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推进“青空间”建设拓展共青团工作有效覆盖面

2017-01-24团南宁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17年9期
关键词:团干部社工志愿者

文 | 团南宁市委

南宁市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42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40.6万。截至2016年底,南宁市35岁以下的青年有281万人,团员33.67万人,基层团组织9039个。

近年来,团南宁市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经过3年多的实践,克服了基层团组织缺阵地、缺编制、缺资金、缺人员的困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强“三性”、去“四化”、破“四缺”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青空间”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做到有固定实用的场地设施,有共青团能调度的专业人才队伍、有契合青少年需求项目服务,有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保障“青空间”的常态开放和持续运转,为在欠发达地区不断夯实团建基础,发挥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拓展共青团工作覆盖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创新运作模式实现阵地有形化

2014年9月,南宁市首个青少年社工服务站—江南区菠萝岭社工站成立,并于2015年转型升级为“青空间”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青空间”取“青少年的专属活动空间”之意,是由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共青团创办、青少年参与的一线服务阵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案、小组、社区的专业服务,并开展青少年需求调研、志愿者队伍建立和管理、青少年服务项目实施等工作。目前南宁市各县区共建有72个“青空间”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

(一)科学谋划,整合资源,筑牢建设基础

按照团中央对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南宁市“青空间”均选址在青少年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具有一定辐射面的地区。

在选址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切实把握青少年需求,由团组织牵头,对接社区居委、村委会及教育部门,组织协调相关单位,整合各部门资源,为“青空间”建设争取了免费的场地提供。

在运行上,各“青空间”实行轮值制度,免费对青少年开放,开放时间结合实地情况安排,基本涵盖了从周一至周日每天早上8:00到晚上8:00。

在地域上,有社区“青空间”,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为主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涵盖各个群体、各个年龄段;有学校“青空间”,以协助教师增强资源运用,协助家庭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为主要服务内容,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学合力;有农村“青空间”,以开展各类青年就业创业活动为主要服务内容,助力攻坚脱贫。

在功能上,“青空间”包含了思想引领、基础团务、资源平台、就业创业、婚恋交友、成长教育、志愿服务、权益维护等八个方面功能,还探索与其他职能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青空间”少年司法社工站,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活动。

(二)严格标准,合理定位,打造共青团形象门店

“青空间”按照全方位谋划、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服务和常态化保障的要求,根据团中央对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每个“青空间”面积要求在100平米以上。在明显的位置悬挂团徽,整体设计风格突出共青团特色,打造主题鲜明、青少年喜欢的公共活动空间。依据平台服务定位做好功能区域划分及建设,包括接待区、办公区、活动区、展示区、个案室、图书馆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如日常管理、人员管理、服务管理、财务及资产管理等制度,保障“青空间”常态化及规范化运行。同时,努力打造“青空间”一站一特色的服务,推动“青空间”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每年举办关于“青空间”示范性平台的评比活动,从硬件设施、人员投入、资源整合、服务设计、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宣传推广效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总结优秀的工作经验和做法,组织参观示范“青空间”平台,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形式,推动全市“青空间”平台建设。

(三)网络搭载,动态监测,拓宽有效服务渠道

我们依托团中央青年之家云平台系统微信开发,推动一批示范性“青空间”进驻云平台,实现“青空间”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在全市72个“青空间”中,有37个进驻了“云平台”,进驻率超过50%。云平台由“青空间”站长负责管理,实现网上管理运行、活动发布、报名管理、活动展示、活动评价等功能,青年可以通过云平台实现搜索浏览全市“青空间”的服务,并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青空间”参加活动,团组织还可以对“青空间”的建设、管理和活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配齐工作队伍延伸工作手臂

“青空间”按照“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模式配备工作力量,由一名专兼职团干部统筹管理,配备3名以上专职社工,每位社工联系1支以上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工作。

(一)建立专职团干部联系平台机制

团干部是“青空间”的指导者,是推动“青空间”运行的主导力量,一方面,我们严格执行团干部联系青年制度,将团市委机关干部安排到“青空间”挂点,创新开展“弹性时间工作制”“错时工作制”,指导“青空间”开展活动,做到专职团干部联系平台的机制与团干部4+1工作机制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根据“青空间”服务的不同类型,由团市委对口部门负责分类指导建设,明确工作方向。让机关团干部更多地走进“青空间”,更好地对青少年服务进行业务指导,进一步拉近了团干部与广大青少年的距离。

