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善左旗呼仁德勒多金属矿点地质特征

2017-01-19夏祥倪克庆李金和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8期

夏祥 倪克庆 李金和

摘要: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笋布尔乌拉等4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通过地质路线调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矿产检查工作,在呼仁德勒一带新发现一处以钨钼铜为主的多金属矿点,成因类型为中高温岩浆热液型,填补了该区矿床成因类型,对该区今后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钨钼铜多金属矿化;中高温岩浆热液型;笋布尔乌拉

近期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笋布尔乌拉等四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多处矿化点和矿点,其中在呼仁德勒一带新发现—处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多金属矿点。该矿点位于阿拉善左旗乌力吉镇温都尔毛道嘎查呼仁德勒西南,临河-额济纳旗省道的东侧,属于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天山-赤峰活动带之沙扎山隆起带。成矿带隶属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Ⅲ7),乌力吉-欧拉布格铜成矿带(Ⅳ76)。

1.矿产地质特征

该矿点位于呈近EW向展布温都尔毛道幅西部阿德格乌兰哈达一哈拉陶勒盖区域性断裂带的北侧附近。矿化主要产于晚二叠世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体内呈NW或NE向展布的石英脉中。

(1)地层

矿区及周边地层出露零星,主要为沿近EW向断裂两侧分布的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Ar2W.)岩石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变粒岩夹透辉大理岩、片麻岩等,为一套中深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建造,区域上该套变质地层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和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在本区虽然该地层被晚古生带侵入体和区域性断裂构造分割成若干小块体,在后期岩浆侵入过程中对其熔融作用为这一区域金属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

(2)侵入岩

矿区晚古生代基性、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主要有:晚石炭世变质辉长岩、石英闪长岩;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三叠纪二长花岗岩。上述岩浆岩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它们的成因类型具壳幔混合源特征。该区岩浆活动为该区金属矿产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

(3)构造

矿区及周边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受区域性东西向断裂的次级构造裂隙控制。控矿次级构造以NW、NE向为主,近EW向、近SN向次之。与成矿关系密切。该区断裂构造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①区域性阿德格乌兰哈达一哈尔陶勒盖断裂:为横贯整个测区的区域性断裂。该区位于该断裂中段,主要表现为大规模挤压破碎带,其断层断面倾向350°左右,倾角60°左右,破碎带宽约数十~上百米,发育碎裂岩、糜棱岩,显示具有压扭性断层的性质。矿化位于该断层北侧,主要表现为岩石破碎,并具近EW向的片理化特征,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和晚古生代岩浆侵入体的分布明显受该断层的控制,而呈近EW向展布。

②次级构造裂隙特征:受区域性断裂带控制,在其两侧发育与其具密切关联的次级构造裂隙,以其北侧尤为发育,主要呈北西向展布,其次呈北东向和东西向。这些构造裂隙规模:长约数十米至数百米,宽约数米~数十米,呈破碎带或片理化带产出。在区域性断裂的北侧次级构造裂隙多被石英脉、钾长花岗岩脉、细晶岩脉、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脉等中酸性岩脉充填,并形成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破碎)带,局部形成受构造裂隙和残余岩浆热液活动控制的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多金属矿化。

2.物化探异常特征

(1)磁异常特征

在该矿点及周边区域的1:5万航磁异常上,矿点位于磁异常负值区内,AT值在-100nT~-210nT之间。该区磁场方向呈近EW向,与区域构造和地质体展布方向基本一致。该区矿化与磁异常无关。负异常推测为由花岗岩内大规模断层破碎带及硅化、高岭土化引起。

(2)激电异常特征

由该区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可以得出:区内视极化率背景值较低,且较凌乱,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异常带近EW向,走向长度5000米,平均宽约1000米。根据异常分布情况,正常场场值取1%~3%,视极化率异常下限取4%,共圈出7处异常,异常面积多在0.2-0.5km。由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测区视电阻率普遍较低,一般在50~150Ω·m之间,局部视电阻率可达300~500Ω·m。受第四系厚覆盖层和盐碱度较高的地下水影响,测区西部和东南部视电阻率很低,在20~100n·m之间。从已知矿化点分布情况分析可知,已知矿化点出露地带对应高极化,低电阻率特征,视极化率在2~4之间,视电阻率在20~80Ω·m之间,反应异常为矿化引起。

(3)化探异常特征

该矿点位于1:5万温都尔毛道幅乙l类化探异常范围之内,该异常以W、Sn、Mo、Au、Ag、Cu、Ph、Zn等元素组合为主,各主成矿元素浓集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高,表明异常有元素强富集和分异作用,异常具2~4级浓度分带,并与已知矿化套和较好。通过化探异常查证资料表明,主要成矿元素最高值分别为:Mo 224.2×10-6、W 571×10-6、Cu1217.9×10-6、Ph 1000×10-6,各元素显示了很好的重现性特征,个别元素达到或接近边界品位,具有较高的找矿价值。

3.矿化特征

该多金属矿化主要赋存于晚二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体中的构造裂隙带石英脉及构造蚀变岩中。经矿调路线调查和矿点检查:单个W、Cu、Mo矿化体规模一般长约100m±,宽1~3m不等。产状严格受石英脉及构造裂隙产状控制;含若干个矿化蚀变体的矿化带总体断续出露长约1000m±,走向呈近EW向。矿化带岩石具硅化、高岭土化等围岩蚀变,局部显示较强的铁锰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并具团块状铜、钼金属矿化特征;在矿化区西侧辉长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具较强的褐铁矿化现象。该区多金属矿化多产于NE、NW向次级构造裂隙的交汇处,经残余岩浆热液活动、沉淀、富集作用,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了含矿石英脉。

本次工作在该矿点进行了大比例尺地质草测及探槽揭露。所取探槽分析样品结果表明:主要成矿元素含量最高值分别为:W 0.041%,Mo 0.11%,Cu 0.289%,Bi0.307%,Ag11.3×10-6,Au含量在5×10-6~10×10-6之间,显示该区成矿具一定的找矿远景。其中Mo达到了工业品位。为该区提供了1处以钨钼铜为主的多金属矿点。

该矿区矿石类型为石英脉一蚀变岩型。矿石呈细粒结构,浸染状、星点状、块状、细脉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辉铜矿、辉钼矿、褐铁矿、黄铁矿、孔雀石、铜兰、钼华等,地表以次生氧化矿为主,原生金属矿物少见。脉石主要有石英、绿帘石、绿泥石、高岭土、萤石等。

4.评价与认识

该区矿点多金属矿化成因类型,依据金属矿物组合属中高温岩浆热液型。成矿时代为晚二叠世(华力西晚期)。

该区岩浆演化由老到新,随着侵入岩石中酸性组分的增加,钨、锡元素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且分布也不均匀。

区内近EW向及NW向构造为成矿物质提供了运移通道和成矿有利空间,岩浆期后热液通常沿构造裂隙上侵,形成了区内广泛发育的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及石英脉,并携带成矿物质沿断层上移在局部地段富集成矿。

区内1:5万化探成果显示在该区具较好的异常,异常元素组合Cu、W、Mo、Ag套合较好,规模大,强度高,地表发现多条多金属矿化带,因此,该矿化点及周边区域是寻找Cu、Mo、W、Ag多金属矿化及含矿地质体的有利地段。

由本次矿调所取得的物化探及矿点检查成果综合分析研究可知:该矿区具有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质条件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成矿的有利条件。该区地表Cu、Mo、W等多金属元素矿化表明:虽然矿化不连续,但含矿石英脉、矿化蚀变体分布广泛,表明该区多金属矿化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