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素英

2017-01-19陈红

中国铁路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韩老师阿姨儿子

陈红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逝。

渐入初冬,万物凋零。

窗外,枯黄落叶洒满院落。人到中年,记忆大不如从前,尽管往事清晰如昨,话到嘴边却一时叫不出那个埋藏在心底的名字。

“孩子,津津妈妈叫什么来着?”

“叫韩素英!”儿子脱口而出。

我惊异于儿子超常的记忆力,以为韩素英不过是儿子人生中的一个过客。没想到他也与我一样把她镌刻在了记忆深处。

“儿子,你的记忆力真好,六年过去了,你居然还能记得韩阿姨的名字。”

儿子动情地说:“妈妈,那么好的一位阿姨,我怎能忘记呢?”

韩素英,大我一岁,是儿子同学的妈妈。

初次相识,是在参加儿子一年级家长会期间。那天,学校门口拥堵着成百上千的家长,都在兴奋和焦灼中等待着校门的开启。我身旁站着一位文静的女子,她剪着齐耳短发,身材苗条,面庞白皙,但稍显清瘦,眼睛睿智有神。过膝的方格裙扎在白衬衣外,淡黄色的腰带合体地束在腰间,显得整洁干练。闲来无事,我搭讪道:“您儿子在几年级?”

“一年级。”她声音清脆。

“几班?”

“三班。”

“哦,这么巧?我儿子也在三班!”

“啊,真是太巧了!我姓韩,以后我们可以经常交流哦。”她热情地握了握我的手,和我一起走进学校大门。

家长会快结束时,班主任将一位优秀家长请上讲台介绍育儿经验,当那位女子落落大方地在众人的掌声中走上讲台时,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是刚刚认识的那位韩老师。

会后,通过交流得知她儿子小名叫津津,我们两家相距不过一条百米长的马路。

周末的一天,我接到韩老师短信:“陈老师您好!欢迎您带孩子到我家来做客!”当我走进院子,一大群孩子正围着韩老师“老鹰捉小鸡”,她学着老母鸡“咯咯”的叫声,带着一群“小鸡”灵巧地左右挪移,小广场的上空回荡着孩子们清脆的欢笑声。看到我,她擦擦额上的汗珠不好意思地说:“孩子们在家刚写完作业,这不,我带着他们下来放松一下。”看到我来,她高兴地说:“您来得正巧,这帮小家伙太淘气,帮我看一会儿,我去去就来。”她拾起放在长凳上的塑料袋,没十几分钟便提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回到院里,孩子们兴奋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阿姨,今天给我们做什么好吃的?”

“有鱼柳吗?”

“有鸡排吗?”

“我听话,阿姨是不是多给我奖励几个鱼丸子吃呢?”

“呵呵,好好玩,不乱跑,不淘气的话都有。”韩老师笑眯眯的,眼睛成了一道弯月。此时,我才理解,难怪那么多孩子喜欢她,那么多的家长们推选她为家长委员会成员,因为她举手投足间都闪耀着慈母的光芒。

一天放学后,儿子像往常一样去津津家院里玩耍,突然,天气突变,北风呼呼刮起来。“坏了,儿子万一再冻着可怎么办?”我一时心急如焚,急匆匆穿过马路奔进津津院里,看到韩老师正在弯腰给我儿子系扣子,原来她正把给津津准备的外套穿在儿子身上!我不好意思地说:“哎呀,您孩子还冻着呢。”

“没事,彤彤感冒没好利索,别重感了,津津体格好,我马上到家里去给再他拿一件!”看我紧张,韩老师故作轻松地说道。我连忙把带来的衣服披在津津瑟瑟发抖的小身体上,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一年、两年过去了,两个孩子成了最要好的同学,而我和韩老师亦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我抱怨道:“孩子都是我一人带,他爸啥都不管,光忙他的‘事业了,真让人心烦。”

“呵呵,男人在外其实比我们压力要大,尤其是外企。你们是夫妻,你不帮他承担谁帮他呢?津津爸爸常年在四川,我们聚少离多。我很羡慕你们小两口能天天相见,带着孩子享受团圆,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啊。正好最近单位有课题要申报,我请母亲来帮忙照料津津,你要忙不过来,就让孩子住我家,安心工作就行,等忙完这段时间我开车带你们去南部山区玩。”