(二)培育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人才

青少年事务社工是“青空间”运转的专业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队伍。为此,我们努力构筑“党政领导,共青团牵头,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三级管理,即在市级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社工6名,统筹管理全市“青空间”和社工队伍建设,指导协调各县区社工办开展工作;在城区一级按照乡镇(街道)总数配备专业社工45名,由城区团委主管、市级服务中心负责业务指导,统一管理城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及志愿者;一线社工按社区总数1:1的比例配备青少年事务社工252名,全部安排在“青空间”开展个案、小组、社区服务。我们每月对“青空间”工作进行总结,定期收集服务群体情况和一线服务数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关于服务开展的管理办法和专业表格,确保了社工服务的专业性。

此外,我们通过定期开展社工工作交流会、在岗培训、外出深造等,培养了一批优秀社工骨干人才。一是挑选优秀社工前往香港和国内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不断完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考核和管理的办法,对社工实施动态管理和社工绩效评估;二是每年争取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培训经费约40万元,前往发达地区举办社工专题异地培训;三是设立政府购买服务方面投入56万元用于开展社工督导及本土督导人才培养,组织香港资深社工督导来南宁指导“青空间”的运营和服务;四是培育了如“绿城社工”“青晨社工”“友爱社工”“七色光社工”“良青社工”等一批青少年社工机构,积极培养和增强团属青少年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补充基层工作力量及资源不足问题。

(三)规范志愿者队伍管理

志愿者是“青空间”工作力量的有力补充。我们在社区、学校、媒体广泛宣传、联合专业心理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团队培训机构、高校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组织作为服务合作伙伴,吸纳各方面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全市“青空间”共成立了256支志愿服务队伍,拥有3800多名志愿者。我们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包括考勤制度、案件处理标准化流程、案件跟踪处理反馈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志愿者培养机制等。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优秀志愿者骨干,与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及广西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成立“青空间”实训基地,每年安排社工专业学生和骨干志愿者到“青空间”学习实践。

争取各方支持拓宽投入渠道

我们针对政府购买服务能力有限,本土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社会服务机构数量较少等情况,按照“岗位社工+项目”和“青年需求+平台运作+队伍建设+项目实施”的运行模式,明确政府渠道投入,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各类青少年服务。

(一)明确各级政府的基本投入

我委积极探索“岗位+项目”工作模式,即由两级财政资金分级购买社工岗位,通过市级的统筹指导和协调管理、县区具体调配和使用的方式。在财政资金购买岗位的前提下实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化运作,做到岗位和项目有机结合,保障项目的持续性。同时,主动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将“青空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经费分别纳入市、城区两级财政预算范围,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青空间”的建设及服务运营。部分县区还将“青空间”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县区财政出资建设并配置所需的办公设备,同时满足日常服务、志愿者补贴、水电及场地管理等基本的经费需求。

(二)增加团建工作经费补充不足

我市在以市委办名义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各县区每年均将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县区级财政按照每个乡镇(街道)每年不低于3万元团建经费和2万元预防违法犯罪工作经费的标准,统一拨付至县区团委或乡镇(街道)一级,由县区团委或乡镇(街道)根据青空间站点分布、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合理安排经费支出。

(三)推动政府购买青少年事务

我委经过充分调研,准确定位青少年需求,争取将青少年综合服务类和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类的14个小项纳入南宁市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同时,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2015年—2017年,共计投入480万元,用于青少年成长服务、权益维护服务、就业创业等在“青空间”落地的29个项目的购买。项目结束后,成立由团市委及第三方组成的项目评估小组,从项目的基础设施保障、管理能力、经费使用、运作状况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测评,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据统计,项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开展咨询服务4120人次、个案服务58个、小组服务264节、主题活动126次、培养志愿者507人、直接受益青少年22929人次。

南宁市“青空间”的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团中央、中央综治办、财政部、司法部、教育部、民政部领导多次到“青空间”检查指导。目前,“青空间”的运营仍存在如工作人员流动性大,项目服务缺少专业督导,工作经费仍然不足等问题。我们将发挥互联网+思维,加强青年群体与“青空间”的供需对接,推动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良性互动的网络覆盖,集中力量建设运营好面向青年常态开放的“青空间”,畅通共青团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共青团改革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团干部社工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青春社工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