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市城市调水改善水环境研究与思考

2017-01-20娟成晔波徐

治淮 2017年7期
关键词:调水无锡市太湖

李 娟成晔波徐 兴

无锡市城市调水改善水环境研究与思考

李 娟1成晔波1徐 兴2

一、无锡市城市水环境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各级政府加大了治污力度,全市污水和污染物排放呈逐年减少趋势,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由于入河污染物负荷仍然很大,远超过河道水域纳污能力,地表水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上游入境水水质较差导致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难以落实,缺乏有效调控措施和手段。大规模、高强度经济活动和日益增加的污染负荷,使部分水域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不断加剧,水生态环境严重退化,水质总体状况欠佳。根据《2012年无锡市水资源公报》统计结果,2012年无锡市达到水功能区相应水质目标要求的有29个,年度达标率为25.9%,较2011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其中汛期达标率为39.3%,非汛期达标率为25.0%。年内9月份达标率最高,为50.9%,3月份较低,为21.4%,各月平均为36.6%。按区域统计,滨湖区26.7%,惠山区14.3%,锡山区27.3%,新区50.0%,城三区(南长区、崇安区、北塘区,下同)0.0%。省考核32个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各月平均为43.5%。2012年全市主要江、河、湖、库等101处水域,156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Ⅱ类的断面有13个,占总监测断面数的8.3%;评价为Ⅲ类的断面有9个,占总监测断面数的5.8%;Ⅳ类和Ⅴ类的断面分别占25.6%和23.1%,其余为劣Ⅴ类,占37.2%。累计超Ⅲ类水标准的断面占85.9%。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仍是无锡目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二、改善水环境目标

无锡市城区通过城防处八大枢纽及梅梁湖泵站抽引梅梁湖水入城区进行改善水环境已取得一定成效,城区河道水质有所改善,但目前还满足不了城区河道的饮用供水功能。今后城区河道的功能主要为满足引排调蓄、生态环境及旅游通航需求。在引排调蓄方面,主要是河道规模要满足防汛需求;在生态环境方面,河道既要能美化城市景观环境,又要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通航方面主要是部分河道要满足旅游性航运要求,包括今后清淤船只的进出要求。因此,从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充分发挥河道生态景观功能看,无锡市河道内的河水必须满足基本的景观用水要求。由此,改善河道水环境的目标为:让水“动”起来,形成活水景观;同时,消除河水黑臭现象,改善水体感官指标。近期根据现有条件先行利用周边清洁水源,通过引调水工程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引水调度方案,提高河网水动力条件,增加水环境容量水质,城区河道至少达到Ⅴ类以满足“一般景观用水”要求;远期水质水体透明度提高,视觉感观明显好转,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终打造出一个“水活、水清、水优、水美”、“人、城、河、湖”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三、调水改善水环境方案研究

以京杭运河为界,将无锡城区划分为运东片和运西片进行调水方案研究,运东片及运河以东为无锡市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以东区域,包括城区(北塘区、崇安区和南长区)、锡山区、新区和惠山区,总面积共827km2。运西片及运河以西包括梁溪区、太湖新城、惠南、马山,运西片的调水方案主要研究太湖新城内的引(调)水线路方案,寻求结合水利工程调水改善水环境的方法。

1.运西片调水方案研究

运西片的调水方案主要研究太湖新城内的引(调)水线路方案,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市区南部,是无锡市新的城市中心。随着太湖新城定位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太湖新城由原来的以农业为主的区域转变为无锡市新的城市中心,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然而,区域内河道水环境的恶化,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影响到新城总体环境面貌、品位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太湖新城调水改善水环境方案主要从水源、河道水环境改善效果、退水影响和工程投资几方面进行考虑,最终确定两种调水方案更适合目前实际运用。方案一“贡湖自引”,当太湖新城河道平均水位低于太湖水位时,可打开贡湖沿太湖控制口门,引贡湖水进入太湖新城地区,穿过城区内河,最终排入京杭运河。方案二“梅梁湖泵引”方案,引水从城区西侧的梅梁湖开始,利用梅梁湖泵站,抽引梅梁湖水进入梁溪河,然后由西向东,再由北往南引水,最后从京杭运河排出。