果不其然,周末的一天,我接到韩老师的短信:“明天有时间吗?我带你和孩子去体验农村生活好吗?”她的短信幽默风趣,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好!太好了!”第二天一早,楼下便停着她那银灰色的轿车,津津高兴地拉着彤彤的小手坐到车厢后排,韩老师熟练地驾驶着轿车拉着我们一起到她南部山区的小院子里摘葫芦、刨地瓜,直到夕阳西下……

一日,她同我商量说:“你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人很孤单,要是我们能够结成对子,有机会让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就好了。彤彤性格外向,津津性格内向,相互交流会对他们的成长有利。再加上我的公婆不在本地,这样我也能腾出点空帮助津津爸爸回去探望他们,你呢,也能休息一下,觉得如何?”

“这个主意真不错!彤彤生性活泼好动,津津大方稳重,津津也能带动彤彤安稳下来,我咋就没想到呢?”我不禁对韩老师又心生敬佩。

就这样,我们建立了“互助联盟”,孩子们一周周末在我家,一周周末在她家。第一天,我不放心地打去电话,儿子正在忙不迭地与津津嬉笑打闹,连电话都顾不得接,韩老师呵呵笑着说:“放心吧,这两个小家伙正在床上滚成一团儿乐得合不拢嘴呢。”

夏天到了,韩老师终于结束了四年的夫妻两地分居生活,一家三口团聚在一起。每天傍晚,美丽的百花公园里便有他们散步的身影。偶尔,我们两家会在公园相遇,韩老师都亲切地拉着我的手与我攀谈,她的丈夫也与我的丈夫相互交流,两个孩子情同手足有说着不完的悄悄话。我开玩笑地说:“等孩子们长大成亲,我们可都要去对方家一起喝喜酒祝贺哦!”韩老师抿着嘴笑着说:“那是自然,这两个一起长大的发小,就像亲兄弟,哪能不参加呢。当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能顺利地读完小学、初中,一起考上我们济南最好的高中。”“好啊,让我们一起努力!”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我们年轻的脸庞上,映照在我们美好的畅想里……

六年前周末的一天中午,我照往常给韩老师发了一条短信,约她第二天清晨带孩子一起去爬山,却一直未收到回复,打去电话也无人接听,“韩老师是不是忘了带手机?怎么回事呢?”我纳闷着。直到晚上十点半,手机突然响了,接起来却是浩浩的妈妈,她声音急促地说:“彤彤妈妈,津津妈妈出事了!”

“啊——怎么回事?”

“她——她——”对方突然没了声音。一种不祥的预兆悄然笼罩在心头。

“到底怎么了?”

“听我说,她……”

“快说,她怎么了啊?!她伤到哪了?你别吓我!我现在就过去看看!”

“你别来了,她——她没有了!”

“没有了!天哪!!怎么可能?昨天下午我还见过她,她还约我带孩子一起去游泳,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人一下就没有了啊——”我一时失控,失声痛哭。

“彤彤妈妈,我也是下午在院子里看到摆放的花圈,才听说是津津妈妈带孩子游泳出事了,知道你俩要好,所以给你说一声。你一定要保重啊!”

窗外,夜幕已垂,我心似被掏空了一般,跌入了无底的深渊,我失去了一位好友、好老师、好大姐……

第二天天刚放亮,我红肿着眼睛,和从外地出差匆匆赶回的丈夫走进了那个熟悉的家,除了来来往往吊唁的人们,屋内一片凄凉。我四处寻着那个让我牵挂的孩子。津津背对着人们坐在床上,内向的他更内向了。“津津。”我轻声地唤着他的乳名,津津回头眼睛呆呆地看着我,轻轻叫了一声:“陈阿姨。”我一把将孩子搂进怀里,不禁泪如泉涌。我不知道,昨日那个下午发生了什么,我无法想象在那个设施完善装潢高档的游泳馆内,那潭碧清的池水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活生生地吞噬了一个年轻生命!让这个刚刚团聚的温馨家庭遭遇了支离破碎!我无法想象,水中那双美丽的眼睛在挥舞手臂求助的一瞬间经历了怎样的绝望!哪怕专业的护池人能恪守职责,及时拉她一把,她都不会这么早离我们而去!我无法想象,当韩老师在无法回应津津撕心裂肺的一声声“妈妈,你快醒醒”的呼喊时,可怜的孩子一个人在孤零零地经历怎样的心理重创!

