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长沙: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长沙

2017-01-20湖南省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李增加

中国水利 2017年21期
关键词:湘江河长长沙市

□湖南省长沙市水务局局长 李增加

湖南长沙: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长沙

□湖南省长沙市水务局局长 李增加

近年,湖南省长沙市按照中央“五位一体”的要求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把治水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契机,按照水利部和湖南省政府批准的《长沙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围绕“将水留下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四个方面,以“一江五河”治理为核心,着力抓好防洪保安、安全饮水、河湖连通、水环境治理和湘江库区管理等重点工作,努力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节约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为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保障和支撑。

一、加强蓄水工程建设,将水留下来

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持续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沟渠清淤扩容、大型河坝水闸和城区湿地湖泊建设等增蓄工程推进力度,将天上的雨水、江河的过境水“留下来”。一是加强重点水源地建设。投入90亿元,完成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及库区水利项目建设,库区水位维持在32 m左右,库容6.75亿m3,库区面积80 km2,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心水源地,有效解决了湘江长沙段枯水季节沿岸取用水困难等问题。投入37.37亿元,完成了株树桥水库向长沙城区供水工程建设,日供水能力95万m3,达到全市总需水量的60%,目前全市集中供水工程原水充足,城市日用水量为150万m3,供水能力达到210万m3,21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到2017年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85%。二是实施水库山塘扩容增蓄。全市588座病险水库、20处大中型水闸完成除险加固,25余万亩(1亩=1/15 hm2,下同)骨干山塘完成清淤扩容,全市蓄、引、提水量由4年前的21亿m3提高到30亿m3。三是推进造绿保水工程。启动“三年造绿大行动”,实施环城绿带生态圈建设和以湘江及主要支流水系岸线为主线的造林绿化,完成河湖岸滩地绿化769 hm2;实施“拆墙透绿”“拆违复绿”,拆除机关事业单位实体墙55处,拆违绿化1100余hm2;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5座、省级森林公园7座、国家级湿地公园5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80%,湿地总面积4.26万hm2,湿地保护率62.8%;对湘江一级支流浏阳河、捞刀河等主要河流源头实行封山育林,有效提升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在城市中心位置新建人工湖8个,蓄水总量7 000多万m3。四是积极保护现有水面。制定了中心城区水域保护规划,对5 km以上河流、2 hm2以上水域进行蓝线保护;实施《长沙市规划区林地、绿地、湿地、水域生态资源保护办法》,以名录形式保护现状水域,划定了38条河流、13条撇洪渠、113座水库、656处2 277 hm2山塘湖泊的保护范围;积极推进“退地还湖、退河还水”,努力拓宽水面;在水域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禁止建设与防洪、排涝、供水等无关的建(构)筑物,杜绝随意侵占水域、围填水面等不法行为。

二、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让水流起来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大力实施防洪保安、城市防涝、河湖连通、农田水利等工程,努力让水“流起来”,实现水资源雨季蓄水、旱季补水、合理调配。一是打通防洪排涝体系。近几年长沙市采取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水利规费专款专用、多渠道融资等方式,大力开展城市防洪建设,基本建成了主体防洪圈和行洪排涝水系网,全市城乡堤防462 km按照城市100~200年一遇标准、农村20~50年一遇标准全部达标;对排查出来的城市全部易涝点、堵点进行疏浚,对排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排渍泵站改造力度,大大提升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二是打通农村灌排渠系。从2013年起连续3年推行农田水利建设“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新举措,有效调动起各级投入和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灌区改造18座、主干渠疏浚4 000 km,有效处置病险渡槽47 km,全市农村蓄、引、提、灌水系基本打通,确保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亲自批示推介长沙经验,2年内3次在长沙市召开了全省水利建设现场会。三是打通河湖连通水系。启动了龙王港、圭塘河、大众垸水系等10余条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河水引入湖库,不仅保证了湖库水量,也改善了水质;雨季,城市雨水通过管网引入湖库再流入河流,也大大减轻了城市排水管网排水压力,有效降低内涝风险。四是疏通中小型河系。积极推进浏阳河、捞刀河、沩水、龙王港、靳江河、圭塘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岸线滩涂整治、生态修复造绿,疏通河道,提高流速,改善水质,努力打造“碧水绕城、人水和谐”的水域环境;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8条,靳江河、龙王港等10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已成为水清景美的滨水风光走廊,其中开慧河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经验全国领先,被水利部推广。

