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朋友圈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调查报告

2017-01-20李梓瑞

青年时代 2016年32期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价值观大学生

李梓瑞

摘 要:随着微信的发展,朋友圈逐渐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接收社会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文依据对349名东北师范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测量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影响的现状。研究发现,微信朋友圈以其碎片化、多元化、群组性、交互性等传播特性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访谈和总结反思,尝试提出有效利用微信朋友圈正方向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措施。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价值观;大学生

微信自2011年推出后,其使用人数逐年上升,根据其官网显示,目前使用微信的人已超过8亿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中国社交网民年龄结构中,20至29岁的青年人占32.9%,其中大学本科生占12.4%,大专生占9.2%。可见,大学生是微信青年用户中的活跃群体。

同时,根据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显示,在微信用户中,微信朋友圈是微信使用目的中最大方式,有76.4%的用户倾向于用朋友圈与好友进行互动。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职业的影响,加强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影响的分析,以帮助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使用微信朋友圈现状调查

(一)朋友圈成为一种“习惯”

从调查结果来看,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大学生已高达,其中一天多次查看朋友圈的大学生达到了44.1%,基本不使用朋友圈的大学生仅占17.7%,当问及“浏览的朋友圈的原因”时,有37%的大学生选择“习惯性翻看”。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朋友圈存在依赖的心理,使用朋友圈已然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

(二)朋友圈成为朋友沟通的“桥梁”

当问及“比较关注朋友圈中什么样的信息”时,有81.2%的大学生选择了“朋友的日常”,当问及“浏览朋友圈的原因”时,有的大学生选择了“获取朋友信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朋友圈这个“熟人圈”里,大学生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加强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缩短空间距离,进行互动交往。

(三)朋友圈成为展现自我的“平台”

有71.3%的大学生认为朋友圈不是绝对隐私,并且有28.2%的大学生指出朋友圈内的点赞、评论是促使自己不断更新朋友圈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朋友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工具,因为它的互动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向“熟人”展现自我的平台。

(四)朋友圈成为联系亲人的“纽带”

有88.4%的大学生微信中有父母长辈,并有59.1%的大学生将朋友圈的动态选择完全对父母可见,仅有4.4%的大学生选择完全屏蔽父母。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背井离乡,朋友圈已然成为亲人们沟通联系的纽带,双向的互动加强了大学生和父母长辈们的联系。

二、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信息资源丰富,利于完善价值观念的建立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你的朋友圈都有什么信息”中,有94.3%的同学选择了朋友日常,55.2%的同学选择了微商广告,42.5%的同学选择了哲理文章,51.7%的同学选择了鸡汤励志,44.8%的同学选择了学习知识,可见在朋友圈中信息种类多样,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同时,由于朋友圈中可以接触到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信息,可以有效缓解同一心理群体给大学生带来的情感极端的暗示,从而利于完善大学生价值观。

2.新平台和新载体的出现,利于引导正向的价值观念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2.4%的同学参加过学校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发起的活动,有65.5%的同学接受学校或学生组织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推送通知公告、典型事迹、红色教育等信息,仅有3.4%的同学表示不想关注这类信息,有69%的同学认为高校有必要通过朋友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朋友圈中优秀的文章推送呈现出一种渴求的态度,利用这种新兴平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加以正确的引导变得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二)消极影响

1.多元信息冲击,价值选择困惑

(1)信息泛滥影响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在朋友圈的信息中,有56.3%的信息是大学生觉得特别有意义又想让好友知道的事情,但是朋友圈是一个“熟人”的圈子,就易导致同一信息的“刷屏”,同时,这些信息转发有往往取决于信息发布者的主观意志,对于信息的受众来说,往往没有实际意义。在“您认为朋友圈中的信息对生活有什么影响?”中,仅有11.5%的同学认为朋友圈是重要的信息来源,不可或缺,而有23%的同学认为朋友圈信息多,容易浪费时间。可见,在朋友圈中信息的泛滥已经影响到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虚假信息影响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有43.7%的同学对朋友圈中的信息半信半疑,认为其有待考证,但是一定会通过多种途径核实或进一步了解从朋友圈中所得知的信息的同学仅占4.6%,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看情况、有时会(见图12)。也就是说爆炸式的信息较易是大学生产生价值困惑。当面对朋友圈中传播的一些失实、虚假和不良的信息,仅有4.6%的同学会向有关部门举报,而42.5%的同学选择了不加理会(见图13)。这种消极面对朋友圈信息的态度极易助长“三人成虎”的效应,推动虚假信息的传播,影响更多的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信息缺乏深刻性和规范性,价值观念普遍泛娱乐化

