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医学理念下改进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思考

2017-01-20冯欣欣蔡嘉慧王明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卫生学公共卫生卫生

郭 芳,张 强,唐 笑,冯欣欣,蔡嘉慧,王明旭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1,guofang@stu.xjtu.edu.cn)

整合医学理念下改进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思考

郭 芳,张 强,唐 笑,冯欣欣,蔡嘉慧,王明旭*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1,guofang@stu.xjtu.edu.cn)

公共卫生教育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因此,探索有效改进公共卫生教育的途径,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我国目前公共卫生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公共卫生学教育中引入整合医学理念的必要性,进而应用整合医学的理念、思维和方法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旨在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加快公共卫生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公共卫生教育;整合医学;医学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学教育建立了一套较为单一的强调专业教育的模式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体系[1],这一教育模式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老龄化显著加重,疾病谱、死因谱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这些都使得传统公共卫生学教育已不能良好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利用创新的理念与模式,培养公共卫生人才,促进学科不断发展,是当下公共卫生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传统公共卫生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传统公共卫生教育主要在专业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表现如下:

1.1 专业课程界限明显,课程独立性较大

公共卫生是一门宏观学科,从理念思维、知识构架到应用实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学生以整合的态度去学习掌握。但如今公共卫生课程设置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等方面都相对独立,各门课程之间少有综合性内容[3]。例如卫生化学、卫生微生物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儿童少年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及环境卫生学等专业课之间界限较为明显,几乎是由各系老师单独讲解,缺乏交叉内容的整体传授。

1.2 重视专科教育,忽视知识的全面性

随着公共卫生学科的发展,学科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带教老师研究领域越来越专[4],这可能导致学生所接受的知识面趋向于割裂,思维也变得局限。学生不仅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无法融会贯通,对一般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也不够深入。另外,对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的忽视[5],也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够全面,影响了其思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1.3 教学方式传统,学生思维受限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公共卫生学教育仍以教师为中心,实行传统的授课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6]。虽然传统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即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加系统全面、条理清晰,教学活动进展速度快,传授的知识信息量大,但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接受知识多以被动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对公共卫生知识体系建立整体认知。

1.4 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

公共卫生相关教科书各章节知识落后,研究理论更新较慢;学校教师在教学中较少融入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这些使得所授知识不够前沿、丰富,对学生缺乏启迪性。此外,部分教师缺少公共卫生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无法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讲解[7];学生在医院及卫生部门等岗位平台实习期短、实习质量低,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脱节,学生无法根据实际问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理解,不能有效培养其分析解决之后实际工作中所遇问题的能力。

1.5 考核形式单一,学生整体素质难以检验

公共卫生考试仍沿用传统的考试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答案大都来自课本,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就可轻松应付考试[8]。然而,由于欠缺对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具体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查,这种单一的传统考试形式往往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出现“考完就忘”的现象,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整体素质得不到检验。

2 公共卫生学教育中贯穿整合医学理念的必要性

利用整合医学理念改进公共卫生学教育现状,既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期的公共卫生学科与其他医学学科交叉融合并未单独分离。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公共卫生学的独特性逐步有所体现,开始从其他医学学科中分离、与之并行发展[9]。现代医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在专科分化的基础上逐渐回归系统化、整体化,继以整合医学模式发展。整合医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医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10],经过多年发展,其重要性已渐渐为学界所认可,并成为一种大趋势。

在2004年9月于北京召开的首届中美医学与公共卫生整合行动研讨会上,王德炳教授在分析了公共卫生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后指出,公共卫生学内部及与其他医学学科的整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有其必然性和迫切性[11]。近年来,樊代明院士对“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ed Medicine, HIM)做了详细具体的阐释[12]。近年来,樊代明院士认为,医学分科大大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但这种细分也带来了若干问题,重治疗轻预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13]。此外,学生从各个学科学到的都是割裂的零散的知识,而不是从整体出发的集成知识,必然造成临床医生没有大预防观念,公卫人员欠缺临床基本知识的严重弊端。因此,尽管公共卫生学的分化独立促进了其发展、进步,但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医学学科的完整性[14]。整合医学无疑是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注重整体思考,从全局出发,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公共卫生知识和临床知识割裂的问题,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奠定基础。

2.2 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疾病谱的变化、社会心理及环境因素的加入及其自身研究领域的扩展与深入,公共卫生学科已形成了以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为核心,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地方病、卫生政策管理等为重要研究领域的复杂学科体系[15]。所以,在公共卫生教学中,从整体出发,给学生灌输全面整体的现代公共卫生发展理念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学科的过度细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科之间联系程度相对减弱,独立性变大,进而可能导致教师的研究局限化,对一些基本公共卫生问题的认识趋于片面,理论与实践脱节。这容易对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公共卫生整体观念的形成和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

因此,结合我国目前公共卫生学教育现状,引入整合医学理念,提出改进公共卫生教育的对策,并逐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解决现存教学体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公共卫生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3 以整合医学理念改进公共卫生教育的对策

以整合医学理念改进公共卫生教育,不仅需要整合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还需整合师资队伍及学生考核方式,试述如下:

