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017-01-21刘伟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7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

刘伟

通化市卫生学校中医教研课,吉林通化 134001

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刘伟

通化市卫生学校中医教研课,吉林通化 134001

《中医基础理论》是现阶段中医学习的入门级课程,也是中医学专业知识架构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将对学生对整体中医理论的掌握程度产生直接影响。该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提升中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中医思维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作为中医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中医学的入门级课程,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的理论有着明显不同,属于自然科学的行列,有着独特的逻辑框架与思维形式。现阶段各中医学院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更注重对数理推论的讲授,而学生尚未对中医学有成熟性认识,因此出现较多问题。如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选择适宜教学方法,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成为中医教育中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1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基》课程属于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一种,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有着相对特殊的逻辑思维与理论体系,其与现代的科学性理论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代科学注重精确性分析、树立推论等内容[1]。现阶段我国中医教育中通常会使用直观教育方法开展《中基》教学,更加偏向于数理的推论,学生在初接触本课程的时候,极易产生较多问题。

课程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兴趣淡薄,缺少学习积极性;中医的逻辑思维方式相对特殊,学生在思想转换上存在一定障碍;近几年来中医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与现代西方相比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反差,使得学生对专业的信心不足;中医教育中依然使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生对中医中的“取象比类”原则还难以理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2 《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方法

2.1 从传统文化入手,促进中医思维的渗透

中医学源于我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的反复性实践与验证而得出了理论总结,其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源于临床实践,强调整体观念的重要性。理论来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并融合阴阳五行等古代哲学的逻辑思考方式,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联系十分密切[2]。我国历代的著名中医,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医学领域中,文学与医学的互通现象十分常见。但是在目前的中医教育中,学生多来自理科,长期以来他们习惯于理工科的数理化的思考方式,对传统文化与思想等掌握程度不高,因此并不能较快的适应中医的类比与意象思维模式。教师需在开展《中基》课程中,从传统问题入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中医思维逐渐渗透。

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较多的中医学内容,教师可在课程教学中灵活添加案例、典故等,通过巧妙地引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中,涉及的中药类型有100多个,方剂则包含50多个,在讲解“异病同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将《红楼梦》中黛玉进贾府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3]:黛玉进府,问她吃何药,答吃“人参养荣丸”,贾母听闻便说自己也在吃。其中的人参养荣丸是由人参、白术、当归、茯苓、五味子、肉桂、陈皮、远志、杭芍与甘草等配制而成,具有养心安神、益气补血的功效,黛玉服用目的在于治疗体弱多病的病症,而贾母则是追求其延年益寿、滋补气血的功效,这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在讲到“七情致病”的内容时,教师可引入范进中举的故事,讲述范进喜极而癫狂的情况,由此引入七情致病的课程内容。从传统文化与典故入手,有利于将抽象的中医学知识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联系现代医学前沿,注重中西医的交融

中、西医是两种对立的医学理论体系,针对同一种病症有着不同的解释与看法。中医善于使用宏观、感性的语言,而西医则强调微观、理性的语言,两者各有特点,也有相通的地方[4]。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融入西医的部分理论与观点,并通过现代医学语言对中医学进行分析、阐述,使得学生能够读懂、读透。例如在“中医阴阳概念”的讲解中,教师可将阴阳相关理论同现代免疫学知识联系起来,古代为预防狂犬病,会在身体上涂抹病狗大脑,为预防天花,会将天花病患的皮肤制成粉末,并将其吸入可有效预防天花。这种预防性免疫的理论,与西医是一致的,中医的“阴阳失调”“顾护卫气”,分别对应着西医的“免疫紊乱”“提高免疫力”,而中医治疗使用白术、黄芪等,西医使用的为胸腺素,两者无本质区别[5]。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有利于从不同的视野对中医学做出阐述,同时也推动了中医学的有效结合。

