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左权开花调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

2017-01-24李鹏英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左权拍子民歌

李鹏英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山西左权开花调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

李鹏英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2006年左权小调中的“开花调”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就左权地域音乐文化特征总结“开花调”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流传发展方面做一个简单的阐述,望此文能为广大左权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

左权“开花调”;音乐特征;合唱改编

山西左权民歌被中外音乐家称之为“民间音乐的圣经”,它反应着历史的变迁及人民的精神面貌,“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想你来啊,啊格呀呀呆”精妙绝伦的歌词与动听的旋律相得益彰,听到它仿佛置身于左权地方民俗民风彰显的独特魅力中。

一、左权地域民歌音乐文化特征

(一)左权地域民歌音乐文化的产生

4000多年前部落首领祝融筑城于此,后人们在供奉祝融祠举行祭祀活动时反复吟唱、祈祷出现的音调属当地歌曲的雏形。隋开皇十年(590)恢复县制以后,当地歌曲的风格已开始形成主要有大腔、小调、杂曲三种。大腔的唱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由于大腔跳跃性大、曲词连贯、衬词托腔多、音色高昂、需要足够的功底学唱,所以演唱日渐衰微。杂曲又称山歌,是在山间、田野劳作时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适用于即兴编唱,曲调单一、唱词自由随意。小调是左权民歌的主体部分,属曲牌体音乐,有单曲重复与多曲连缀两类,适合人们在从事较轻松劳作时哼唱,曲调简短可自行填改歌词,唱词以7字句为多,间有10字句、5字句,可叙事亦可抒情,格调明朗、内容丰富易于流传。属小调类型的“开花调”在民歌中独树一帜,作为山西民歌的典型代表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广泛流传,它因歌词的上句常“xx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所以当地人把这种形式的山歌统称“开花调”,“开花调”中歌词结构比喻开花一般都与点题的下一句有着某种联系,像“门搭搭开花扑来来、甚风刮张你来来”,它所比喻内涵多数和爱情相关,是女子在特殊环境中想却又不能大胆对所爱男子表白的含蓄表现。借宋元时期喻的手法表现歌唱者想说又不好直说的话,艺术呈现让人不禁拍手叫绝。

(二)左权开花调音乐的艺术特征

1.音乐特征

音乐形象的塑造是通过节奏实现的,三拍子音乐在中国传统民歌中不多见,而左权代表性“开花调”中三拍子的现象却大量出现。《会哥哥》 是一首八三节奏的歌曲,这种节奏表现比较单纯、朴实、感情起伏变化较小,正如开花调的由来以花比兴,在这首开花调的开头就以门嗒嗒比兴,演唱时以八三拍“门嗒嗒、开花呀、不来来、门外、走进俺、哥哥来”形成较为典型的开花调特征,这些特点使得“开花调”的曲调柔美、婉转,又俏丽活泼,听起来清新、欢快,内容表达女孩对心爱人述说情感的羞涩与激动,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以上是开花调单拍子的歌曲类型,每小节有两个或三个单位拍且每小节只含有一个强拍,在开花调中还有一些交错拍子的现象,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拍子在乐曲中交替出现,如与四二拍和四三拍的结合等,它是在散拍的基础上作初步的规范并具有节拍特征的节奏类型,这种两个或三个拍子间的交错导致了节拍的规律不严格,节拍特征也不够成熟,所以同属于三拍子的范围。

2.文学特征

“开花调”分上下两句,上句以“××开花”为起兴,下句为点题,整体曲调短小,旋律节奏明快,内容多反映男女爱情。开花调中可用来作比喻的都可以开花,石头开花、笤帚开花、门搭扣也可以开花。这些实物的“开花”又与下句的主题相联系着,如《桃花红杏花白》中“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个呀呀呆。榆树来你就开花圪枝枝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个呀呀呆。”从曲例中可看出开花调歌词的“赋、比、兴”手法的运用非常熟练,其中一些夸张、谐音、双关、叠字等手法及方言虚词的合理运用更加突出了歌曲的独特性,且大部分唱词是即兴创作、随编随唱,不需专门学习,因此在当地流传也较为广泛。另左权开花调在唱词上用本地方言构成特色的衬词衬句堪称一绝,如《亲疙瘩下河洗衣裳》中“小亲个呆”“啊个呀呀呆”,看似无词实则有意,既凸显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又细致巧妙地表达了一种亲昵、爱恋的感觉,是歌词表达不尽的情感延伸,彰显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反过来左权方言的特征也对节拍构成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桃花花”想亲亲”“亲疙瘩”“啊呀呀”等,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传唱特点

