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

2017-01-21郭富坤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科技成果科技

海 莲,杨 蓉,郭富坤

(普洱市科学技术开发服务中心,云南普洱 665099)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重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农业种植面积、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等都取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仅为41%,真正形成产业的还不足20%,而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65%~85%[1],因此,为贯彻落实政府有关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紧紧围绕全省特色农业发展,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优势区域、特色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四位一体的推广原则,重点依托各级推广机构和农业新型经营组织等,对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中药材等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集成示范推广。虽然当前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颁布了很多政策,采取了相关的政策,但是仍然未能彻底扭转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低的问题,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仍步履维艰。

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1 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不高

在农业科技成果的立项研究过程中,部分科研人员将大部分经费用在了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及论证中,这样真正用于项目研究的费用仅为一小部分,这很可能会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不高,转化率低,同时,由于不同科研单位的合作较少,信息沟通存在滞后性,很可能会造成科研项目停留在低水平重复,还存在项目执行监督、考核等过程把关不严格等问题,最终影响高质量的农业科技成果产出。此外,科研经费不足。由于我国的农业科研经费大部分依靠政府拨款,与国外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科研经费平均占到农业总产值的近4%,发展中国家达到l%,而在我国仅为0.2%~0.5%[2-3],经费的不足也造成了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不高。

1.2 成果转化队伍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推广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为高校的科研工作人员和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还不十分熟悉,同时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转化制度。而农业协会、农业企业等虽然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中坚力量,但是他们对科研工作的了解程度较低,其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此外,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很难达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要求,导致技术推广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1.3 成果产出与市场需求对接环节有待加强

科技成果的最终目的为应用,因此,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是具有应用价值,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科研体制还不十分成熟导致出现农业科研行为与市场需求存在信息缺位等问题,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主要原因:一是成果或课题研究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研究选题往往偏重技术和理论。二是对产出成果的市场需求调研不充分,产出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造成成果与市场脱节。

2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2.1 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农业科技企业,通过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研究机构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部门的利益挂钩,提高各方研究的积极性,还可以使获得的科研成果直接和农业市场相对接,提高了科学技术和农业经济的结合紧密性。此外,为了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职人员进行在职离岗创业,在相关科技创新型企业中兼职3~5年,期满后返回工作岗位,加强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作模式的了解,利于科研人员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研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此外,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增加高级农业专业技术岗位数量,依据市场需求引领科研创新方向。

2.2 加大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国际合作

科技成果是成果转化的源头,农业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应该聚焦产业发展短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将科研成果逐步引导到解决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上来,统筹布局创新平台,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如建成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加大农业科技经费投入等,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深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我国的农业也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建设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项目,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交流,力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深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主要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一是通过搭平台、建项目等举措,加快“走出去”步伐,建设国际农业合作园区,大力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二是加大“引进来”力度,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吸引国际先进农业科技、管理、资本、人才等要素。

2.3 整合有利资源,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整合有力资源创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平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交易、展示和推广。以科技推广项目为纽带,将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教育、农业科研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明确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目标,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各方财力、物力、人力三方的作用。通过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促进科研、教育、科技企业的强强联合,可以采取科研单位以科研成果专利向企业参股或企业向科研单位投资入股的办法,共担风险、共享科研成果,不但可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2.4 多渠道融资,推动金融与农业科技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化

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为了扩大融资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主要如下:一是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指导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应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等融资工具融资,探索发展“订单+金融”的新型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健全订单农业合理定价、信用履约和有效执行机制,发展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政府(收储等)+农户等多样化订单农业。二是开展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质押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5 建立标准统一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评价是对科研成果的质量、学术水平、实际应用和成熟程度等予以客观的、具体的、恰当的评估。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由市场“唱主角”的科技成果评价带来了种种乱象,评价结果往往不规范,自然很难被市场和金融机构认可。因此,制定出台一个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非常必要。当前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正在酝酿筹建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未来科技评估的所有国家标准都由该委员会提出。筹建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以消除科技成果评价市场的种种乱象,为科技型企业科学评估自身价值、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支撑。

3 结论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农业科技水平决定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科技进步程度则决定着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当前我国重视研发资源环境与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安全农业科技成果,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将农业科技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莫小香,孔令孜,覃泽林.浅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0):159~161

[2] 曾东: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人民网,2012

[3] 杨志雷,李国治,张邦朝,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现代农业科技,2012,(07):345~346,350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科技成果科技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辉门:用品牌拉动市场需求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