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的修复

2017-01-19刘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正房指挥所野战军

刘军

2005年年初,为落实中央《2004-200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指示精神,锦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利用红色旅游带动乡村发展”的理念,辽沈战役纪念馆决定投资155.5万元对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进行修缮改建,并新建了其旅游配属设施,在2005年8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位于锦州市西北21公里处的凌海市翠岩镇牤牛屯村。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10月5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等率领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进驻牤牛屯村,成立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离开牤牛屯村开赴沈阳,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也随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的29天中,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指挥了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长春围困战、黑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解放沈阳、营口直至解放全东北。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而载入史册,扬名天下。

1988年12月20日,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被定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①。

一、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修复前现状及情况分析

(一)现状调查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原为民国初期锦州周边地区一大户人家的宅院,此院为东北四合院,原有正房5间、东厢房5间、西厢房3间、门房3间,房屋主体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2005年修复前旧址院落总面积1670平方米。1988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指定由当地村民专人负责看管。1990年由辽沈战役纪念馆出资15000元从村民金庆田、刘富林处将房屋购回,由凌海市文物管理所管理②。1994年辽沈战役纪念馆出资10000元由锦州市文化局文物处的古建队具体施工,对五间正房进行保护性修缮③。当时建筑物的主体五间正房保存较为完好,保持了60%的文物本体,房屋的木构架柱、梁、檩保存十分完好,房屋的构架连接件基本完好,屋面基层如椽子等出现部分损腐现象,室内顶部因年久失修有漏雨现象。建筑物的主墙体砖石部分保存完好,特别是东面山墙保存较好,北、西面山墙已出现较大裂缝和倾斜。室内表面墙体损毁严重多处脱落,特别是西、北方向几乎全部脱落,靠近堂屋的内隔墙部分留存,所有接近地面部分脱落严重。旧址院内除五间正房之外的其他附属建筑,包括东西厢房、碾房、门房在确定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其建筑主体已经不复存在,院落围墙、大门也已经残破不堪,由于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修复重建。2005年修复时,五间正房经1994年维修后状况良好,仅门窗油漆脱落;室内的青砖地面在1994年修缮时没有进行修复,破损较为严重,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状况;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院内的空闲地方,当地居民住户还种植了—些农作物。旧址的周边环境为当地居民住宅集中区域和部分农田。

(二)情况分析

1、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五间正房的建筑形式为灰背屋面硬山小式地方作法,造型粗犷古朴。房屋坐北朝南,一字型布局,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通面阔18米,通进深7米。将屋脊做成圆弧形状,前后两坡屋面从脊部漫卷而过,坡度较缓,房屋顶部曲线形成角度较小的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特别是在冬季它减弱屋面的雪荷载,以增强梁架的承载力。此建筑的梁架结构为我国北方常用的抬梁式,用料硕大,稳定性强。屋架采用方形整木横梁,其中位于东、西屋中间部位的横梁均由两根方形整木上下平行放置构成,其横梁正中均添加一木柱支撑地面。东屋中间部位上面方形横梁高34cm宽22cm,下面方形横梁高25cm宽18cm,木柱直径38cm;西屋中间部位上方形横梁高35cm宽20cm,下方形横梁高20cm宽17cm,木柱直径50cm,横梁木质均选料精良。整个建筑用二柱七檩。此建筑原有墙体的上半部是由28.5*5.5*13.5(cm)青砖砌成,青砖的排列形式为“十字缝”,采用“平砖顺砌”、“丝缝”,局部“干摆”(俗称磨砖对缝)墙面的砌筑方法;下半部的山墙四角及阶条石均为青白条石构成,条石厚的都在5cm以上。墙体中间用虎皮石和豆渣石采用凸缝砌筑。建筑的外墙解决了东北冬季严寒漫长的问题,墙体敦厚,砌筑精良,保温性能良好。此建筑五间正房其木构架的主要构件及青砖石料均较一般民居选料与制作精良,这是此建筑能保持至今较为完好的主要因素。