左权位居偏远山区,所以左权开花调的演唱方法是属于“原生态唱法”无疑,谈到原生态唱法就又要提及它的演唱技巧,演绎一首歌曲必要的技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原生态民歌”里的衬词、叠词、虚词、滑音、真假声混合等都属于技巧的范畴,拥有好演唱技巧的“原生态民歌”才显得更有生机。在传播方面,左权民歌像其它地区的民歌一样,最初是通过劳动人民的口头传唱而流传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也是这种口头传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歌的即兴创作和传播速度,左权开花调还有一个传播方式那就是请人教唱,即找一些民间老艺人通过他们的口传心授来教唱民歌。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提高歌曲的准确性避免以讹传讹,又可以使一些濒危民歌曲调得以存活和传播下去,但传播艺术需要年轻的一代担负使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好的方面是可以通过更多途径将古老艺术挪入人们视野,不太好的方面是大多数人会不自觉地把眼光投入更吸引他们的外来文化上,即使非遗在国内掀起热潮,人们此刻会随文化的洗礼对民族非物质文化产生保护的欲望,但实际上真正愿意学习的人确实少之又少。

(二)左权“开花调”的合唱改编

1.当代左权开花调改编合唱的发展与现状

“合唱”是西方外来音乐形式,在国内各地受到人们的追捧。纵观以往,如今的合唱改变了曾以西方为主的发展,开始关注具有民族风格的合唱创作表演,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学者们跟随潮流把开花调改编为合唱形式,确实为民歌寻了一条发展可取之道。当代为人所知的作品有《会哥哥》《桃花红杏花白》《亲疙瘩下河洗衣裳》等。它们在山西合唱比赛及合唱教学的示范中运用频繁,是山西民歌合唱典范。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力,2009年山西中北大学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以《亲疙瘩下河洗衣裳》为演出博得满堂喝彩,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师范大音乐学院的师生在“将山西民歌纳入合唱课教学”的探索中,通过近十年的实践与创作相结合的磨砺,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女生合唱曲集》乐谱与音响CD 的出版发行是山西民歌合唱课教学的主要成果,与此同时山西各大高校以及社会人士纷纷着手学习探究左权民歌合唱,一时间刮起一阵热流。

作为山西民歌的代表,左权开花调改编合唱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在我们意料之中,既是飞速的发展,过程中不免露出些许问题,如同非遗项目受到人们的热捧一样,在实施传承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高校把左权开花调合唱搬上舞台,但在后续的排练中笔者也发现了几点问题:一,学生缺乏主动性;二,因地方特色、环境局限不能很好地再现作品意境。两方面问题相互作用在呈现作品时(一)学生排斥地方音乐所以不能自信地演绎作品,再者受国内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缺乏主动性,学习时并不自主深入了解而只是一味跟随大众。社会人士一般具有主动性但相对学生来说是缺乏了学习能力,两者这样空虚的内在表现,最终对演绎还原作品无疑是困难的。(二)左权开花调演唱运用方言土语,一部分人认为在新社会经济下演唱应运用普通话,有人反对说有失地方特色,认为不能丢掉方言,这引发的问题便是更多想要学习的人受到了限制,到今天它的发展也因外在和内在的各种原因,在大火大热后逐渐趋于懈怠期,可见有发展必然有困惑对于民族的文化我们有使命去不断思考探索,力求一直向前。

2.当代左权民歌改编合唱的意义

我国的合唱活动有三分之一是传统曲目,三分之一是创作曲目还有三分之一是民歌改编作品,这说明热爱合唱的工作学习者在过去学习“古为今用”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并取得有效的突出贡献,收获了丰硕的艺术成果,民歌改编合唱表演呈现出繁荣的文艺现象,所以民歌的改编自然成为了学术课题。左权“开花调”极具地方特色,改编为合唱作品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风格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其积极的地域音乐文化传承值得我们关注,深厚的中国民歌资源值得我们不断珍藏和继承。其次左权民歌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在传承时并没有做到我们所说的那样“承上启下”,很多时候它不被传承的主力高校师生所接受,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一首土得掉渣的左权民歌,恐怕结果我们早已料到,如此我们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左权民歌,必须对其进行计划包装。如今合唱事业日日中天,借西方形式让中国民族音乐再向前一步,目前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二、结语

左权开花调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民间音乐形式,在整个音乐专业基础领域和专业创作领域里可以说是独具代表性的一个中国民歌歌种。传承和发展左权“开花调”需要我们一直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希望它的艺术魅力在中华沃土上深根发芽,历久弥新。

[1]高琳.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合唱发展策略[J].音乐时空,2014(18) .

J605

A

李鹏英(1992-),女,汉族, 山西忻州人,艺术类硕士,在读于大连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猜你喜欢

左权拍子民歌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如此感伤
妈妈的竹拍子
左权将军的家信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