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中的青年人

2017-01-20汪艳辉

青年时代 2016年32期
关键词:西征青年红军

汪艳辉

摘 要:红军西征建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中国的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其中的青年人积极参加自治政府中的各种活动,为红军西征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红军;西征;自治政府;青年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1936年西征红军(今同心地区和海原东部地区)建立起来中国的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是回民解放的先声!”

在自治区政府创建过程以及成立之后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中,豫海一带的广大回族青年积极投身革命,起到了骨干作用,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宁夏青年革命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至今还在宁夏各族人民之中传颂。

一、迎接西征红军

1936年5月,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挥师挺进甘肃、宁夏,进行西征战役。

红军西征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同心一带,广大回汉人民秘密地奔走相告,无不欢欣鼓舞。在此情况下,一些早就不堪忍受马匪野蛮统治的热血青年,毅然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秘密宣传共产党和红军为老百姓济贫的好处和救国救民的主张。

1936年6月16日,红二师挺进豫旺堡,6月21日,红七十五师占领王家团庄和同心城,27日,红七十三、七十五师在徐海东同志指挥下攻克下马关(豫旺县城所在地)。至此,豫旺县境内基本解放,为豫海县自治政府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红军初占同心城时,大部分群众因受马鸿逵欺蒙而出逃,部队的食、宿等面临着困难。见此情景,金振明,买发云等回族青年便主动接近红军,然后带着红军进城安排了宿营的地方。为了解决部队的生活问题,红军在外地打土豪时搞到了一群羊,红十五军团敌工部长唐天际同志请金振明帮助他们以羊换粮,并希望金振明动员外逃的群众回来搞生产。金振明接受了任务,约了马正清赶上几百只羊下乡换粮,并以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向群众广泛地做宣传。

通过宣传和动员,外逃的群众纷纷回到了家乡。他们称赞红军是“仁义之师”。《红色中华报》曾记载:“广大群众与商人都回来了,商店也开门正式营业,每逢集期,人山人海、商业一天一天的繁盛起来,比过去还要热闹数倍……。”

团结回教上层人士是党的民族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建立回民自治政府,就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当时,喊叫水地区的洪岗子村有一个叫洪寿林的教主,威望颇高,为了取得他的支持,青年马正祥便给唐天际同志带路,拜见了洪教主,经过他们的宣传解释,洪教主对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表示赞同。为了表彰他热爱人民的事迹和拥护红军的革命行动,红十五军团领导程宗授和唐天际给了一幅丈余长的红缎大锦旗,上书“爱民如天”四个大字。很快,豫海地区就建立了四个区、十三个乡,党的苏维埃基层政权。

在这些基层政权中,除了区委书记一般由红军代表担任外,苏维埃区、乡主席多为当地的回民青年担任,他们怀着火一般的热情,为革命工作而四外奔波。为建立一个在我党领导下的回民自治政府已奠定基础。因此,由西征红军总部报请党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毛主席批准,开始了回民解放史上的第一个县一级自治政府的筹建工作。

二、建立回民自治政府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筹建工作是在党中央关怀下,在党中央陕甘宁省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省委书记李富春同志亲自指导,组成了以李富春、王柏栋、黄镇、杨奇清、马青年为成员的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中多数为青年人。如马青年同志当时才十九岁。他们把个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积极从事自治政府的筹建工作,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他们起草了自治政府的一系列决议和文件,拟定了代表大会的全部议程,一切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1936年10月20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代表大会,在同心城清真大寺隆重开幕。经过三天的热烈讨论,通过了《自治政府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土地条例》和《回民解放会章程》等决议草案,大会最后选举产生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领导人。马和福当选为主席、马青年任军事部长,李振华任文化宣传委员、周生录任粮食没收委员、杨金朝任保卫委员、白尚才任财政委员。在六位政府领导人中,除马和福同志已年有三十六、七以外,其余几位都是二十三岁左右的青年。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后,首先根据总政在《关于回民工作指示》中提出要在斗争的开展中,同时建立回民的组织的精神,按照自治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回民解放会组织章程》里新规定的条件,在各村、乡、区先后组建了以青壮年为主体的回民解放会。

在人民群众觉悟提高的基础上,自治政府立即动手组织地方武装。先成立了一支由马和福亲自担任队长,由马新民、锁少贤、白尚才等政治觉悟较高的四十年名青年组成的县回民游击大队,各乡、区也分别组织了游击队。此外,还成立了一支由马青年任总指挥、王柏栋任政委、马正龙任副总指挥的江湖抗日游击队,这支武装的主要领导和绝大部分成员仍以青年为主体。主要任务是争取、改造哥老会,从而壮大革命力量。

在他们的带动下,仅1936年10月份,豫海县参加红军的和回民独立师的回汉青年就达二百余人。他们在党的指引下,历尽千辛万苦,为人民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有的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有的在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也有一部分人建国后成为党不可多得的民族干部。

参加地方武装的广大青年,不顾个人安危,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在保卫新生政权、消灭土匪、掩护群众打土豪,帮助红军扰乱和牵制敌人、替红军侦察敌情、担任警戒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军驻同心期间,窑山一带(今喊叫水)驻扎着马鸿宾的一支队伍,还有不少民团,红军对敌兵力部署摸不清,马青年便派周生录和马登华两个青年侦察。他们俩以串亲戚为名来到了窑山,通过熟人终于搞清了敌情。但在完成任务返回途中,不料被敌人发觉,三十多名敌骑兵紧紧追赶,子弹不时地从耳边掠过,他们俩拚命奔跑,最后凭借着熟悉的山路才摆脱了敌人。

