狂程度与日俱增;在拉美,出现了由“左”向“右”的巨大转变,右翼民粹力量也快速得势;在中东,“伊斯兰国”的崛起,也一定程度表明了宗教极端民粹力量的复兴。[30]而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则具有相当的示范作用,尤其是特朗普赢得2016年大选,这对世界民粹主义者而言无疑更是一支“强心剂”。因此,其势必会助推第四拨全球民粹主义浪潮。

另一方面,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还将阻碍全球化的发展。毋庸置疑,美国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最大赢家。但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收益在其国内的分配却极为不均衡。华尔街银行家、大企业高管为代表的资本精英阶层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以蓝领阶层为代表的普通民众却被动地成为了“输家”,不仅没有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且还要面对美国制造业移出后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与失业风险。所以,反全球化遂成为美国民粹主义高举的一面大旗。在2016年大选中,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桑德斯都明确提出了反全球化的政策主张。随着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已经嵌入到了美国的政策实践里。特朗普在上任后的第一时间即签署了行政命令,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随后,他又宣布重谈北美自由协定,提出将对墨西哥商品征收20%的关税。在此之后,他又签署了旨在加强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征收力度的行政令与“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行政令。这些都充分表明特朗普政府坚定地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摒弃了自由贸易原则,转向所谓的“公平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毫无疑问,这必然会对全球化的发展造成结构性的冲击。毕竟,美国仍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仍居于主导地位,能够影响甚至左右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再者,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倾向极有可能会引来其他国家的效仿和报复,从而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保护主义抬头。因此,受美国民粹主义兴起的影响,未来全球化发展进程出现波折将在所难免。

[1][5]【英】保罗·塔格特(袁明旭译).民粹主义[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3.3.

[2]林红.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7.

[3]Di Tella,“Popul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32:1997,P.196.

[4]Margaret Canovan,“Trust the people! Populism and the Two Faces of Democracy”,Political Studies,1999,XLVII,p.2.

[6]Robert S. Jansen,“Populist Mobilization: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Populism”,Sociological Theory,June2011,Vol.29,p.75.

[7]Benjamin Moffitt & Simon Tormey,“Rethinking Populisim:Politics,Mediatisation and Political style”,Political Studies,2014,Vol.62,p.381.

[8][29]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1):89. 88.

[9][10]林红.当代民粹主义的两极化趋势及其制度根源[J].国际政治研究,2017(1):41.43.

[11]丁晔.茶党运动:伪草根运动?——美国茶党运动的诱因与性质[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4):117.

[12]付随鑫.从右翼平民主义的视角看美国的茶党运动[J].美国研究,2015(5):101.

[13]周琪,沈鹏.“占领华尔街”运动再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9):85.

[14]刘兴波.“占领华尔街”运动:缘起、特征和意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2):84.

[15] [16]The transcript of Bernie Sanders’s victory speech, February 10, 2016.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post-politics/wp/2016/02/10/the-transcript-of-bernie-sanderssvictory-speech/?utm_term=.7ab8fbf985cc.

[17]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Historical Income Tables: Income Inequality” , https://www.census.gov/hhes/www/income/data/historical/inequality/ 转引自:周琪.付随鑫:深度解析美国大选中的“特朗普现象”与“桑德斯现象”[J],国际经济评论,2016(3)27.

[18][19]【法】托马斯·皮凯蒂(巴曙松等译).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01—302.358.

[20]Gallup,“Trust in Government”,http://www.gallup.com/poll/5392/trust-government.aspx.

[21]Rebecca Riffkin,“Public Faith in Congress Falls Again, Hits Historic Low”,June 19, 2014.http://www.gallup.com/poll/171710/public-faithcongress-falls-again-hits-historic-low.aspx.

[22][23]Pew Research Center,”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 Is Losing Ground:No longer the majority and falling behind financially”, December 9, 2015.http://www.pewsocialtrends.org/2015/12/09/the-americanmiddle-class-is-losing-ground/.

[24][25] Pew Research Center, “Modern Immigration Wave Brings 59 Million to U.S., Driving Population Growth and Change Through 2065”, September 28,2015.http://www.pewhispanic.org/2015/09/28/modern-immigration-wave-brings-59-million-to-u-sdriving-population-growth-and-change-through-2065/

[26]【美】塞缪尔·亨廷顿(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51.

[27] 赵可金.大众的反叛——第三波民粹化浪潮及其社会根源[J].国际政治研究,2017(1):34.

[28]【美】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路易斯·舒伯特(林朝晖译).民主的反讽—美国精英政治是如何运作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2.

[30]王鸿刚.民粹主义思潮与美国的新一轮国家转型[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zzx/zzxll_zzx/201704/t20170411_3482410.shtml.2017-04-11.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精英特朗普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它们都是“精英”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西方民粹主义专题研究
特朗普访华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