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沉沦》分析郁达夫的国家意识

2017-01-20朱成

青年时代 2016年32期
关键词:沉沦郁达夫

朱成

摘 要:《沉沦》是郁达夫的代表作,是除了《狂人日记》外五四时期最受人关注的作品之一,《沉沦》将“零余者”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其中蕴含着浓厚的国家意识。本文主要以《沉沦》为例来分析郁达夫的国家意识。

关键词:《沉沦》;郁达夫;国家意识

郁达夫的现代小说、新诗、小品、游记等文体创作上都有着复杂的思想背景与知识背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修养与西方现代知识。《沉沦》是除了《狂人日记》外五四时期最受人关注的作品之一,其中蕴含着郁达夫的颓废美学意识与感伤情怀,并有着一种阴柔的气息。但是,仔细阅读《沉沦》,我们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的国家情怀。

一、《沉沦》中“零余者”形象的塑造

在郁达夫的自传性小说中,很少为主人公命名,无论是《沉沦》中的“他”,还是《银灰色的死》中的“他”,他们都是“零余者”的代表,他们有着清晰的头脑,对社会现实有独特的看法,但是却缺乏毅力与勇气,不敢与这个社会去斗争。但是,他们却又是否能的孤傲,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但是结果往往却是作茧自缚,而《沉沦》展示的正是零余者的心路历程。《沉沦》中的“他”是一位旅日学生,内心焦虑、心思细密,他热爱大自然的美好,他的生活本来应该有条不紊,学习、归国、娶妻、生子,可以,他的焦虑症仿佛日益严重,自己身为弱国的子民,在日本得不到尊重,在20多岁的年龄中,他本来应该过的浪漫、鲜活,然而他的20多岁却只能封闭内心的情感,卑微的生活。由于自卑,他无法全力以赴的学习,开始对学习丧失兴趣,并怀疑自己的能力,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他心里喜欢文学,但是却被自己的家人逼着学医,由于亲情上的缺陷,他渴望得到爱情,但是由于自己的性格使然,无法与女性正常的交往,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沉沦》中,写道: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日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们骂人的“贱贼”还更难听,如今在一个如花的少女前头,他不得不自认说“我是支那人”了。“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他全身发起痉来,他的眼泪又快滚下来了。

这种对“今后中国的运命”的觉悟直接来自于作者在异域的创伤性体验,这种体验同样可以证诸于鲁迅在仙台课堂上遭受的创伤记忆。从这个角度而言,《沉沦》中表现的是与国家民族密切相连的主体与自我意识,郁达夫的这种意识与国家民族意识实现了有机统一,这就是《自题小像》 (1903年)中袒露的心迹: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即使“荃不察”,仍无怨无悔。

二、《沉沦》中蕴含的国家意识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郁达夫是用小我的姿态来控诉这个世界,他与鲁迅一样,一直在战斗,他作品中的“零余者”,敢于正视自己的人生,却以自我殉道的形式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希望可以对民众产生警示。“零余者”也被人们称之为“虔诚的叛逆者”,对于自己的祖国,他们无限眷恋,但是却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侵略的意识不仅没有让人们觉醒,反而导致人们分化。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宁愿沉浸于自己的梦魇中,自愿成为奴隶,只有少数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来摆脱厄运。“零余者”就是用自己的凄惨结局来吟唱着悲伤的爱国之歌,从表面上来,“零余者”沉沦了,他们沉沦于自己的矛盾与欲望中,沉沦在自己对于祖国的失望中,但是,从某种层面而言,“零余者”的沉沦也是一种超越,他们希望以自己的死换来祖国的未来。“零余者”的爱国意识是被国家所支配的,他们的沉沦是被社会形势所逼迫,他们的死则是对祖国的警醒。

“零余者”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郁达夫之所以要创设这种“零余者”的形象,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原因,由于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我国派到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受到各种歧视。在《沉沦》中,郁达夫将“零余者”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并利用变异夸张的方式将他们的心理需求与生理需求放大。“零余者”体现的不仅是国家意识,也包含浓厚的自我觉醒意识。他们用自己的内心体会着这个社会,从来没有盲目的歌功颂德,作为知识分子,他们最担忧的事情,就是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在整个国家堕落之后,总要有人劝谏和呐喊,让民众可以觉醒起来,奋发图强。

三、结语

《沉沦》作为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代表作品,不仅提供了另类的小说书写样式,开拓了小说的表现范畴,将讲述他人的故事转变为自叙内心情感,还通过“零余者”的经历,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寻求自我救赎和启迪民众的悲壮结局。

参考文献:

[1] 丁增武.“唯美”与“颓废”之死——关于《银杏之果》与《沉沦》之接受的比较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 肖智成.沉沦与拯救——论《沉沦》的回归自然倾向[J].名作欣赏.2010(08).

[3] 孟晓宇.个性解放与民族意识的融合——浅析郁达夫《沉沦》的创作思想[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4] 刘玉芳.人性美的真实——论郁达夫《沉沦》的文化社会学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1).

猜你喜欢

沉沦郁达夫
郁达夫在汉寿撰写抗战檄文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郁达夫的诲淫冤罪与自我净化
从精神分析学视角看郁达夫的《沉沦》
论郁达夫小说《沉沦》的艺术特色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