豫海青年在政府领导下还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地为红军筹粮捐款,在有限的条件下,保障了红军的供给。他们首先动员群众和红军一起组成粮食收获队,收割逃亡地主田庄里的黄粮。青年们踊跃地参加收获队,把抢收的粮食及时送往部队驻地。当时,没有什么运输工具,他们就和红军战士一起用肩挑,用绳子往回背。为了亲人红军,他们不顾敌人袭击的危险,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自治区政府还派出大批青年去乡下发动大户献粮,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援红军。青年周生录主动要求去做几家大财主的工作。起初这些财主们不愿意出粮,他便讲抗日救国、匹夫有责的道理,以只有共产党和红军才使他们真正安居乐业的事实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颇受启雪。那些富户们也纷纷响应政府号召,积极献粮。最后,共征得粮食数万斤,县政府还组织了一个青年支前运输队,向红军各驻地运送。1936年秋,支前队给驻豫旺的红军送粮时,途中遭敌机轰炸,队员马有素英勇牺牲、马应瑞、马汉章光荣负伤。

豫海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帮助红军克服了许多困难,为红军西征的伟大胜利,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豫海回民自治政府成立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不断深入我国内地,民族存亡的情势日趋严重。为了号召人民奋起抗日,造成全民抗战的声势,自治政府派出了许多机智勇敢的青年深入各乡、区以及敌人驻地散发传单、书写标语,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各项主张,扩大革命影响。

青年马正祥读过几年书,认识的字较多、政府便派他和文化宣传委员李振华向群众做宣传工作。他直接到红十五军团敌工部长唐天际处受领任务、多次走上街头向回民群众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点战线的政策。马正清、金振民等青年帮他张贴标语口号。如“建立回民独立政府!”“建设自己的回民抗日红军!”“回汉两大民族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③对当地人民启发很大,激发了当地人民的革命热情。

青年金光焕,多次带着他的小弟弟金光福,乘夜间去附近的东北军和马匪军驻地散发传单,他们装做羊贩子,把传单、标语颖在衣服里,一有机会就散发几张,等敌人发现追来时,他们早已无影无踪了。敌人为此很伤脑筋。这对团结教育东北军、瓦解马鸿逵军,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1936年10月10日,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和10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的胜利会师的喜讯传来,豫海地区人民欢欣鼓舞,无不精神振奋。他们在红军西征总部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组织下,积极准备迎接盼望已久的亲人。10月下旬,当红二、四方面军进入同心城时,当地人民把自己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执行远道而来的亲人,能歌善舞的回民青年还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军民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红军三大主力军齐集同心城后,红十五军团的徐海东等和回民独立师师长马青年以及豫海自治政府领导人马和福、周生录等,在同心城的金振明家设便宴,为红一、二、四方面军的首长洗尘。李振华、金振明夫妇和几个青年精心操办,便宴朴实丰盛,很有地方风味,给首长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36年11月14日,红军全部撤出豫海地区,开始向陕北转移,随着红军的撤离,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活动便由公开转向秘密。

三、继续坚持斗争

红军转移时,马和福同志因在乡下为红军筹集粮草,未能及时接到让他随军转移的通知。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他带着县游击大队的二十几名青年战士顽强地同敌人继续战斗、周旋。为了早日与上级取得联系,马和福同志决定到陕北去一趟,但他在去锁家岔向亲戚告别时,却不幸被反动民团逮捕。敌人用尽酷刑,而马和福同志始终坚贞不屈,1937年农历2月22日,在残遭敌人杀害。

马鸿逵为了彻底消除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对原豫海县地方干部和工作人员也进行残酷迫害。同心城区一乡主席李进善左臂被打;二乡主席丁三朋腿被打断,更多的人逼得背井离乡。但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豫海青年决不屈服,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原回民自治政府政府粮食没委员周生录在苦水堡被捕后,敌人将他栓在马后,然后打马疾跑,备受摧残,而他宁死不向敌人乞求。并将他连夜送往银川,施以各种酷刑,逼他供认和马青年是什么关系,而周生录一个字也不说,使敌人企图破坏同心地下党组织的阴谋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狱中周生录用手指挖通了牢房的墙壁。一天,日本飞机飞临银川上空轰炸,乘敌人一片混乱之际,周生录逃出了牢狱。

在那艰难的战争日子里,广大豫海县的回汉青年仍然坚信共产党,思念亲人红军,许多人毅然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奔向陕北苏区,投入党的怀抱。还有许多人不怕抄家,不怕杀头而珍藏着红军和豫海自治政府留下的文件和遗物。特别是在宁夏同心喊叫水回族大教主洪寿林,积极支援红军,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和唐天际代表红军,送给洪教大锦帐,他们一直珍藏着红军送给他父亲的那幅锦帐。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家人把锦帐送给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豫海一带的广大回汉青年没有辜负党和红军对他们的培育和期望,在战争年代里,他们为革命而舍生忘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他们仍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建设努力工作。几十年来,他们为之奋斗过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象一面鲜艳夺目的旗帜永远飘扬!

猜你喜欢

西征青年红军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青春激扬 为梦想西征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左宗棠西征与西北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