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台城市轨道交通安防技术规范的意义深远

2017-01-22周左鹰

中国公共安全 2017年6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轨道交通规范

□ 文/周左鹰

出台城市轨道交通安防技术规范的意义深远

□ 文/周左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89号)将“公共安全”列为社会领域标准化研究工作重点,强调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基础国家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公共安全管 理 水 平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部 《 关 于 加 强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安防 设 施 建 设 工 作 的 指 导 意 见 》( 建 城〔2 0 1 0〕9 4 号)强调要把城市轨道交通安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要求把城市轨道交通安防体系纳入城市整体安防体系,统筹规划、统筹安排,进而优化线网结构和安防体系,切实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防体系完整、有效地实施。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在经济增长以及公共政策措施出台的双重推动作用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迈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2016年,北京、广州、深圳、天津等28座城市轨道交通新增57条开工线路,合计里程为1368.95公 里 ,总 投 资 额 为 8 8 0 8 . 4 6 亿 元 。截 止 去 年 年 底 ,我 国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数为3778.7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安防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下线路,环境相对封闭、人员较为密集、客流量巨大,人员疏散受到很大限制,使得其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负面社会影响巨大。自1995年以来,世界许多大中城市轨道交通接连发生不同 类 型 的 重 大 恐 怖 事 件 。最 近 发 生 的“ 4·3 圣 彼 得 堡地铁爆炸事件”,即2017年4月3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接连发生的两起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16人死亡,50余人受伤,导致当地机场和地铁当天全线停运。

随着奥运、世博、亚运等国际大型活动的相继举办,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防能力得到全面升级,安防系统和安防新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但相关安防法规和标准出台相对滞后。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安防建设,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国内率先提出制定相关标准的设想,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的特殊需求,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撰写了上海市地方标准《DB 31/329.7-2007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第7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和国家标准《GB/T 26718-201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发布实施。深圳、天津、北京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标准。然而,各地地方标准推荐的安防技术不尽相同,针对同一性能指标的规定差异较大,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领域的标准体系还远未完善,导致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安防工程在建设时各自为战,无法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

标准应运而生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建设和使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保护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内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作为主编单位,组织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GB 51151-2016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简称《规范》。《规范》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和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系统调试、工程检验和验收以及使用安全管理评估等内容,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 范 系 统 工 程 设 计 、施 工 、检 验 、验 收 和 使 用 管 理 。

《 规 范》针 对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公 共 安 全 防 范 系 统工 程 建 设 提 出 了 基 本 要 求 。《 规 范 》 指 出 , 城 市 轨 道交 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 工程的建设 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协调,应遵循安全优先的原则,不应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开放性。安全防范措施及其实施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对快速、高效、准点运营的需 求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公 共 安 全 防 范 系 统 工 程 应 采 用技术防范、实体防范和人力防范等多重措施,构建一体化公共安全防范系统。技术防范、实体防范应相互配合,并能支撑人力防范。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 工程应具 有安全 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经济合理、资源共享;技术防范系统信息应能互联互通。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检验、验收和使用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作为强制性条文 ,《 规 范 》 特 别 指 出 ,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公 共 安 全 技 术防范系统工程应与新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项目同步规划、建设、检验和验收。已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安防设施应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扩建时按本规范要求进行改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各子系统应集合成为一个整体,由独立的安防集成平台统一进行管理。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中明确了需包含的系统,即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防范系统设计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安防集成平台;宜设置人脸识别系统、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对公共安全防范监控中心、运营控 制 中 心 场 所 、车 站 、车 辆 基 地 、区 间 、变 电 所 等 防护对象提出工程设计要求。

《规范》综合考虑业务管理单位和各方意见。将基层派出所和警务室等建设纳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中,规定了配套实施安防控制中心时,应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保持一致,规定视频监控系统记录信息保存时间不应小于90d;视频图像暂存在列车上的存储时间不应低于15d,定期转存的图像存储时间不应低于90d;应对进入车站的人员和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安防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的要求。

结束语

《规范》的实施,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规范》的实施,有利于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建设规范化,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对城市轨道交通安防联网建设的现状做出较准确的量化评估。《规范》的实施,将有效整合城市轨道交通现有公共安全防范资源,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引领国内安全防范 新 技 术 发 展 ,对 维 护 国 内 公 共 安 全 、繁 荣 国 家 经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系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轨道交通规范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来稿规范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