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跨世纪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举措
——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2017-01-24叶学丽

中国共青团 2017年3期
关键词:跨世纪团中央青工

文 | 叶学丽

培养跨世纪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举措
——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文 | 叶学丽

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以提高青工整体素质、培养企业新一代合格劳动者为目标的基础性工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青年职工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品德优良、技术精湛、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青年岗位能手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练掌握本岗位各项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优质并超额完成本岗位各项年度考核指标,创造了较好经济效益的企业青年职工。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开展20多年来,在企事业单位中具有很强的广泛性、普遍性和生命力,也是活跃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载体,是共青团的重要品牌活动。

试点启动,示范带动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1993年12月团的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提出了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广大青工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职业技能,争创一流成绩,努力成为跨世纪的熟练劳动者。

1994年2月,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企业青工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通知》,部署在全国企业青年职工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青年岗位能手活动部署以后,各地选择了近百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实践,活动初步取得了成效,在社会、企业和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摸索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994年6月29日至7月2日,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在上海第三钢铁厂召开座谈会,交流了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它标志着“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正式启动。此后,通过联合部委发文、分行业召开推进会议等措施,在重点行业进行了强力推进。全国近千家企业进行了试点,各试点企业认真制定评价标准,大力推进岗位训练、严格考核认定,实行有关奖励措施,较好地调动了广大青工成长建功的积极性,涌现了一大批品德优良、技能精湛、贡献突出的青年岗位能手。

1994年9月由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部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青工技能月,围绕推进青工岗位训练、培养青年岗位能手、迎接新世纪挑战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为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第一个高潮。

为了表彰先进,激励更多的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当岗位能手,1994年12月9日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决定:命名于建友等10名同志为“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命名李铁棍等90名同志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为了推广先进操作法,1994年12月23日,参加全国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到铁道部昌平机车车辆机械厂,为全厂职工和北京市部分企业的青工代表现场示范表演了他们各自的先进操作法。

1995年是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不断拓展、蓬勃发展的一年。团中央先后同10个部委联合发出了在行业青工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通知,有5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17个行业部委下发了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文件,9个部委召开现场推进会议,有力地推动了青年岗位能手活动。试点企业严格规范和标准,开展拜师学技、岗位练兵等经常性的岗位训练,实施科学的岗位评价,落实奖励措施,形成了推动青年职工学技成才的机制。

经过两年的试点,1996年4月,在京召开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推进大会,决定结束试点,在9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50%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中全面推进,使青年职工实际技术水平平均提高一个技术等级,培养2000万名各级各类青年岗位能手,10万名各行业、各工种的青年技术带头人,1000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到会讲话,强调指出:要把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与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与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把青年岗位能手与激发青年职工当家作主的精神结合起来。

创新载体,拓展内涵

为推动青年岗位能手活动蓬勃开展,团中央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创新活动载体,拓展活动内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是青年技能培养。这是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1994年9月到1997年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部连续四年开展“青工技能月”活动,每年推广几十种先进操作方法。为青年职工学技成才创造条件,使青年职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动员更多的青工参加岗位训练,进一步提高岗位学习效果,团中央从1996年起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运用企业管理手段,组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过硬职业技能和一流工作业绩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帮助指导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青工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1997年4月24日,在北京燕山石化召开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推进大会,把导师带徒活动作为深化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突破口。到1997年,全国导师带徒活动结对1000万对。

二是开展技能大赛。1997年9月至10月,团中央又联合劳动部、机械部、冶金部等11个部委和行业,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在全社会掀起技术大比武、岗位大练兵的热潮。经过层层选拔产生的千余名青年岗位能手,按高级工应知应会的标准,展开了激烈的技术竞赛。选手们各显其才,各展其能,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运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技能运动会,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学技成才的热情,挖掘了一批先进操作方法,发现了一批青年技术带头人,为青年职工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号手联动。把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与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有机结合起来。1998年10月,为了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建设者弘扬抗洪精神,以更高昂的热情和更大的干劲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共青团中央、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决定联合在全国重点建设工程中继续深入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从此,“号手联动”成为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主要内容。青年文明号活动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统一安排,一起实施,共同开展。青年文明号重在创建,青年岗位能手重在培养,通过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活动,切实培养一批青年岗位能手,同时通过青年岗位能手的培养切实推进青年文明号的发展,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是借力推动。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与1999年5月在全国企业青年职工中开展的创新创效活动,2004年在全国企业中实施的青工技能振兴计划,2005年开展的“振兴杯”技能大赛,以及寻找最美青工、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紧密结合,并借助这些活动载体深化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拓展活动内涵。特别是“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既是选手晋升职业资格、展示职业技能的舞台,也是评选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重要平台。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各级企业团组织以大赛为牵动开展各类岗位练兵、导师带徒和技能比武活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一大批青年高技能人才从大赛中脱颖而出。团中央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全国决赛前5名的选手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为争创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注重机制建设。1995年10月5日,团中央、劳动部联合下发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奖励办法》,各地区、各行业普遍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一致的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组织机制。各级团组织建立健全由团委和相关单位共同组成的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各企业成立以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二是培养机制。各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把对青年职工的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培训体系之中,规范人才评价标准,建立青年人才库,注重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为构建企业创新体系提供人才储备。

三是评价机制。各地区、各企业成立主要由企业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评价机构,强化成果评价工作的效益导向,制定考评办法,促进考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四是激励机制。各地区、各行业加大活动表彰力度,并出台地区性、行业性的奖励政策。不少企业颁布了青年岗位能手的管理办法,建立了青年岗位训练指导和岗位成才奖励基金,在学习深造、收入分配等方面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职工投身创新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22年来,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拜师学技、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岗位训练活动,把活动纳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了广大青年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构建了企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共青团组织把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要求的突破口,以岗位为依托,以能手为导向,实现了团的作为与企业的行为相统一,建功与育人相统一,教育培养与维护青年利益相统一,促进了企业团的工作的全面活跃。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原副馆长)

猜你喜欢

跨世纪团中央青工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的思考
跨世纪的恋爱
再见,团中央
在青工中唱响雷锋精神
为青工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肯尼威克人的跨世纪之争 美洲第一人
“五老”传帮带 青工受益多
贴近青工抓工作越抓越活越出彩
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通知 开展向“10·24”英雄集体学习活动
从抗美援朝战争看人民军队跨世纪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