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及在2017年1号洪水中发挥的作用

2017-01-20陈敏

中国水利 2017年14期
关键词:滞洪区险情堤防

陈敏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430010,武汉)

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及在2017年1号洪水中发挥的作用

陈敏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430010,武汉)

长江流域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治理方针和“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江防洪工程建设。经过数十年努力,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大规模水利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相配套的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在2017年1号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需要继续加强长江防洪建设。

防洪工程;防洪减灾;长江;2017年1号洪水

Abstract: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Flood Control Project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rol policy of“discharge first,supplemented with storage”and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coordinating rivers and lakes,both banks and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reaches”.After decades of efforts,especially after the massiv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1998,the Yangtze River Flood Control Project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formed with the embankment as the base and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s the backbone,supported by other mainstream and tributary reservoirs,flood storage and drainage areas,and methods such as river regulation,leveling embankment for flood running,and restoring the lakes from the land.This syste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first flood of Yangtze River in 2017.However,some weaknesses were also exposed,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flood control for the Yangtze River.

Key words:flood control project;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Yangtze River;the first flood of Yangtze River in 2017

2017年汛期,长江发生中游型大洪水,洞庭湖、鄱阳湖部分支流发生特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的直接指挥下,长江防汛抗洪取得阶段性胜利。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效益,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值得研究探讨。

一、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防洪治理,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治理方针和“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坚持不懈地加强长江防洪工程建设,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长江中下游开展了大规模防洪建设。目前长江流域基本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相配套的长江防洪工程体系。

1. 堤防工程

堤防工程是长江流域最古老、最基本的防洪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开展了合圩并垸、缩短堤线,并加培、加固、新建堤防。1954年大水后,以1954年实际最高洪水位为设计防御标准全面加培堤防。1972年和1981年国家两次召开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确定了长江防御标准,明确适当提高长江干堤设计洪水位,除武汉附近区29.73 m不变外,其他河段分别提高0.5~0.82 m作为堤防设计洪水位,进行堤防加高加固。

1998年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文),并批转了《水利部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1999〕12号文),长江中下游掀起了堤防加固建设新高潮。1998—2002年累计投资500亿元,加固长江中下游干流、两湖及四水五河等重要支流堤防7 900 km。通过这3年多集中建设,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全线3 900 km达到规划标准;洞庭湖和鄱阳湖两湖2273km重点垸堤防达到规划标准;汉江遥堤、赣抚大堤全线及湘资沅澧四水和赣抚信饶修五河等重要支流重点段堤防共计2 048 km达到规划标准。

2003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重要措施之一,继续加强长江防洪建设。实施了荆江长江干堤加固整治、洞庭湖区湖北荆南四河堤防加固、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五和第六个单项工程、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应急防渗处理治理等项目,加强了汉江、滁河、水阳江、湘资沅澧四水、赣抚信饶修五河等中下游重要支流防洪治理,加固堤防长度2 379 km。在加强长江中下游防洪重点地区建设基础上,开展了长江上游干流堤防、护岸工程建设,并实施了岷江、嘉陵江、乌江等重要支流防洪建设。

目前,长江流域共有各类堤防约3.4万km,按地域分布,长江上游堤防长约3 100 km;长江中下游堤防约3万km,其中长江干堤3 900 km;长江口海塘长约900 km。长江流域堤防工程防洪能力得到显著加强。

2. 水库工程

水库是调节洪水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长江流域的水库主要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兴建,陆续兴建了白河鸭河口、资水柘溪、汉江丹江口、长江葛洲坝、赣江万安、乌江渡等一大批大型水库。

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结合兴利,长江三峡、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大渡河瀑布沟、岷江紫坪铺、雅砻江二滩和锦屏一级、嘉陵江亭子口、乌江构皮滩、汉江丹江口(加高)、赣江峡江等一大批控制性水库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长江流域形成了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巨型水库群,其中长江防洪关键工程——三峡水库已于2009年全面建成,其防洪库容221.5亿m3,明显改善了荆江防洪形势,有效提高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

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12万座,总库容3 588亿m3。2017年纳入上中游联合调度的控制性水库共28座,总调节库容575亿m3,防洪库容约415亿m3。

与此同时,国家从1986年开始分批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目前,长江流域全面完成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确定的100座大型水库、953座中型水库和大量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消除了防洪安全隐患,保障了水库功能有效发挥。