3.1 整合新旧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理念

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Problem-/case-based learning)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因此,学校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实行“大班集中讲解理论知识、小班开展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具体实践中,由老师提出一个实际案例后,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同学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并在小班课堂上研讨分享。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化、综合化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利用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17-18],深度整合在线学习(e-learning)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采用翻转式教学和混合式学习的形式[19],让教师及学生之间在课堂内外用多种方式随时随地互动交流,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分层教学,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这也是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为预防专业学生提供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及卫生监督所等平台的岗位实习机会,重视实习时间和实习质量,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整合理论与实践教育,实现其综合化、一体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整合课程内容,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课程整合不是学科间的简单融合,而是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加强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掌握更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吸收更全面、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实践中的专业技能。因此,课程整合应以公共卫生实际为依据,以培养适应公共卫生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一方面,在一级学科框架内有机融合公共卫生各二级学科,并及时增补相关的前沿知识。例如,在介绍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这部分知识时,课程内容应涉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毒理学、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统计学等不同二级学科的相关知识,由授课老师结合具体实例,生动讲解案例处理经过。

另一方面,增强临床医学知识向公共卫生学课程的渗透,促进公共卫生学与临床医学的整合。根据公共卫生学专业特点,以系统疾病为核心开展相关临床课程教学,从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康复保健等方面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横向和纵向掌握所学内容,知疾病之所以然,方能防患于未然。此外,加强公共卫生学与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伦理学等交叉学科的整合,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卫生监督以及卫生事业管理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3.3 完善教师队伍,为公共卫生教育整合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体,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满足公共卫生教学需要、提高整合课程教学质量,公共卫生教师队伍应该融入更多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如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此外,学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互结合的策略来打造一支整合型教师队伍。“请进来”指可以聘请医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等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到学校来参与教学、开展讲座,给老师及学生们分享切身的工作经验和感悟;“走出去”指学校可以为在岗教师提供平台,安排他们去疾控中心等有关机构交流学习,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公共卫生实践的一线工作中去,丰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

3.4 改革传统考核模式,适应公共卫生教育整合发展

为了适应公共卫生教育的整合发展,必须改革传统的“一纸定成绩”的考试模式。教师可以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打分,并将其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此外,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增加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调查分析、职业病诊断、环境危害因素评价等多方面的考核;同时,可以增加专业课程中所涉及实验技能操作考核的比重,从多角度评估学生理论和技能的整体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灵活应变及实际应用能力。

4 结语

现代公共卫生人才必定是具备扎实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把整合医学理念融入公共卫生教育中,从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师资队伍、考核模式等多个方面去提升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水平,将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整合的医学观念、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对培养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带动学科不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提升整个公共卫生系统服务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1] 祖述宪. 公共卫生教育的发展及其与临床医学重整的困境[J]. 医学与哲学, 2010, 31(7):1-4.

[2] 罗超应, 罗磐真, 李锦宇,等. 医学模式转变之困惑及其复杂性探讨[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7, 34(1):1-3.

[3] 黄锟, 陶芳标, 郝加虎,等. 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11):43-44.

[4] 王陇德. 弥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裂痕提高卫生工作的效能与效益[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1):3-4.

[5] 万成松. 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思考[J]. 现代预防医学,2014(6):1035-1037.

[6] 李菲菲, 杨家钰, 王忠海,等. 我国高校本科公共卫生教学改革综述[J]. 医学与社会, 2016, 29(8):107-110.

[7] 苑林宏, 麻微微, 肖荣,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J]. 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5):774-775.

[8] 刘燕, 文国颖, 杨惠莲,等. 医学本科生卫生统计学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3):469-471.

[9] Waters W E. Healing the Schism: Epidemiology, Medicine, and the Public’s Health, by Kerr L. White[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1993, 47(4):338.

[10] 韩济生. 主流医学、非主流医学与整合医学[J]. 中老年保健, 2001, 15(4):169-170.

[11] 王德炳. 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的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4(6):1-2.

[12] 樊代明. 全科医生小词典——整合医学[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9(27):551-551.

[13] 樊代明. 整合医学纵论[J]. 医学争鸣, 2014(5):1-13.

[14] 包红花. 试论如何做好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协调发展[J]. 医学信息, 2015(16):165-166.

[15] 李忠,唐少文,赵丽萍,等.公共卫生整合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4):367-369.

[16] Lei J H, Guo Y J, Chen Z, et al. Problem/case-based learning with competition introduced in severe infection educa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J]. Springer plus, 2016, 5(1):1821.

[17] 焦建利. 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教育网络, 2013(4):21-23.

[18] 贺斌, 曹阳. 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3):22-29.

[19] 张其亮, 王爱春. 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4(4):27-32.

〔修回日期2017-07-13〕

〔编 辑 吉鹏程〕

ThoughtsontheImprovementofPublicHealthEducationinChinaundertheConceptofIntegratedMedicine

GUOFang,ZHANGQiang,TANGXiao,FENGXinxin,CAIJiahui,WANGMingxu

(HealthScienceCenter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E-mail:guofang@stu.xjtu.edu.cn)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core and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to enhance the service abilities of public health, 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public health.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medicine in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ettlement measures to solve the specific problems by utilizing the concept, thinking and method of integrated medicine, which aim to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public health talents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disciplines in China.

Public Health Education;Holistic Integrated Medicine; Medical Development

*通信作者,E-mail:wangmx601@mail.xjtu.edu.cn

R-052

A

1001-8565(2017)08-0998-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8.18

2017-05-10〕

猜你喜欢

卫生学公共卫生卫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发挥传染病防治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控作用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Endogenous motion of liver correlates to the severity of portal hypertension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保护环境卫生
我国应对人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浅议
学前卫生学分层教学效果探究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