2、五间正房屋面在1994年进行了揭顶苫背,更换了屋顶前后120根檐檩和苇席。按照原有的灰背屋面复原,凭灰背形成的干轧密实的面层抵防雨雪的渗透,效果非常好,到2005年修复时没有出现漏雨现象。室内墙面均为泥墙。其中房间的隔墙为薄壁泥墙,将房屋的木柱完全砌入其中,隔墙厚度为28cm。墙面为滑秸泥,因泥墙本身的坚固性、粘合性差,加之多年失修就造成剥离较为严重,结构松散,稍用力触碰即成片脱落。所以在1994年进行修缮时全部进行重新抹灰。为保持原有风格仍采用泥墙,将稻草杆等剁短用白灰“烧软”,掺泥搅拌均匀打底罩面。到2005年第二次大规模修缮前保存仍然较为完好。室内墙面仅靠近地面部分因潮湿出现很小面积脱落。

3、五间正房室内原有地面为青砖漫地,现已损毁严重,呈现凹凸不平状态;原来出入东、西屋门的内外两侧门口地面均用用卵石做成雕花地面,现保存较为完整;西屋土炕在原来交由村民保管时做过改动,东屋土炕在1994年修缮时进行了重新搭建,炕面无任何铺盖物品,泥土、砖石裸露,原有的木质炕沿保存较好。

4、建筑物的门窗及其框架均为木质。在五间正房中间设门,为木质双开门,为原有的文物本体,保存较好。东西屋南面的前檐上部为窗,窗户的框架是建筑物原有的为木质的,支摘窗损毁严重,在1994年按照原有样式和尺寸进行了重新制作安装,当时选用塑料布替代原有的窗户纸;下部为坎墙,大部分为1994年修复时重新砌筑的,窗户台的全部条石及入户门两侧的部分青砖为原始状态,现在依然保存较好。门窗的油漆剥落较为严重。

5、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大院内在1994年维修时,从正对大门边缘的两侧地带修砌了两道红砖矮墙,分别围住东西空地,留有中间的土路作为行走的通道。大门及院墙用石头和废弃砖瓦简单混搭而成。

二、维修方案

首先根据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建筑内外现有状况制定修复原则,做到修旧如旧,不损不毁,保持原貌,努力还其历史原有面目。制定如下修复方案:

1、对修复前各部分的状况进行分析,做好记录,保留原始资料以备今后文物档案的查阅。

2、旧址内建筑物主体——五间正房因状况较好不进行大规模修复,仅对门窗油漆部分、室内地面、土炕等部分进行修复,以较好地保持文物的原始状态。

3、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图片及采访当地原有居民和历史亲历者恢复旧址大院内原有的附属建筑,包括东西厢房、门房、院墙等,并尽量进行做旧处理,再现历史原貌。

4、在旧址的东侧相邻院落内进行扩建,增设公共配套设施。

5、在土建工程完成后对旧址进行重新的展陈布置。

6、做好修复后的记录建档工作。

三、修复方法

(一)、旧址内五间正房的修复

首先清除原地面青砖、东西屋的土炕(部分拆除)等。然后在东、西屋分别重新搭建了土炕,因考虑到无人居住所以没有留有烟道;同时考虑室内面积较小,为便于观众参观,重新搭建的土炕长度保持不变,宽度较原来向窗户方向缩进了45cm;挑选原有旧砖用于土炕外面搭建,新砖用于里面增补;仍使用原有的木质炕沿;炕面铺设专门请人加工编制的东北老式炕席。

地面按照其建筑原来用砖的规格尺寸仍采用28*13.5*6.5(cm)的青砖进行重新糙墁。首先用灰土夯实作为垫层,并特别选用专为修复葫芦岛兴城古城所用的青砖进行铺设。

地面排砖不用现代地面的通行作法,而是仍采用原有的“条砖拐子锦”的排列形式。为了防止出现浮摆松动现象,垫层(青砖之下)的灰土配比为2:8,并严格控制青砖铺泥厚度不超过5cm,灰土中灰与土的比例不小于3:7;青砖下面的泥(灰)铺设时保持饱满使其与青砖附着牢稳,并把墁地放置在工程最后阶段进行。针对东西屋门口的原有四块卵石雕花地面保存较好的情况,决定原貌保留,分别对雕花地面进行保护。选用55*10*95;50*5.5*84;94*58*10;87*60*10(cm)的四块钢化玻璃进行罩封保护,并与新铺设的青砖完整对接,这样对文物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又不影响观众的行走,同时也将文物很好地展示出来。