3. 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是防御大洪水、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的有效措施。1950年经中央批准建成了长江流域第一座蓄洪垦殖工程——湖南省大通湖蓄洪垦殖工程。1952年春用75d时间建成了荆江分洪主体工程,随后又封堵了一些通江湖泊进行蓄洪垦殖,白潭湖、张渡湖、武湖、东西湖等蓄洪垦殖工程相继建成。1956年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建成后,又兴修了荆江分洪扩大区涴市隔堤、洪湖主隔堤等工程。

1998年大水后,国家开展了蓄滞洪区长江干堤围堤和洞庭湖22个蓄洪垸、鄱阳湖区4个蓄洪垸围堤加固建设;对围堤湖垸、澧南垸和西官垸等3处蓄滞洪区进行了分洪闸控制,并对区内居民进行了移民建镇;实施了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3个蓄洪垸安全建设一期工程。

2) 聚丙烯装置消减报警措施包括: 解决了以前不能导出报警数量的问题;减少一定的液位控制波动偏大的问题;对丙烯压缩机、循环氢压缩机、洗塔等系统增加了3项预警。

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按规划要求已建荆江分洪区、涴市扩大区、虎西备蓄区等42处蓄滞洪区,总面积1.22万km2,有效蓄洪容积589.7亿m3;共建有安全区28.25 km2,安全台726万m2,转移道路4 535 km。

4. 河道整治

长江护岸工程建设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控制河势和防洪保安为主要目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护岸工程。1966年实施了中洲子裁弯工程,1968年开展了上车湾裁弯工程,1972年冬开始了沙滩子自然裁弯后的河势控制工程。1976年开始,又陆续对长江下游干流官洲河段鹅头支汊西江等河段6处实施堵汊工程。

1998年大洪水后,国家投入巨资对直接危及堤防安全的崩岸和部分河势变化剧烈的河段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整治,共实施护岸724 km,其中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护岸长328 km。2003年以后,继续加强长江干流治理,实施了荆江河势控制应急工程、三峡后续河道治理项目、长江安徽河段崩岸治理应急工程、江苏河段治理工程等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项目,累计治理长度145 km。2013年、2016年、2017年长江中下游崩岸应急整治长达79 km。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势基本得到初步控制,总体河势趋于稳定。

5. 平垸行洪

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泥沙的逐年淤积,加之人口增长和消灭血吸虫病害要求等因素,河湖洲滩被不断围垦开发,使河湖行蓄洪能力下降。1998年大水后,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对影响行洪的洲滩民垸采用既退人又退耕的“双退”方式,彻底平毁;对其他民垸采用退人不退耕的“单退”方式,一般洪水年份仍可进行农业生产,遇较大洪水年份,则滞蓄洪水。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作于2003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四省共分期平退圩垸1 461个,动迁人口241.64万人,恢复水面面积2 900 km2,恢复调蓄容积约130亿m3,实现了千百年来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历史性转变。

二、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在长江1号洪水中发挥重要作用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2017年长江发生中游型大洪水,洞庭湖水系湘江、鄱阳湖修水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的特大洪水,资水、沅江发生大洪水;长江干流莲花塘至大通河段超警戒水位,在三峡等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发挥重要防洪作用后,莲花塘最高水位达34.13 m,接近保证水位,汉口、九江、大通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分别为27.73 m、21.23 m、14.91 m。经还原分析,洞庭湖流域湘资沅澧四水合成最大流量达51 000 m3/s,最大7d洪量为256亿m3,长江1号洪水量级与1996年洪水相当(1996年四水合成最大入湖流量约为43 000 m3/s,最大7d洪量267亿m3),均具有洪量大、洪峰水位高、涨势迅猛等特点,但2017年长江总体防汛形势相对缓和,主要原因是1998年大水后,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得到加强建设,在2017年1号洪水中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作用。

1. 增强调控洪水能力,联合调度上中游水库群,有效降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区洪峰水位

据初步分析,若三峡等上游水库群和中游五强溪、柘溪等水库不进行联合调度拦蓄,将抬升洞庭湖区及长江干流莲花塘河段洪峰水位约1.0~1.5 m、汉口河段洪峰水位约0.6~1.0 m、九江至大通河段洪峰水位约0.3~0.5 m,抬升沅江下游桃源站洪峰水位约2.5 m、常德站洪峰水位约2.0 m,长江干流莲花塘水位将超过1996年最高洪水位,防洪形势将极为严峻。