在朋友圈中网络用语、符号表情以及各种表情包已经成为其不同于其他社交平台的主要内容,朋友圈“斗图”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恶搞文化,越丑越能吸引人的眼球。同时,在朋友圈的文章分享中,不乏“标题党”用夸张、虚假的标题吸引读者注意,增加阅读量。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不仅对大学生语言表达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将丑化恶搞与辞藻浮夸视为正常的情感表达。

3.信息传播去中心化,缺乏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学生不介意同老师成为“微信好友”,但是50.6%的同学不会对老师的朋友圈特别关注。这说明在朋友圈中,教师作为价值观引导的中心作用正在减弱,多元化的信息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同学们在接受信息时缺乏一个核心机制。

三、利用朋友圈正向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监管

中国1994年加入互联网,仅22年的时间里,在互联网的发展又日新月异,中国相对于互联网管制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幼年期”。朋友圈仅仅属于互联网建设的一株小小的脉络,这就导致互联网法律建设不健全。这要求国家法律部门加强对朋友圈发展状况的调查,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既迎合依法治国的要求,又促进朋友圈的发展。

2.多途径改善朋友圈网络环境

微信公众号是朋友圈发布信息主阵地,但是在现在的制度上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公众号准入标准,这就有可能给给不良信息提供可乘之机。一方面,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公众号散发不良的言论、信息,另一方面,有部分公众号是建立者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这就导致部分文章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当不了解文章实质的的读者观看以后,易把这种“感性”当成事实,造成网络暴力。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把控公众号的准入程序,提高公众号的准入标准。同时,要加强对微信朋友圈信息的监管力度,对于朋友圈中不良信息要给予严厉的打击与处理,及时核实处理用户的举报信息。

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在理性看待朋友圈信息的同时,也要对朋友圈中的不良信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营造良好的朋友圈氛围贡献力量。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程

朋友圈中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于建立,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程。与传统的灌输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重点在于采用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大学生推荐贴近生活的图文,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的价值观念,并逐渐形成坚定认同。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

朋友圈也不例外——各种表情包恶搞成风,公众号以低俗标题吸引关注,炒作社会热点,“搞笑”成风,“闹腾”无罪。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规范化,从思想根源弱化这种恶搞文明带来的不良影响。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更新育人理念,加强自身的媒体素养,理性认识朋友圈。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朋友圈了解学生的思想近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发布朋友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

(三)加强师生之间、同辈群体之间的线下交流

尽管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也同样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用彻底的理论知识来征服学生,而不是仅仅依靠生硬的灌输,从而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认同。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其不良情绪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纾解,而不是仅仅依靠虚拟世界。同时,还应加强同辈群体的交流,发挥”意见领袖“榜样作用。

四、总结与反思

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对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朋友圈对大学生的生活已经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我们需要针对其特点,加以积极引导,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局限:一是主要研究对象为东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这一群体社会人口特征的组间差异较小,对研究的假设检验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研究时间过短,只能得出某一时间点上的影响现状,而无法得出系统结论。这些局限也是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期望有所攻克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晓罗.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师生信息互动平台研究与实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2]张艳.传播学视角下即时性营销模式与战略实现一一以微信营销为例.[J].中国出版.2013(8).

[3]赵桐羽.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一一以腾讯微信为例.[J]理论前沿,2013(7).

[4]周建国.关系强度、关系信任还是关系认同一一关于中国人人际交往的一种解释社会科学研究,2010(1).

[5]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

[6]田仲金.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7]柳礼泉,陈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微信朋友圈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官员“微信朋友圈”缘何“官味十足”
“微信朋友圈”之法律问题反思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