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的力量

2017-01-19

中关村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关村企业家科技

前些日子,智乐读书会邀我结合新书《中关村的足迹》谈谈中关村的历史。30多年看着中关村长大,创办《中关村》十几年,真要说清楚中关村的前世今生,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让我说一说,对中关村这30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中关村民营企业家的诞生、拼搏、崛起和贡献。

中关村民营企业家的源头,应该归宗于“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和“中关村第一村民”纪世瀛等几位勇士。1980年,他们舍弃了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的铁饭碗,毅然“下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公司——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并呼吁在中关村建设“中国的硅谷”,由此播下了中关村第一粒火种。此后,他们起起落落,屡败屡战。2004年,陈春先在贫困中因病去世。去世前几个月,我曾经到陈春先家中访问。得知他创办过20多个公司,804楼的家始终是唯一的注册地。他自嘲地说:“我的公司全没做大。经历了企业家的各种磨难,但是没有聚集起财富。”

显然,陈春先和纪世瀛在商战中不能算是胜利者。可是,谁能说 他们不是英雄呢?他们是冲破中国传统科技体制的闯将,他们是中国民营科技创业的先行者!也许从这以后,“鼓励创业,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中关村精神,开始形成和流传下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随后,一大批中科院、北大、清华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创业,京海、四通、信通、科海、联想等民营科技公司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陆续在北起燕园、南到白石桥这几公里长的大街上安营扎寨。1985年,闻名中外的“电子一条街”初具雏形。1988年,国务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1999年,国务院批复建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国务院第一个批复建立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关村一步步引领着中国科技潮的潮头,一级级标示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新高度!而在这当中,涌现了一大批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历尽艰辛、叱咤风云的民营科技企业家:陈春先、纪世瀛、王洪德、陈庆振、柳传志、段永基、王文京、刘迎建、俞敏洪、李彦宏、雷军、张朝阳、俞孔坚、李开复、刘强东、尹卫东、秦升益、严望佳、苏、程维……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最经典的中国新传奇,他们已经成为共和国的璀璨星辰。

本期杂志“封面故事”《中关村企业家校园传薪》记述了本刊举办的“中关村企业家校园行”活动。从2010年起,《中关村》联合海淀文明办、海淀教委和海淀园,先后邀请纪世瀛、俞敏洪、李开复、梅萌、尹卫东、冯军、秦升益、苏等50多位中关村企业家,走进北大、人大、中国农大、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大中学校,讲述自己“成长、成才、成功,创业、创新、创造”的故事,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中关村企业家的“校园传薪”行动,假以时日,将会传播出多少科技火炬呢?我们有理由期待。

“特别报道”《深化军民融合 推动协同创新》,“经济”版《郭广昌:投资王国的“中国巴菲特”》,“科技”版《创新创业生态引领中关村CID的未来》、《打造长三角地区“互联网+原创科技”的策源地》、《布莱恩·切斯基:互联网世界的逆袭》、《91金融为什么要做文创?》,“教育”版《廖理纯:胸怀生态,墨者无悔》,“文化”版《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写在新东方成立23周年》、《忆卡斯特罗访中关村》等文章,我们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传薪”行动。如何助推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如何让最新锐、最精尖的科技产品走进中国的家庭和走向世界?如何点燃时下冬天里中国未来的希望之火?中关村的企业家或许会告诉你答案。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转动地球。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以陈春先、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李彦宏、雷军等为代表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的作用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他们共同充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那根“杠杆”。

猜你喜欢

中关村企业家科技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