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7-01-19张龙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图象动手三角形

张龙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很多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一言堂”独霸课堂的话语权,使学生缺少探索思考、想象交流的空间,个性受到压抑,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留有让学生探索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张扬个性.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身边的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例如,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者呈现蝴蝶、蜜蜂、天坛等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能发现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继而教师引导学生将纸对折,并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思考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有何关系?有学生剪五角星,有学生剪飞鸟,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能完全重合.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疑促思、以疑促学,让学在释疑中激发兴趣、开启思考,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索“一次函数关系式中b值对一次函数的影响”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一次函数y=2x、y=2x-1、y=2x+3的图象,让他们比较一次函数的值有何差异?再从位置上看,一次函数y=2x-1、y=2x+3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如果要画一次函数y=2x-1、y=2x+3的图象,怎么画?比较一次函数y=2x、y=2x-1、y=2x+3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通过比较、归纳、理解,学生加强了对一次函数图象之间关系的理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直线,y=kx+b的图象可由y=kx的图象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得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学生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感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绝对值和相反数(2)”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图,观察数轴上点A、点B的位置及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看看有何发现?观察5与-5,1.5与-2.5,π与-π,你发现了什么?”

三、注重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要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学生要改变被动接收、机械记忆的现状,在探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到内容的实质.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1)”时,教师可以“2×2×2×2×2×2×2记作27,7×7×7可记作73”引导学生归纳a·a·a·…·an个a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在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讨论:(-3)4的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幂是多少?23和32的意义相同吗?(-4)3、-43、-(-4)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23)4、-24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通过探究, 学生了解到乘方运算与算法运算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四、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匮乏,形成了“惯于动口,懒于动手”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氛围,给学生增加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让他们在亲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数学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活动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图示的方式,用火柴搭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多少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多少根?搭3个三角形呢?搭10个三角形呢?搭100个三角形呢?搭n个三角形呢?通过搭建火柴棒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图形的位置关系,探索数量的变化规律.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活动形式,用扑克牌(剔除大小王)玩“24点游戏”,每人分4张,运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看谁先算得24点,或者判断不能算得24点.通过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发挥自身的学识、能力、经验优势,善于倾听学生的思考与见解,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图象动手三角形
我也来动手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三角形,不扭腰
动手演示找错因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