2. 提高抵御洪水能力,有效减轻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一是减少了堤防险情。1996年,莲花塘、汉口、九江、大通洪峰水位分别为35.01 m、28.66 m、21.78 m、15.54 m,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累计出现各类险情42 095处。2017年1号洪水期间,长江中下游累计仅出现各类险情138处,其中堤防险情113处,涵闸险情16处,其他险情9处。按堤防类别分,重点圩垸险情31处,蓄洪垸险情22处,两湖四水五河干堤险情37处,其他堤垸险情48处。2017年出险总数为1996年的0.3%,险情明显偏少,且主要发生在两湖堤垸上。

二是减轻了防守压力。1996年,仅湖南省高峰期间投入261万人抗洪抢险,其中部队、民兵197.83万人,累计调动抢险车辆5.43万台,船只24.7万t。2017年长江1号洪水期间,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江西等五省高峰期间投入37.8万人抗洪抢险,其中部队1.39万人,累计调动机械设备1.59万台套,堤防防守压力明显降低。

3. 提升抗御风险能力,显著减少圩垸溃决数量

1996年共溃决圩垸259个,淹没耕地10.7万hm2,受灾人口130万人。其中溃决万亩以上圩垸37个,淹没耕地8.0万hm2,受灾人口110万人。溃垸中含洞庭湖长春垸1个重点垸和共双茶、围堤湖、六角山、大通四垸、钱粮湖南垸等5个蓄洪垸。

2017年长江1号洪水造成的圩垸溃决数目显著减少。据初步统计,长江中下游仅溃垸2处,共淹没耕地0.03万hm2,受灾人口1.9万人,其淹没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分别仅为1996年的0.26%和1.46%。这得益于1998年大水后堤防加固和平垸行洪等措施的实施,堤防抗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三、洪涝灾害暴露出长江防洪工程体系薄弱环节

在抗御2017年长江1号洪水过程中,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显著成效,为抗洪救灾工作赢得了主动,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但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改进和加强。

1.支流堤防和湖泊堤垸依然薄弱

1998年大水后,经过大规模防洪建设,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能力明显提高,长江干堤基本没有险情发生,但两湖水系支流堤防和两湖堤垸总体防洪能力偏弱,险情发生相对较多,特别是2017年的险情呈现出两湖重点垸险情多于蓄洪垸的特点,究其原因是重点垸加固早、标准低、能力差。

有必要对相关支流堤防和湖泊堤垸分级,并分类指导,按相应防洪标准进行加固建设;着力加强两湖重点垸的加固建设,切实提高其防洪减灾能力。

2. 支流通江能力和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由于历史原因,河道湖泊洲滩被不断围垦和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逐渐缩小。1949年大通以上通江湖泊面积为1.72万km2,目前仅为0.65万km2(仅洞庭湖、鄱阳湖通江)。内河普遍存在填湖造地、挤占河道现象,原有河湖水系被破坏和淤塞,导致支流通江能力、内湖蓄洪能力大幅度下降。要正确处理江、河、湖、圩关系,适当开展退田还湖,巩固已有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成果,按照洪水调度方案及时运用双退垸和相关单退垸蓄滞洪水。

3. 蓄滞洪区分蓄洪运用困难

2017年资水益阳站最高水位39.14 m,按照洪水调度方案,可运用民主垸蓄滞洪区分蓄洪水,但由于民主垸安全转移设施较少,需要转移大量人口,分洪损失大,加之没有进退洪设施,分蓄洪运用决策困难。目前,长江流域仍有部分蓄滞洪区围堤未达标,绝大多数蓄滞洪区没有进退洪设施,安全设施滞后。要抓紧开展蓄滞洪区围堤达标和安全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长江流域12处重要蓄滞洪区及华阳河蓄滞洪区,优先安排城陵矶附近100亿m3蓄滞洪区及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的建设;逐步实施一般蓄滞洪区围堤达标和安全设施建设。■

Construction of flood control project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and its role for the first flood of Yangtze River in 2017

//Chen Min

TV87

B

1000-1123(2017)14-0005-03

2017-07-21

陈敏,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 轩玮

猜你喜欢

滞洪区险情堤防
河北省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堤防抗冲刷及稳定性分析
水利工程堤防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水资源保护堤防防渗漏施工技术探讨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可爱的想象力
可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