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成本效果分析

2017-01-20季聪华洪雪文邵琼刘姗张颖李秋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血病经济学

季聪华,洪雪文,邵琼,刘姗,张颖,李秋爽

浙江省中医院临床评价分析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成本效果分析

季聪华,洪雪文,邵琼,刘姗,张颖,李秋爽

浙江省中医院临床评价分析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

目的分析浙江省中医院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特征,评价血液病学科临床诊治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趋势。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浙江省中医院病案信息数据库及电子病历系统,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白血病患者资料,分别以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中成药费、饮片费、输血费作为成本,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作为效果指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WBC偏低患者提升单位WBC、WBC偏高患者降低单位WBC、HGB偏低患者提升单位HGB及PLT偏低患者提升单位PLT所花费的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中成药费、饮片费和输血费,大致上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化疗后三大血常规指标改善的卫生经济学优势逐年提高。

白血病;成本效果;卫生经济学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以化疗为主。中医药可以减轻化疗药的毒副作用,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1]。在不同化疗阶段针对不同证型分别使用不同中药进行辨证施治,可明显提高患者机体耐受力、防止胃肠道反应及减少感染,提升因化疗而受到抑制的血液三大常规指标。而对于白血病这样具有重大人群危害的疾病,卫生经济学评价仅有少量报道[2],因此有必要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评价中医药的作用[3]。本研究利用医院日常诊疗数据库从成本和效果2方面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价值做卫生经济学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资料来源于浙江省中医院病案信息数据库及电子病历系统。通过制定信息检索规则进行数据检索,输出患者住院天数、住院期间费用等基本信息,并同时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摘录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血常规信息。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出院科别为湖滨及下沙院区血液科;②出院日期为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③出院诊断唯一且为白血病,不区分白血病类型,诊断ICD编码范围为C91~C95(白血病);④住院天数≥4 d。排除标准:①出院诊断不唯一即伴有其他疾病;②住院费用信息不完整,无法进行经济学评价;③缺少入院时或出院时血常规检查数据,无法提供基本的效果指标;④血常规数据在正常范围之内。

1.3 数据分析

因中医药的参与治疗程度达95%以上,不适合进行中、西医治疗间的比较,因此以年度作为基本分组单位进行趋势分析,并根据不同临床治疗目的分为白细胞计数(WBC)偏低、WBC偏高、血红蛋白浓度(HGB)偏低和血小板计数(PLT)偏低4个亚组,分别以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中成药费、饮片费、输血费作为成本,以WBC、HGB和PLT变化值作为效果指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初检获得病例1273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排除299例,其中无住院总费用信息者25例,住院天数<4 d者149例,出院时无血常规数据者31例,入院时WBC、HGB、PLT均在正常范围者94例。最终纳入研究病例974例,其中2010年127例、2011年151例、2012年149例、2013年178例、2014年182例及2015年187例。根据患者血常规基线情况分为4个亚组:WBC偏低患者436例,WBC偏高患者235例,HGB偏低患者188例,PLT偏低患者282例。其中WBC、HGB、PLT至少有2项不正常者167例。

2.2 白细胞计数偏低患者成本效果分析

分析436例WBC偏低患者的WBC增加值与成本数据的关系,详见表1、表2。

表1表明,表示成本资料的各年度各类均次费用变化不明显,但平均WBC增加值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表2表明,因WBC增加值逐年提高,各项成本效果比值结果均有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表明取得单位WBC增加值所花费的成本逐年降低。

表1 436例WBC偏低患者基本经济数据

表2 436例白细胞计数偏低患者成本效果分析[元/(×109/L)]

2.3 白细胞计数偏高患者成本效果分析

分析235例WBC偏高患者的WBC降低值与成本数据的关系,详见表3、表4。

表3表明,表示成本资料的各年度各类均次费用,除均次中成药、饮片费用在2011、2012年有波动外,总体变化不明显,但表示效果的平均WBC下降值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表4表明,因WBC下降值的逐年提高,各项成本效果比值结果均有明显逐年下降趋势,表明取得单位WBC下降值所花费的成本逐年降低。

