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构建“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7-01-24徐方杨轶

价值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制探索实践

徐方 杨轶

摘要: 本文就国企主办高职院校改制移交地方管理后,在构建“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阐述,丰富了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内容,对同类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leading, government-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dustry guiding,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system afte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hos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restructured and managed by local government, which enriches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chooling system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me kind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探索;实践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ystem;mechanism;explora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183-02

0 引言

高职院校构建怎样的办学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是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国有企业主办的高职院校,当面临着企业主辅分离、将学校改制分流时,高职院校要向何处去?怎样的办学体制机制才适合这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构建“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1 促进国企主办高职院校改制后向地方政府整体移交,构建“政府主导、政企共建”办学体制

高职教育是公益事业,公办高职院校需要有稳定的投资主体,教职员工需要有稳定的职业身份,才能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国企主办高职院校的资产依然具有国有属性,其员工原来是国企正式员工身份,这些属性不应随着高职院校从国企的改制分流而消失。

因此,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员工身份进行置换、发挥政府主办公办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来看,国企主办高职院校进行改制分流时,应顺利实现从国企到地方政府管理的整体移交,这样才能让改制高职院校有稳定的投资主体,员工有明确的事业单位编制,学院的教育事业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原为国有中央大型企业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主办主管的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原为国有企业员工身份。2006年,随着中石化企业主辅分离政策的实施,学院从中石化改制分流成为股份制事业单位。改制以来,学院一直缺乏投资主体,员工身份不明,且由于有国有企业参股和省财政户头,学院还属于公办学校性质,不能按民办学校那样收取高额学费,导致学院创收途径及创收金额有限,员工收入下降,职称评定等受限,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来,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2010年以来,通过中石化总部、长炼和学院与湖南省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学院于2013年10月18日实现了从中石化集团公司到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整体移交,2015年5月划归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管理,学院有了明确的投资主体,教职员工有了明确的事业单位编制,大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明天。此外,学院从2013年移交以来,不仅没有因为成为省属事业单位而割断与原办学母体企业的联系,而是以补充协议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与原母体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目前,学院这种“政府主导、政企共建”办学体制的良好效果逐步显现。

2 坚持四个“一体化”,有效实施“政府主导、政企共建”办学体制和“行业指导、校企一体”运行机制

实践证明,深化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学院自2013年移交以来,按照四个“一体化”(即地方企业一体化、资产运用一体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育人用人一体化)思路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办学,在实施“政府主导、政企共建”办学体制和“行业指导、校企一体”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改革试点成果。

2.1 地方企业一体化

学院移交后,从管理体制上来说,已成为省属事业单位,解决了学院的投资主体和员工身份问题;根据移交协议和补充协议,学院在办学方面,依然得到了原办学母体企业长炼的大力支持;学院划归地方管理后,与省市相关业务部门建立了广泛联系,在企业员工和农民工培训、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争取省市相关项目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充分发挥了地方企业一体化办学体制的良好作用。

2.2 资产运用一体化

根据移交协议和补充协议,长炼继续为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条件,按原有收费标准,优先接收学院学生进入企业开展了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适合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长炼废旧物资或闲置设备、耗材等,学院享有了按优惠政策优先购买的权利。

近年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完善的国家级应急救援仿真培训演练基地、石化企业操作人员仿真培训基地、湖南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实操考试点、湖南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与考试基地、石化企业入厂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在为长炼及其改制企业、区域内及至全国石化企业的员工培训与技能鉴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培训鉴定人次从移交前的近万人次上升到目前的24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中资产运用一体化的作用。

2.3 专兼职教师一体化

移交以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从长炼及其周边企业聘请了近50名兼职教师,他们担任了我院部分理论、实训课程教学及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的现场教学及实训指导任务;学院聘请的13名校外专业带头人也全部来自长炼;学院教师每年进长炼进行生产实践、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科技攻关、技措技改等活动都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为学院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科研水平、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学院教师积极参与长炼及其周边企业的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科技开发等活动,为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等作出了贡献。学院教师与长炼联合开发了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操作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为石化企业一线员工提供了在线自主学习的机会,员工可以自主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解决了工学矛盾,受到企业管理部门和一线员工的一致好评。这种校企合作中的专兼职教师一体化,充分发挥了双方各自人力资源的优势,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格局初步形成。

2.4 育人用人一体化

移交以来,根据移交协议和补充协议,长炼及其改制企业继续为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条件,按原有收费标准,优先接收学院学生进入企业开展了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每年安排了近50名兼职教师为学院学生上课和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指导;根据中石化总部的招工计划,学院学生可通过网上报名,参加笔试和面试,最终成为中石化所属企业正式员工,2015届毕业生进入中石化全国各地企业的学生近百名。长炼改制企业如岳阳长炼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岳阳长炼通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每年都接收我院数百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有些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成为了这些企业的正式员工。

2015年,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职成厅函〔2015〕29号文件中公布),并与长炼部分改制企业和中石化镇海炼化检安公司、珠海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更是将校企合作中的育人用人一体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 “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具有一定的示范借鉴意义

学院从中石化移交湖南省政府管理并有效开展“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的成功经验,引起了省内外与该院有类似经历高职院校的关注。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次到该院来学习移交和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成功经验,并于2015年5月实现了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向湖南省政府管理的整体移交。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也曾到我院来进行了移交工作调研,收获颇多。目前,学院正积极践行“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力图在此方面取得更多的改革试点成果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健,谭淑新,刘超慧.高职院校构建“行校企”三元制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J].学校管理,2015(5):189.

[2]李吟龙,廖发良.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9):44-47.

[3]李建成.建立“需求导向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A].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C].2007.

猜你喜欢

体制探索实践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