在实际选择调水方案时,总体是当梅梁湖水质优于太湖新城时,通过梅梁湖引水的调水方案;当梅梁湖水质劣于太湖新城时,通过贡湖引水的调水方案,根据实际需要和外界的条件变化等,灵活变换调水方案,改善新城水环境。

2.运东片调水方案研究

运东片区域河网临江滨河(运河),有网有纲,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南北向主要骨干河道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和走马塘,东西向骨干河道有九里河、伯渎港和锡北运河。通常情况下,河网水流自北向南排入京杭运河,以及自西向东经望虞河排到长江。

主要通过方案一“梅梁湖调水”,打开梅梁湖泵站,利用运东大包围运河沿线水利枢纽利民桥枢纽、江尖枢纽和仙蠡桥枢纽进行控制,其余四个枢纽严逮港枢纽、北兴塘枢纽、九里河枢纽和伯渎港枢纽打开,使城区尾水由锡北运河、九里河和伯渎港排入走马塘,再由张家港枢纽抽排入长江,通过这种引排循环体系达到运东片水环境改善的效果。以及方案二“白屈港引长江清水”,按照目前正在运行的调水方式,通过白屈港从长江引水,汇入锡北运河、九里河和伯渎港,关闭运东大包围的水利工程江尖枢纽和仙蠡桥枢纽以及白屈港控制线锡北运河以北的控制线(包括锡北运河)避免白屈港优质水直接排入运河和走马塘,形成“短路”循环现象。利用沿线枢纽将水排入长江或京杭大运河,形成引排循环体系来改善运东片水环境。

然而“梅梁湖调水”水源在汛期时水质得不到保证,而且梅梁湖泵站抽引水量有限,“白屈港引长江清水”水源水质有一定的保证,但同样进入无锡市城区的水量有限,改善范围受限。为了在汛期梅梁湖水质较差时也能进行调水改善水环境,而在非汛期时水资源量短缺时能全面改善本区域水环境,考虑“梅梁湖调水”和“白屈港引长江清水”两个方案轮换或同时进行,以达到改善运东片水环境目的。

四、城区河道调水运行现状及效果

1.城区河道调水运行现状

根据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确定的方案,自2008年以来,无锡市充分利用城市防洪设施开展工程调水,有效改善了城区河道水环境。

通过适时、科学、合理地调控城市防洪各大枢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动力调水和自流引水等方式进行调水实践,到2016年底共累计调水24.29亿m3,城市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城区河道调水效果

根据无锡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引水水源河道(锡澄运河、京杭运河、梁溪河、古运河、双河)、圩内主要河道及排水河道(京杭运河、埝埭港、古运河、冷渎港)等选择代表性监测站点(断面30个),进行采水样分析化验,自开展城区河道调水以来,参与调水受益河道水体感官指标(色、味)基本正常,主要监测指标均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基本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

五、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几点建议

(1)建立新兴的防洪减灾思路,对洪水灾害风险进行管理,调整人与水的关系,对江河的整治由过去以防洪为主要目标逐渐转变为以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改善环境及生态系统等多目标的综合整治,并且由对水系的整治转变到对全流域的国土综合整治,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协调流域内人与水的关系。由“防御洪水”转向“洪水管理”。

(2)做好沿河截污工程、底泥清淤、丰富水生植物等措施,以保持水生态环境符合要求。

(3)水资源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在流域层面是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调水工程投资巨大,协调、组织任务难度大,目前仍以政府为主导,容易出现“搭便车”等行为,如果采取国家法律、政策等正式制度和流域内社群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

(作者单位:1.江苏省无锡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 214000 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 214000)

(专栏编辑:张 婷)

猜你喜欢

调水无锡市太湖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无锡市“三项举措”探索执法可视化新路径
复杂跨流域调水系统联合优化调度研究
——以陕西省引嘉入汉调水工程为例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太湖三白
无锡市林源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太湖一角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