2.3 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①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层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将学生习惯逻辑与中医思维良好衔接起来。实验教学方式更加的直观性、形象化,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既有利于实现对中医学知识的更深层次掌握,通过实验这一环节对课本理论进行有效验证,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设计实验课程时,需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验方案合理设计,不可生搬硬套,需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科研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例如教师可设置“观察注射参麦注射液小鼠游泳时间”的实验[6],观察补气药物对生物的影响。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促进学生对中医学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

由于中医学研究对象为人体,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实现对知识的切身体会。例如在“体质”课程的讲解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分析自我体质,并做出针对性调理方案与养生计划,在“脉象”课程学习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们与同桌、前后桌等互相把脉,不断积累认识和经验,为中医的诊断奠定良好基础。

②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过程里,教师可引入案例教学的模式,以“病例”为课堂主线,并通过问题的导向,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思考与能动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培养学生的诊断与临床辩证的思维。教师可在课堂中以病例作为导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并最终以课堂成果演示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总结,有利于促进学生们思想的的交流。

如在讲解“病机的阳盛格阴”一课中,教师可列举“68岁,男性患者,持续发烧12 d,呈昏迷状态”的例子,其意识不清醒、面色灰青,经过检查后发现病患的腹部拒按,大便中含少量黄水,利用承气汤将其治愈。这一个案例可作为课堂内容的导入,并有效地证明了阳盛格阴的病机,有效将学生对釜底抽薪法、试探法的理解[7]。教师可借鉴《岳美中医案集》《老中医经验材料》《医学中参西录》等,注重所选案例与课程内容的贴合,同时还需选择代表性强的病例,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③问题情境教学法。中医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里,受到传统文化、生活哲理等影响较多,其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医学哲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的密切。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将生活常见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共鸣。例如在“阴阳学”中的“阴虚则寒、阴虚则热”理论,理论相对较为抽象,理解的难度较大,教师可结合《皇帝内经》中的“水火,阴阳之征兆”理论对知识进行及解释,将阴虚则热比喻为在大锅烧水的时候,水少不足,而火力却旺盛;将阳虚则寒比喻为釜底无薪,没有火力而导致寒冷。在讲解“寒主收引”理论的时候,教师可引入“热胀冷缩”这一概念;在讲解“湿气与毒气”的时候,可以引入潮湿事物易变质、发霉这一特性来解释人体湿气与毒气之间的关系[8]。总而言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即抽象又朴实,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是学生产生类比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4 灵活应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工具

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如果仅仅依赖传统教学手段,很容易导致课程的枯燥、乏味,单一式教学手段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中医学教育,为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充分的利用网络、电脑等教学工具,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阴阳的消长”一课中,教师可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阴阳鱼,并根据其运动形式来解释阴阳中的动态消长理论;使用多媒体将静脉运行、分布路线等利用动画形式呈现出来,提升抽象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学生们普遍会对新型事物比较好奇,学生可利用微信、微博等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网络平台,分享学习经验与体会内容,学生还可利用这些APP向老师进行提问,并在网络上答疑解惑,实现无障碍交流。

3 结语

《中医学基础理论》这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师应当基于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并展现出课程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将教师的“教会”转换为“会教”,将学生的“学会”转换为“会学”,从而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中医学人才。

[1]崔姗姗.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四个结合[J].光明中医,2015,2(6):424-426.

[2]吕翠田,崔姗姗,梁鹤,等.《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0(15):91-93.

[3]徐薇,贺松其,安海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之我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2(9):109-110.

[4]利顺欣.论《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及意义[J].光明中医,2016,11(17):1668-1669.

[5]利顺欣.《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堂课课堂教学构思与实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9):226-227.

[6]陈咸川,董燕萍,顾娟,等.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升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2(11):116-117.

[7]唐元瑜,纪立金.基于揆度奇恒思维方法从受众角度论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关键[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8):111-113.

[8]尹勇,李定祥.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7,5(21):128-129.

R7

A

1672-5654(2017)09(c)-0092-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7.092

刘伟(1960-),女,吉林通化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研究。

2017-06-21)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基础理论探析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