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管见

2017-01-24冯正国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2期
关键词:编目库房藏品

冯正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管见

冯正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博物馆是保存人类历史和智慧的场所,而藏品则是其信息记忆的载体,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是其开展一切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藏品保管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藏品征集、影像采集、编目、入库以及保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全面阐述如何更好地做好藏品保管工作。

藏品保管;科学化;全面化

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注意其科学化与全面化,严格遵循藏品保管的规章制度,同时应在文物征集入馆阶段就要有文物保管意识,进而在影像采集、编目及入库等相关操作程序上都要注意藏品保管,而不能把藏品保管工作仅仅视为在库房里的日常保存与管理,应该树立全方位、全面化的“大保管”概念的藏品保管工作。

一、藏品征集阶段的保管工作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比如是综合性博物馆,还是专题性博物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西藏牦牛博物馆,前者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作为“中国梦”的发源地,是国家的综合性博物馆;后者是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不同,其角色定位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其文物征集原则与范围不同。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藏品立馆,坚持历史与艺术并重,其征集范围既包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亦包括诸如非洲木雕等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西藏牦牛博物馆则以牦牛为载体,征集与牦牛相关的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

文物征集过程中,在文物鉴选阶段就要树立文物安全意识,一旦确定能够入藏博物馆,其与文物相关的图片或文字等档案资料亦应小心保管,一并收藏,并应派出至少两名征集人员将文物安全运抵博物馆。

二、藏品影像采集阶段的保管工作

文物入藏博物馆,对文物进行影像采集做数字化处理,是当今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对藏品进行检索、研究与保管。藏品安全意识应贯穿藏品影像采集的全过程。拍摄前,摄影师应对所拍藏品的器形、质地、拍摄场所等了如指掌,在将藏品运至摄影室的过程中要确保其安全。拍摄过程中,对藏品的摆放要合理,应以藏品安全为首要原则,对不同质地的藏品要注意光线强弱的运用。对于拍摄完毕的藏品,应至少由两名人员将其安全送回库房,并且对所拍摄的数字影像进行妥善保管,并予以备份。

三、藏品编目阶段的保管工作

藏品编目是藏品保管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藏品的定名、分类、建卡、总账及存档等工作。藏品编目阶段诸如定名等,仍会涉及对具体藏品的操作,如在对藏品分配藏品号后,需要在藏品的合适位置予以标注,此时应切实注意藏品安全。编目阶段的建卡及总账对藏品的安全亦非常重要,藏品卡上的内容涉及其名称、质地、尺寸等,这些信息对于藏品的安全入库及排架都具有重要意义。藏品总账是国家的文化财产账,其对于藏品安全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要对每一件文物按规定逐条逐项录入,要求准确不得有误。

四、藏品入库阶段的保管工作

库房是藏品得以存放的场所,其日常管理是藏品保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藏品库房管理要以科学研究为依据,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对藏品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保存与管理。藏品库房的日常工作事项比较多,但都要本着藏品安全第一的原则来进行。具体而言,在库房工作中践行藏品安全,做好藏品保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藏品柜及藏品包装盒的制作

藏品柜的制作应有利于藏品安全保护,坚实耐用,存放合理,取用方便。在其形式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藏品的质地、器形等特点,对藏品柜的高度、宽度、深度及内部结构等进行总体设计。对于一些小件或易碎等藏品,应单独制作藏品包装盒再放置于藏品柜中。

(二)藏品排架注意事项

排架是指对藏品质地、器形及提用率等综合考量后,将藏品科学合理排列,并将其存放在合适位置上的工作。藏品柜架应排列有序、稳定牢固,在此基础上藏品排架应以安全保护、方便提取为基本原则。具体而言,一般应遵循上轻下重、上小下大及前小后大的规则。藏品排架后应及时在藏品卡上标注藏品方位,以便于查询和提取。合理的藏品排架及藏品方位的准确记录,对于及时发现藏品问题,进而更好地做好藏品保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具体的藏品操作要合乎规范

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确保藏品安全,必须以规范的方法操作藏品。操作藏品前应该先熟悉藏品,了解其质地、器形等内容,做到准备充分,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具体而言,操作藏品时应佩戴轻便的防滑手套,应戴口罩,取下戒指、手表等物品。挪移藏品时须双手捧持,或一手托底另一手在其它部位予以稳固,放置藏品的平面应平稳牢固,确保藏品安全。对于不同材质、不同器形的藏品其具体操作方法各异,但都应以确保藏品安全为第一原则。

(四)藏品提用等相关工作

藏品提用是指博物馆因陈列展览、影像采集、研究查询及提供复制等利用藏品的工作,此时涉及藏品出入库,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尤其要注意在藏品出入库时应对藏品的现状、数量做详细登记,确保藏品安全。对因工作需要而出库或出馆的藏品,诸如进行影像采集或陈列展览,保管人员应对藏品做好登记、跟进工作,必要时应该至少有两人全程陪同。具体而言,比如藏品的影像采集,可由至少两名保管人员将藏品安全运抵影像采集处,等影像采集完毕,再把藏品妥善送回库房。

(五)做好藏品保养修复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藏品,应与藏品科技保护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藏品进行保养,以防止或减缓藏品在自然环境下的损坏,对于已经损坏的藏品,应及时与文保科技部门沟通协调进行必要的修复。对于藏品保管员而言,应对库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藏品存在的问题,根据藏品损坏现状制定相应的保养或修复措施。

(六)注意藏品库房环境

良好的库房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藏品的老化,对于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注意藏品库房的光线、温度、湿度、空气污染以及动植物的侵害等,需要对库房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与监控。要注意光线的强度,减少藏品的光照时间。一般情况下,库房或陈列空间的相对湿度不应高于60%或低于40%,混合材质的藏品应稳定在50%至55%之间。

(七)提高藏品保管人员的业务素质

藏品承载着大量历史或艺术等人类智慧的信息,因此对文物藏品的保管不同于一般物品的保管,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需要复合型的藏品保管人员。首先,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对藏品心怀敬畏,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其次,要具备藏品保管员的基本业务素质,具备基本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有清楚的了解。再次,要开展文物藏品研究,深挖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做到藏品保管与研究相统一。

五、结语

藏品作为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对藏品安全的强调便显得尤为重要。藏品安全应贯穿在藏品保管工作的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限于库房内的保管,应树立藏品安全的“大保管”意识,意即在涉及藏品操作的各个环节,诸如征集、编目、影像采集及提用等所有相关环节都应确保藏品安全,从而才能更好地做好藏品保管工作。

[1][英]蒂莫西·阿姆布罗斯,克里斯平·佩恩,郭卉译.博物馆基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2]北京博物馆学会.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指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3]姚一青.藏品管理信息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

[4]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高雪.浅谈藏品管理员与藏品管理[A].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0-2011).

[6]张颖.革命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研究[J].求知导刊,2016(2).

[7]罗令嘉.论博物馆藏品保管的现状与策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3).

[8]魏芙蓉.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保管[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

[9]北京博物馆学会.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G264

A

猜你喜欢

编目库房藏品
试析图书馆编目的边缘化与编目馆员的转型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