吊唁还在进行,哭声此起彼伏,津津更加沉默。

“孩子,跟阿姨回家好吗?”我轻轻抚摸着津津的头说。

“孩子,到我家去住几天吧!”韩老师的亲朋好友也纷纷围着孩子,津津转过头看了看爸爸,爸爸似乎也理解了他,强忍悲痛向大家深鞠一躬说:“谢谢!谢谢大家!”他无奈地长叹一口气对我说:“陈老师,那就麻烦您了,让彤彤和津津做个伴,这些天我还要处理一些事情,先在您处暂住几日,等我处理完后事接他回来。”

我将津津接回了家,儿子已悄悄收拾妥当书桌,把卧室腾让了出来,然后躲到一旁如释重负地对我说:“妈妈,今天课间我和同学去给韩阿姨吊唁了。”

“怎么吊唁的?”

“我们怕大人不让我们上楼,就到院里摆放花圈的地方给阿姨鞠了三鞠躬。我有个想法,以后你也当津津的妈妈好吗?”我紧紧把儿子搂进怀里。

安顿好两个孩子后,为了尽快让津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我到超市给儿子和津津买了一大堆他们喜欢的零食,都是相同的两样,袜子也买了一白一黑两双。一进门,儿子便拉着津津的手说:“津津快来,看咱妈给咱们买什么好东西来了。”我知道儿子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津津的关怀,可津津却似乎没有反应。晚上,他依旧坚持认真写完作业,夜已很深,我劝他:早点休息吧,明天我给老师说一声。他却坚持要求把五年级英语听力作业做完后才肯洗漱睡觉。我从地上拾起津津脱下的袜子,准备去洗,他轻声地说:“谢谢阿姨,我自己会洗。”晚上,他躺在床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天花板,一言不发,似乎在想着什么。我很奇怪,孩子到底怎么了?妈妈刚去世的这几天,他居然没落一滴眼泪。我悄悄向老师了解他在校的表现,她说津津与往常一样,没有什么异常。学习间隙,他还拿起漫画书,漫不经心地看起来,偶尔还会乐出声。倏地,我心底掠过一丝寒意,韩老师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孩子,却……可转念一想,孩子能这样乐观面对打击,不也正是韩老师所希翼的吗?

第三天,高高的莲花山上又矗立起了一座新的墓碑,美丽优雅的素英如一朵洁白的莲花长眠在了那里。伊人已去,却把离别的伤痛留给了思念她的亲人、朋友。

她去世的这些天,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脑海中时常浮现她的身影,感觉她并未走远,似乎在对着我微笑。直到一天晚上,津津写完作业,走到我面前,不好意思地对我说:“阿姨,你能帮我作业签字吗?”

“没问题孩子,拿来,我帮你签。”

我接过孩子的作业本,却一时不知该写什么,刚随手翻到前面想参考一下时,孩子却用力一把将本子捂住,紧咬着小嘴皱着眉头半闭着眼睛说:“阿姨,不要看!”我的心猛地一颤。我看到他小小的指缝里露出了“韩素英”三个字!

我知道了,这些天,孩子的心一直在流泪……

天气渐暖,阴霾的日子终于散去。津津已长成接近一米八的大小伙子,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中考成绩公布的那天,我在校园里遇到了津津,他激动地把成绩单递给我看:“阿姨您看,我考了535分!”

“535分,太好了!”我激动地搂过津津,“你比彤彤考得还好!祝贺你,以现在这个分数来看,你俩都能考进重点高中了!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津津眼里闪烁着喜悦的泪光:“妈妈曾对我说:‘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永远不要对未来失去希望!”

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我在心底呼唤着:“放心吧,素英……”

——选自济南局文联《先行者》2016第2期

猜你喜欢

韩老师阿姨儿子
我的“话痨”阿姨
打儿子
《老阿姨》剧照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儿子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