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斡尔族畜牧业词汇与文化浅谈

2017-01-24王斯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合成词中央民族大学达斡尔族

王斯文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达斡尔族畜牧业词汇与文化浅谈

王斯文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早期处于黑龙江流域,经营渔业、猎业、农业、畜牧业等多种经济生产方式。畜牧业经历长期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相应的畜牧业文化,并进而融入到民族情感与认知之中。语言中的词汇作为其畜牧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总体数量、构词方式、语义特征上,都一定程度地展现出民族深厚的畜牧业文化。

畜牧业词汇;达斡尔族;文化

一、达斡尔族历史与文化

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言,清代达斡尔族分居各地后,形成了布特哈、齐齐哈尔、海拉尔和新疆四大方言区,保持至今。达斡尔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吸收周边民族的文化。同时因受到生存环境等因素影响,与汉、满、蒙古及哈萨克族等外民族接触增多,语言使用上呈现出双语或多语格局。

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也给了达斡尔人带有民族特色的生活习惯和思维认知。达斡尔族是游牧民族,早期生活的黑龙江流域水源充足,牧草茂盛,无论是渔业、猎业、农业还是畜牧业都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创造了其多种生产方式并存的经营模式。

二、达斡尔族畜牧业词汇的基本特征

通常来讲,一个民族某一类词汇特别丰富,则可以说明这一类词汇背后的文化在民族中曾经或始终占有一定地位。达斡尔族畜牧业词汇特点鲜明,不仅代表了该民族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也显示出畜牧业在民族发展史中的地位。

(一)数量丰富,分类细致

以马、牛、羊及其附带内容为主的大量畜牧业词汇,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分类的细致程度来看,都反映出畜牧业文化的丰富性。

1.外形与特性类

牲畜的称呼十分齐全,可分为统称和具体称谓。“牲畜”的统称有dəbər、mal和adus,“大畜”为bod,“家畜(家禽)”称为təʤəələmg。mori “马”, hukur“牛”,马(儿语),wewe牛(儿语)。此外,根据牲畜特征还可以划分具体称谓。

首先,年龄有别。牲畜年龄的划分十分细致。不同年龄段的牲畜有相应的统称,如guanən“三岁口的(牛、马)”,dunun“四岁口(牛、马)”,taulən“五岁口(牛、马)”,ʤirgoot“六岁口(牛、马)”,dolɵt“七岁口(牛、马)”,naimat“八岁口(牛、马)”等。

不同年龄段的牲畜也有更具体的称呼,qiepiel“两岁马”,guanan mori“三岁马”;hukur“三岁牛”。除了年龄,雌雄也有区别,如ergel tokoli“一岁公牛”,uni tokoli “一岁母牛”;itenbag“两岁公牛”,unieiten“两岁母牛”;erkqeen guanan“三岁公马”,guanan geu“三岁母马”;erkqeen dunun “四岁公马”,dunungeu“四岁母马”等。

由性别衍生出了一些表示牲畜特征的词语,如arati:mori“不孕母马”,bur“怀胎母马”,sowoi“未怀胎的马”,art“骟马”。

其次毛色各异。Kan kalo:r“黄骠马”,mənkən“嘴有点白的马”,qankaar“烧眼白马”,goliti saarəl“(脊背上有一条黑毛的)土灰马”,达斡尔语中有大量形容马的毛色的词语,包括burbol“红沙的”、alaar“白肚花”、gegeen xarag“银合”、jeerd“赤色”、keir“枣红马”、kaloor“海骝色”、kalta:r“枣骝色”、kongur“淡黄色”、kurul“栗色”、saudaar“白尾枣红”等,颜色的区分非常细致。

再次,牲畜的身体部位分类详细。如:deelbur“马鬃”,dorun“马肚带”,henger“胸腔”,jaowees“(刚出生牛犊的)软蹄”,kilgas“马尾鬃”,samag“肚皮”。

此外,还有一些定义牲畜特征的称呼。如bolloka:“光背马”,dorxin mori“烈性马”,emjir mori“生格子马”,heqee mori“瘦马”,oru“不好抓的马”,qoson jeerd“赤兔马”,huarkei mori“贴杆马(套马时骑的马)”,murwudeer hukur“爱顶人的牛”。

2.动作与状态类

达斡尔人对于牲畜的观察细致入微,有大量词汇描述牲畜的动作状态。

首先,关于马的步法描写细致,有araljaan katar“软颠”,engel katar“慢颠”,larkiwu jiru“走”。

其次,有专门记录牲畜动作的词。如bolgibei“跳、翘蹶子”,emjir“生格子”,hurbibei“打滚”,hugibei“惊跳、惊闪”,kuli uwei“好打马前失”。

3.饲养与生产类

首先是饲养工具完备。如hadaa“马嚼子”,hamar sargi“牛鼻拴”,giaab“牛鼻叉”,sarig“牛鼻圈”,jegileen“(马嚼子、笼头)扣绳”,julum“马鞍吊带”,wader“长方形马槽”,toku“鞍屉”,kabtaal“鞍翅”,turləən“(前后腿交错的)马绊”,mori adulbei“放马”等。