表3 235例WBC偏高患者基本经济数据

2.4 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患者成本效果分析

分析188例HGB偏低患者的HGB升高值与成本数据的关系,详见表5、表6。

表4 235例WBC偏高患者成本效果分析[元/(×109/L)]

表5 188例HGB偏低患者基本经济数据

表6 188例HGB偏低患者成本效果分析[元/(g/L)]

表5表明,表示成本资料的各年度各类均次费用变化不明显,但平均HGB提高值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表6表明,因HGB提高值的逐年提高,各项成本效果比值的结果均有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表明取得单位HGB提高值所花费的成本逐年下降。

2.5 血小板计数偏低患者成本效果分析

分析282例PLT偏低患者的PLT降低值与成本数据的关系,详见表7、表8。

表7表明,表示成本资料的各年度各类均次费用变化不明显,但平均PLT提高值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表8表明,因PLT提高值的逐年提高,各项成本效果比值的结果均有明显的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取得单位PLT提高值所花费的成本逐年下降。

表7 282例PLT偏低患者基本经济数据

表8 282例PLT偏低患者成本效果分析[元/(×109/L)]

3 讨论

我院作为专门研究血液病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不断吸收临床和科研成果,对白血病中医诊疗方案不断进行优化,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诊疗方案的不断优化,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卫生经济学评价上也体现出明显优势,表现在提升单位WBC、HGB、PLT所花费的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中药费和输血费逐年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及均次费用没有明显下降,即成本没有发生明显下降,而效果指标有明显提高,即血常规3大指标的改善程度增加。因此,提升单位血常规指标所花费成本的下降,即成本效果的效率提高。疗效的提高是成本效果分析优势取得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因化疗引起3大血常规指标异常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逐年提高。

成本效果分析是与临床疗效评价相结合,可操作性最好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可能是中医优势病种在卫生经济学评价方面的优势所在[2-5]。但要做好成本效果分析,关键在于选择好效果指标,根据临床目标的不同可选择近期指标和远期指标。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成本效果分析中,将近期指标缓解率作为效果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将远期指标生存率作为效果指标。对于不同的病种特点,研究者应灵活选择研究对象、选择成本指标和效果指标。本研究选择的效果指标获取方便,但在不同的患者初始条件下,因基线情况差异有不同的临床诊疗目标,所以必须设置亚组进行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应重视对照的设置,本研究不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因为临床中医参与治疗已成为常规,不适合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对照,而选取代表诊疗方案不断优化的年度作为对照,观察不同年度间的卫生经济学效应变化。从结果可以看出诊疗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利用日常诊疗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1] 马玉杰.中医药辨证分型在白血病化疗阶段的运用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62-63.

[2] 于嘉,谢雁鸣.中医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106-108.

[3] 季聪华.中医优势病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12, 31(11):67-69.

[4] 张海燕,陈君千,黄绍刚,等.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J].中医杂志,2014,55(12):1041-1043.

[5] 史锁芳,王德钧,谈欧,等.健脾清肺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恶化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7-8.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Leukemia

JI Cong-hua, HONG Xue-wen, SHAO Qiong, LIU Shan, ZHANG Ying, LI Qiu-shuang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Center, Zhejiang Province Hospital of TCM, Hangzhou 310006,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health economics in the treatment of leukemia; To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trend of levels of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MethodsTCM medical information dtatabase and electronic medical system in Zhejing Province TCM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5 were retrived. According to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leukemia patients’ materials that met the critiria were screened. 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fees, cost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cost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ost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and cost of blood transfusion were set as costs, whil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platelet count were set as effectiveness indicators for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ResultsIn patients with low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creased unit white blood cell count, patients with high white blood cell count declined unit white blood cell count, patients with low hemoglobin increased unit hemoglobin count and patients with low platelet count increased unit platelet count, 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fees, cost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cost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ost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and blood transfusionfor the above increase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ConclusionHealth economics advantages in three blood routine indicators after trea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leukemi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leukemia;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health economics

R273.37

A

1005-5304(2017)02-0040-04

2016-02-20;编辑:向宇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专项(JDZX2012172);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计划(2012ZQ012)

DOl:10.3969/j.issn.1005-5304.2017.02.012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血病经济学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经济学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经济学的优雅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