三、强化截污净化措施,使水净起来

以湘江库区水质安全为核心,实施“源头保护、中游控污、下游治理”的水质保护行动,努力使水洁净起来。一是强力推进湘江治理和保护。全面实施湖南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开展高污企业退出专项整治,从源头控制高污染高耗水项目进入,先后否决污染项目425个,退出各类污染隐患企业398家。二是开展河道专项整治。重点开展非法采砂、非法水上营运、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专项整治,强力推进砂场综合整治,依法取缔湘江库区砂场140家,清退采砂船100余艘,新建6家大型砂石基地,采取国内首创的封闭式工厂化生产,全面规范砂石生产、经营秩序,水利部向全国推广了长沙市经验。开展河滩清理、深坑填埋和岸线修复工作,根治河道种菜。三是全面实施“碧水”行动。实施一江五河(湘江、浏阳河、圭塘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截污改造,完成排污口截污110个;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和浏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黑臭水体整治项目88个,实施浏阳河流域城区段清污、清淤及岸线整治31处;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增加到76家;新改扩城市污水处理厂11家,污水处理能力由5年前的77万t提高到178万t,主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排放标准逐步由一级B提高至一级A。四是加强面源污染治理。严格实行面源污染治理行政首长负责制;主城区和水域周边实行禽畜禁养,全市共治理或退出畜禽养殖场5.6万余家(户),大中型水库和承担饮水功能的36座小型水库全部退出投肥养殖;严格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管理,对全市480.3万亩耕地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有效管控,清洁生产建设完成80%以上,清洁生活设施建设、庭院建设完成30%;开展10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修建各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池2 000余座,连通排水管网16.6 km,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率达到80%以上;全市98个乡镇1 16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垃圾收集处置,基本实现了“污染源属地管理、就地治理,污水不外流、不下河”的目标。目前,长沙市主要河流(段)基本消除Ⅴ类、劣Ⅴ类水体,整体达到Ⅳ类以上标准,湘江干流达到Ⅲ类水标准。

四、完善管理机制,把水管起来

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不断强化水资源需求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立法管理,出台了《长沙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长沙市用水定额》《长沙市水功能区划》等法规制度50余项;实施《长沙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考核指标分解到各个区县(市);制定《长沙湘江库区管理办法》和河道岸线属地管理奖惩办法,将湘江库区纳入立法管理。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水务综合执法力量有效提升,人员由20余人增加到60人,执法装备完成更新,涉砂、涉污、涉水安全执法能力全面加强;加强水管理单位能力建设,全市90个乡镇水管站建成了标准站,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实现了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基层水利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桐仁桥水库管理所被评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示范单位。三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积极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制度,减少污水排放;推行居民阶梯式水价、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水价制度,以价格杠杆调节用水总量;推进老旧城区“一户一表”和节水改造40万户,实现居民用水从水厂到用户终端全程服务,不仅降低了用水成本,也有效防止了跑、冒、滴、漏问题;大力推行低压管道输水建设,灌溉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利条件有效改善;加强舆情教育和引导,节水减排工作得到了全社会支持,2014年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四是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和管理创新。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管理,完成市防汛会商室升级改造,完成一期水务信息管理平台、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河道采砂保洁监控系统建设;积极推行简政放权,下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权限;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市境内流域面积在10 km2以上的335条河流、632座上型水库、5 hm2以上湖泊及81处城区内重要水域均实行河长制,全市共设置市级总河长及河长8名、县级总河长及河长90名、乡级总河长及河长621名、村级河长3 000余名。五是建设亲水平台,发掘特色水文化。统筹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建成了湘江风光带、梅溪湖、巴溪洲等8个水利风景区、10个城市内湖、15个核心洲岛,打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市民亲水休闲场所100余处;加强古井名泉保护,白沙古井、东沙古井和岳麓山白鹤泉等14眼古井数百余年仍发挥作用;通过精心筹建长沙市水文化馆,打造橘子洲主题文化,实施长沙县春华渡槽水文化保护和望城区铜官窑水文化传承工程项目,彰显了山水洲城的水文化特色。

下一步,长沙市将继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到2020年,构建起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节约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水保障和支撑。■

责任编辑 安天杭

猜你喜欢

湘江河长长沙市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爱上写信的大树
湘江渡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悠然湘江上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湘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