其次是管理方法精细。mori sorgaabei“驯马”,mori onobei“骑马”,mori adulbei“放马”,kebxbei“磕马”,erwuləəbei“顺绊(马)”,kunkqu“(喂马)料斗子”,kunkqulaabei“给马带料斗子”,sobiebei“吊马、控马”,sobibei“吊膘”,yurtləəbei“用前绊绊马”,wəəxləəbei“用长绳挡马”等。

再次是牲畜所加工的产品。奶制品一类,包括suu“奶子”,əədsən“酸奶”,arʤaan“回锅奶酒”,ʃingəə“生奶片”,urum“熟奶片”,togule“拌牛奶或奶油的面片”;皮毛类制品,如honi hus“羊毛”,hukur ars“牛皮”,ima:s“山羊皮”。

此外,还有一些产业相关的词汇。如honi aduqin“羊倌”,mori aduqin“马倌”,kiana“羊草”,helii eur“口蹄疫”。

(二)结构特征

达斡尔族的畜牧业文化历史悠久,一些畜牧业词汇在上百年中为不同的社会文化所服务,逐渐积淀成为基础词,具有稳固性和全民常用性的特点。一般抽象程度较高的统称词具有更强的构词能力;而表示特指的畜牧业词词义单一。

首先是以“畜群、牲畜”等统称为基础构成的派生词和合成词。adu-(畜群)派生词如adulbei放牧,aduqin放牧者、牧民,adus牲畜。合成词adu hu:放牧者、牧民,adus idelgewu饲养员。牲畜mal-派生词分为两条线索:(1)牲畜类:maȴaar脸上有一道白的马,malu马洛神,maludaa狩猎长;(2)钝的、不锋利的,mallumu小锤子,maltbei用小锤子打。

其次是以“马、牛、羊”为基础构成的合成词。mori“马”,派生词Morin“莫力达瓦”。合成词如mori-adulbei“放马”,mori-onolkaabei“内绊腿(摔跤术)”,mori-sorgaabei“驯马”, moriyoldbei“赛马”。hukur“牛”,派生词hukurs“牛皮”。合成词hukuradulbei“放牛”。羊,派生词ima:s“山羊皮”。honi“绵羊”,合成词honi-adulbei“放羊”,honi adulqin“羊倌”,honi ba:s“羊粪”,honi honie“羊圈”,honi hus“羊毛”。

(三)语义特征

一些畜牧业词汇本身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含义的词,其中一个词义由另一个一个词义引申而来,互相关联。达斡尔语就有用十二地支所对应的动物直接指称地支的习惯。如moni“马”,也表示(十二支的)午;hukur“牛”,表示(十二支的)丑。还有一些是与某种牲畜的特征或行为相关,如morii toru“马蹄”,也表示车前草;moni talibei既指“放马吃草”,也指赛马;henger“山岗”,也指动物的胸腔;dorun方位词“下边一点”,也表示马肚带;sowoi“杂草”,也表示未怀胎的(牲畜);sobiebei “吊马、控马”,也指儿童出花时的急喘。

同时,大量的畜牧业词汇还构成了相关联的语义场。各类牲畜的统称构成了强大的类属义场的第一层,并拥有大量的下位词。如按照年龄划分的各类牲畜,构成了顺序义场后,还可继续划分,按照性别有ergel tokoli“一岁公牛”,unieiten“两岁母牛”。此外,同义词和反义词分别构成了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如 kəəli garbei“(牲畜吃饱后)肚子鼓起”和kəəli uwei “(牲畜吃不饱而)肚子小”。因此,畜牧业词汇有着很强的系统性。

三、结语

大量的畜牧业相关词汇反映出畜牧业在游牧民族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的重要地位。同样有关于牲畜的词汇,我们在古代汉语中也能够找出相似的分类及描述,如《说文》中就有牛部、羊部的详细划分。牛部词汇,关于牛的年龄分为牛子、二岁牛、三岁牛、四岁牛……牛的性别分为畜父和畜母,此外,还有牛的外形和病症、动作品性等的分类。畜牧业在达斡尔族发展的历史较长,地位较重要。从今天来看,游牧民族的畜牧业虽在大程度上被新的经济发展所影响,但语言系统中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生产方式的词汇,并影响民族的思维认知与性格特征。

[1]恩和巴图.达汉小词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2]《达斡尔族简史》编写组[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3]丁石庆.达斡尔语言与社会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4]王远新.突厥历史语言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5]周喜峰,胡邵增.齐齐哈尔民族史[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4.

[6]齐齐哈尔市志总编辑室.齐齐哈尔市志稿·民族志[M].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地方志办公室,1996.

[7]那顺达来.汉达词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8]罗常培,胡双宝.语言与文化(注释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滕绍箴,苏都尔·董瑛.达斡尔族文化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

[10]丁石庆.游牧民族语言的物质文化特征[J].满语研究,1998(2):24-32.

G122

A

王斯文(1992-),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

猜你喜欢

合成词中央民族大学达斡尔族
三音节合成词中合成词素的判定
中央民族大学
Matching单词连一连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来自呼伦贝尔大地的自然之歌——记达斡尔族词作家 诺敏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数据中心介绍
词语小超市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