针对室内墙壁部分脱落的情况,修复时考虑其色彩必须与原墙一致,决定用其脱落的灰土,必要时添加极少量的新灰土作为原料。首先选择隐蔽、较好操作的部位进行修复。将801胶与水按1:1的比例搅拌均匀,用刷子轻淋在原有泥墙上。这样做即增加了原有的泥墙的牢固性,又增强了修补连接处的粘性。墙体损毁处淋完801胶后放置,晾干后在按此法再操作两次,然后将原来脱落下的泥土用801胶搅拌好涂抹在修复处。注意新修复的表面不要压光,应持有少量颗粒状,尽量维持与原有的泥墙一致。对墙体有空鼓现象的,采用倒流、灌注的方法进行修复。将801胶水注入空鼓部位,用木板轻轻挤压使空鼓部位复原,将多余的801胶水清理掉,暂时用木板固定48小时等空鼓部位完全与墙体黏合后再撤掉木板。

门窗首先进行了底层清理。完全清除掉原有的油漆裸露出原有木质,并用砂纸进行打磨抛光,以备重新刷漆。考虑仿古建筑的油漆制作、材料复杂、人员缺少等诸方面的因素,更为主要的是窗户绝大部分是1994年重新制作的,并非为原有的文物本体,所以2005年修复时没有采用古建筑的油漆工艺,采用了现代的油漆进行粉刷。入户门、东西屋门、后门及框架均用黑色油漆进行粉刷;支摘窗及框架也为黑色,只是间框和簪柱用暗绿色粉刷。为利于房间的保护与管理,没有在窗户上粘贴窗户纸而是安装了玻璃。

(二)、重建东西厢房、碾房、门房等附属建筑

在旧址院内的原有位置按照当时原貌重建东西厢房、碾坊、门房及院墙、大门。新建的房屋建筑风格遵循于原五间正房,仍采用砖木混合结构并在原有的地基位置修建。只是在砌筑时用水泥代替灰浆,屋面用高分子卷材及水泥做防水。在院子南面原大门处修建三间屋宇式大门,正中一间是出入的“大门”,旁边两间则是“倒座”的门房,分别设置为观众服务处和售票处。新建东、西厢房、碾房、门房建筑面积237平方米,原旧址总面积1670平方米,改造后扩大到2964平方米,扩建1024平方米。在大门正中铺设青砖甬道面积为650平方米。院墙下部是用虎皮石和豆渣石采用凸缝砌筑的,上部用青砖砌筑,中部粉刷白灰,共修建砖石结构院墙179平方米。

(三)、在整个旧址内进行展陈布置。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陈列由我馆陈研部根据历史J情况进行陈列设计和布展。东屋为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的作战室,西屋为林彪的起居室。在作战室北墙悬挂复制的两张地图一《东北战场敌我态势图》、《锦州市街要图》,还征集历史事件同期文物包括家具、生活用品等89件,分别陈列于正房的东西屋。院内东厢房设置为小型展厅,基本陈列的主题为《小村庄与大决战》,展览由60块展板组成,其中历史照片22张、文件(复制)29页、图表6张。西厢房为多媒体展示厅,采用目前国内顶级多媒体技术再现了东野首长指挥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在东侧相邻院落建休息室、卫生间等公共配套设施。

(四)修建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前道路

在锦朝公路与牤牛屯村的连接处中铺设一条直通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的沥青路面马路,以便于观众参观。

四、修复的重要意义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的修复工程是锦州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与“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黑山阻击战遗址”、“塔山阻击战遗址”、“朱瑞将军烈士陵园”、“梁士英炸碉堡遗址”、“白老虎屯战斗遗址”、“配水池战斗遗址”等互为补充,共同组成红色旅游精品工程,为拓展锦州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经典品牌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正房指挥所野战军
空中指挥所——预警机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战时指挥所
王家烈故居
瞻仰“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
记 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