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九届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暨庆祝江东亮院士八十华诞座谈会举行

2017-01-19

中国材料进展 2017年9期
关键词:江东院士陶瓷

第九届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暨庆祝江东亮院士八十华诞座谈会举行

2017年9月6日至8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九届“先进材料”学术研讨会暨庆祝我刊编委顾问委员江东亮院士八十华诞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党委书记李正华、副所长杨建华、曹红梅,丁传贤院士、江东亮院士,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薛群基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赵连城院士,清华大学苗赫濯教授、潘伟教授、周济教授,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院长李红霞、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刚,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沈晓冬教授,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周游研究员及其他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公司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活动。受周廉院士委托,《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社副社长贾豫冬到会祝贺。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院士等向江东亮院士发来贺信。白春礼在贺信中说道:“您成功研制了高致密微晶氧化铝陶瓷及机械密封件,磁流体发电电极材料,氧化铝轻质、重质耐热混凝土,碳化硅基工程陶瓷,复相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周济在贺信中说道:“您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您十分关心工程院的工作,积极参加工程院的各项活动,为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您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江东亮院士传记——《认真执着,引我远行》首发仪式。与会代表还观看了由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制作的江东亮院士科学生涯纪录片——《创新材料不息,强国之梦不停》。

本次研讨会聚焦先进材料应用前沿,涉及红外探测、燃料电池、电力电子、航空航天、耐火材料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赵连城院士作了题为“全覆盖森林防火预警红外彩色摄像机监控系统”的报告,阐述了材料在森林火点的采集、分析、联网及报警等预警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并指出目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材料的研制上仍然存在瓶颈,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南京工业大学沈晓冬教授作了题为“凝心聚力协同创新实现材料学科又快又好发展”的报告,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在水泥、高分子及先进无机材料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学科布局。清华大学潘伟教授作了题为“一种测试氧扩散系数的新方法”的报告,采用拉曼激光共聚焦技术,开展了燃料电池用氧化锆陶瓷内氧扩散的测试新方法研究。清华大学周济教授作了“陶瓷基电磁超材料”的报告,介绍了超材料的定义及超材料所具备的优异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光源、光信息技术以及非线性全息等新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李红霞研究员作了题目为“高温工业的结构功能材料——先进耐火材料的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未来耐火材料的关键在于创新、长寿命、功能化、轻量化和安全智能化,并介绍了洛耐院在大型铝熔炼炉用不定形耐火材料、新型冶金炉衬设计、富氧竖炉炉衬优化工程、COREX-C300炉衬优化工程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领域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周游博士作了题为“高导热氮化硅陶瓷研究新进展”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日本政府及企业在氮化硅的研发及应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为我国发展高性能氮化硅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董绍明研究员作了题目为“极端环境服役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的报告,其团队在国际上提出了新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案,突破了复合材料/金属一体化连接、超高温抗氧化耐烧蚀涂层、大型部件轻量化设计与整体制备等关键瓶颈,为我国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黄政仁研究员作了题为“碳化硅陶瓷的研究与应用”的报告,阐述了碳化硅陶瓷作为空间光学部件的重要应用。与会专家畅所欲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一致认为以材料应用作为突破口,开展多领域合作、多学科交叉是未来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发展方向。

《中国材料进展》编辑部全体同志祝江东亮院士八十华诞生日快乐,祝福江院士福寿康宁、阖家幸福。《中国材料进展》将同国内材料界科研人员一道,学习江东亮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心系祖国、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为我国材料科技进步不懈奋斗。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报道,编辑 惠 琼)

猜你喜欢

江东院士陶瓷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最可爱的人
不要将就,要讲究
爆笑三国 第四回 称霸江东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