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在高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2017-01-20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胸段利多卡因罗哌

董 萍

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在高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董 萍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在高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乳腺手术女性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硬膜外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利多卡因加0.15%地卡因,观察组患者给予0.5%罗哌卡因加0.67%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局麻药物总量、前臂肌力、循环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满意度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物总量为(12.3±2.3)ml,对照组为(15.9±7.2)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剂量后,观察组患者前臂肌力为(8.1±2.3)kg,对照组为(2.5±0.9)kg,观察组患者前臂肌力减退速度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进行高胸段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对于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轻。

高胸段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利多卡因;麻醉效果

高胸段硬膜外麻醉管理方便,镇痛显著,术后不易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适用于无需控制呼吸的上肢、颈部、胸部手术。传统的局部麻醉药物浓度低会引起镇痛不全,浓度高会导致呼吸抑制[1-3]。罗哌卡因是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药理特性介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之间,结构类似于其他哌啶衍生物;具有运动、感觉神经分离作用,其优势为程度轻、恢复快。本研究就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在高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乳腺手术女性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硬膜外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排除硬膜外麻醉禁忌、滥用药物、滥用乙醇及对局部麻醉药物过敏者。对照组患者年龄19~54岁,平均(42±8)岁;体重50~80 kg,平均(62±7)kg。观察组患者年龄20~54岁,平均(43±8)岁;体重51~81 kg,平均(63±8)kg。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双盲试验。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常规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构建静脉通道。行硬膜外麻醉前输入乳酸盐林格液500 ml,第1小时输液8 ml/(kg·h),然后维持输液速度2 ml/(kg·h)。选取T3-4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穿刺以后向头置管4 cm。首先注入1%利多卡因(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01221)3 ml作为试验剂量。对照组患者给予1%利多卡因加0.15%地卡因(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308)合剂8~12 ml,观察组患者给予0.5%罗哌卡因(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10607)加0.67%利多卡因合剂8~12 ml作为首次剂量,在痛觉平面满意以后,开始实施手术。给予首次剂量20 min以后,如果感觉阻滞不满意,可以辅用其他麻醉方法或麻醉药物。术中,观察组患者每隔90~120 min追加3~5 ml局部麻醉药物;对照组患者每隔60 min追加1次。

1.3 观察指标麻醉起效时间以针刺小指尖部无痛感时间为主;首次剂量后,直到开始手术前每隔5 min,术中每隔15 min,测定1次。切皮、腋窝游离、锁骨下淋巴结、切除乳房肿物、缝皮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无痛为0分,难以忍受疼痛为10分。由麻醉者评定镇痛质量,非常满意:患者无痛,不需要使用其他辅助性镇痛药物;满意:患者疼痛可以忍受,不需要使用其他辅助性镇痛药物;不满意:患者疼痛无法忍受,需要增加镇痛药物或麻醉药物后进行手术。镇痛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麻醉前、首次剂量后、缝皮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前臂肌力(握力计)、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并详细记录患者鼻塞、呼吸困难、呕吐恶心、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

2 结果

2.1 局部麻醉药物总量比较观察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物总量平均为(12.3±2.3)ml,对照组为(15.9± 7.2)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前臂肌力减退情况比较麻醉前,两组患者前臂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剂量后,观察组前臂肌力减退速度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循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剂量后HR、MAP、DBP、SBP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但两组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前臂肌力减退情况比较(kg,±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前臂肌力减退情况比较(kg,±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首次剂量后对照组 25 41.5±9.1 2.5±0.9观察组 25 44.2±9.1 8.1±2.3*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循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循环指标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SBP(mmHg) DBP(mmHg)组别例数麻醉前首次剂量后 术后 麻醉前 首次剂量后术后对照组25124±12116±8111±7 83±9 74±771±6观察组25130±13128±11114±11 86±11 82±1171±9 MAP(mmHg) HR(次/min)组别例数麻醉前首次剂量后术后 麻醉前 首次剂量后 术后对照组2596±9 87±7 83±6 82±14 583±581±12观察组2599±1297±1282±10 80±19 72±1475±13

2.4 术中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切皮、腋窝游离、锁骨下淋巴结、切除乳房肿物、缝皮时的VAS评分>0分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中VAS评分>0分发生率比较[例(%)]

2.5 镇痛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中,14例非常满意,11例满意,镇痛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中,11例非常满意,13例满意,1例不满意,镇痛满意度为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呕吐恶心、鼻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其存在形式为纯左旋式异构体,较右旋式毒性较低,作用时间长。罗哌卡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及心脏毒性低[4-6],其特征性表现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分离阻滞,是较为理想的硬膜外麻醉药物。目前,关于罗哌卡因应用于腰部硬膜外阻滞麻醉、臂丛阻滞麻醉的报道较多,而在高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中的报道较少[7-8]。利多卡因属于氨酰基类酰胺类中效局部麻醉药物,其扩张血管的作用不明显,穿透性较强、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综合了两种药物的优点,安全有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切皮、腋窝游离、锁骨下淋巴结、切除乳房肿物、缝皮时VAS评分>0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镇痛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麻醉药物在高胸段硬膜外麻醉中均具有一定的镇痛、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取决于浓度和剂量,增加剂量时起效较快,麻醉程度深,作用时间长。持续给予小剂量罗哌卡因可能会出现剂量依赖性感觉神经阻滞,对于运动神经阻滞所产生的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物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剂量后,观察组患者前臂肌力减退速度较对照组慢,提示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能减少局部麻醉药物总量,延缓前臂肌力减退速度。在高胸段硬膜外麻醉中,呼吸抑制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增加麻醉风险及管理难度。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适用于高胸段硬膜外麻醉。

综上所述,采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进行高胸段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对于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李军.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效果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8(2):89-90.

[2] 张佑民,韩光炜.罗哌卡因对胸段硬膜外麻醉患者心率变异及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4):635-637.

[3] 王宇,朱云章,刘刚.高龄患者髋、膝关节置换中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2(13):1990-1994.

[4] 韦小友.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2):111-112.

[5] 敖兴,黄凤莲,程建保.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胸段硬膜外麻醉的镇痛与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业,2011,20(14):28-29.

[6] 沈启云.甲磺酸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效能比较[J].河北医药,2012,34(10):1510-1511.

[7] 谷秋寒,杨丽芳,罗明焰,蔡明志.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肾移植手术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9):785-786. [8] 郭振海,石新.低浓度利多卡因持续高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HTES)在老年人合并心脏病围术期心脏保护的应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0):100-102.

R614.3

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2.024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葫芦岛 125001

猜你喜欢

胸段利多卡因罗哌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胸段食管异物临床治疗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