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许三观”

2017-01-24|

中国共青团 2017年3期
关键词:湾区三观粤港澳

文 | 丁 凯

基层“许三观”

文 | 丁 凯

半年来,在基层边干边学,道法群众,在思维方式上有了一些改变,无以名之,套用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叫基层“许三观”吧。

调查观

基层千头万绪,要想熟悉情况,必须深入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陈云同志提倡的“长期蹲点,解剖麻雀”;一种是耀邦同志提倡的“比较研究”:“要走遍全国省市自治区 2000 多个县级单位”。长期蹲点是典型调查,走遍全国是普遍调查。1960 年代,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解放军,时势变易,现在很难“一刀切”了。刚到一个地方,适合普遍调查,比如说,所有的村居,是不是走遍?所有的规上限上企业,是不是走遍?这两个“走遍”之后,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进而分类比较,梳理出典型,用陈云同志说的“交换、比较、反复”,不断逼近正确的结论。

历史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观念。我们不能用现在去苛求过去,也不能用将来苛求现在;我们不能苛求前辈,也不能苛求自己。比如环保,招商引资的时候,企业告诉我有多少产值,多少税收。我第一反应的是有没有污染?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怎么样?老百姓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珠三角地区已经告别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历史阶段。

历史观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看不清现在,那不妨在纵深的历史中寻找坐标。年前,我接待了深圳的一家地产商。他说,环顾整个粤港澳湾区,南朗是最后一块价值洼地。深圳前海,房价10 万;东莞虎门2万;广州南沙接近 2万;珠海横琴 3-5万,而南朗现在只要 1万,未来升值潜力巨大。我说,1万已经很高了,中山原来都是4000。他笑了,说,原来深圳房价到 2万的时候,深圳都觉得很高了,香港就笑了;现在中山的房价,深圳笑了,因为就像当年香港看深圳房价一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如果我们把参照系纳入到粤港澳湾区的历史纵深框架中,那么,对于看不清的事情,可能又有一种新的启示。

常无观

每天,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也要解决很多问题。棘手的是,问题产生的比解决的还要快。我们没有办法一招鲜吃遍天,也没有办法寻章摘句快刀斩乱麻。例如,经济学家许小年说过:“政府不要今天扶持这个,明天扶持那个。不要今天出老 36条,明天出新36条,只要一条就够了:一视同仁。”我很服膺这个观点。但在实际解决企业困难的过程中,我发现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过去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历史问题,这家企业问题解决了,另外一家怎么办?那里还摆着上百家企业的问题呢。经济层面的问题,呈现出来的是稳定问题,是政治问题。

我们都很重视用理论来武装头脑,但也有一些研究者,经常认为自己的主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当现实不符合理论的时候,他们就忽略现实;当结果不符合预测的时候,他们就说是因为没有把理论贯彻到底。他们创造了一个观念,但又被自己的观念所绑架。他们用平生之力铸就了一把锤子,然后把一切东西都看做钉子。《道德经》:“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君子不器,如果在一种思维领域里面走上不归路,说小了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说大了不足以明白人生。林毅夫教授反复告诫说要有“常无”心态,我认为此言不虚。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抛弃学霸的道路,扔掉本本的大旗,在“常无”中摆脱对理念的依赖。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镇长)

猜你喜欢

湾区三观粤港澳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编读往来
五毛钱的“三观”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