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化行业VOCs治理难以“药到病除”

2017-01-18朱春凯

中国石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环保部中央政府环境污染

□ 朱春凯

石化行业VOCs治理难以“药到病除”

□ 朱春凯

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一直是石化行业污染物治理的一个难题。今年4月初,环保部牵头对部分石化企业实地调研时发现,不少企业没有有效治理VOCs。4月21日,在环保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境监察局官员答记者问时表示,环保部将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解决VOCs治理的难题。VOCs治理达不到预期,原因是多方面的。

没有监管就没有执行。不仅是VOCs治理,包括其他环境污染方面的治理也是如此,没有切实监管就不可能有效。政府的监管压力是VOCs治理的主要驱动因素。当前,在中国范围内治理污染犹如治水,不能只靠“堵漏”,而应该靠“疏通”。但是目前状况更多是政策的堵漏,因此效果不佳也成为必然。环境污染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污染企业、社会公众四个方面,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才能让VOCs治理在低成本状况下取得良好的成效。

对企业而言,治理VOCs可能意味着竞争力的下降。当前我国石化行业,无论从装置产能上看,还是从最终的产品供应看,都严重过剩。而石化产品的同质化也比较明显,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靠出口缓解过剩难度非常大。在此情况下,“成本”优势显然是企业“活”下去的前提。而VOCs的治理必须以企业为生产付出更多的成本为代价,企业如果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执行,无疑将提高自己的生产成本,降低价格竞争力。

因此,各级政府为业内所有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就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考核标准的统一性、执行力度的统一性与监管开展的同步性。否则,在石化企业利润微薄的情况下,企业的生存权很可能决定于VOCs的治理方面,不治理、少付出成本的企业反而得利。

我国VOCs治理还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地方政府的矛盾。VOCs治理对于石化企业本身就是难题。技术引进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费用暂且不说,仅VOCs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梳理,就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企业的治理必须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之下才有可能,而这单靠中央政府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借助于地方政府的协同监管,甚至应把监管的主要责任放在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来自这些VOCs排放企业,很多企业是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目前地方政府更多是在“乌纱帽”与财政收入之间选择“合适”的执法的尺度。一些地方政府在监管上常常是“睁一眼、闭一只眼”,很多企业的VOCs回收及综合利用设备只有在被监管的时候才暂时性启动。中央政府的期望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出现了矛盾,监管不力造成VOCs污染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

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和发展需要,在很多方面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弈,对于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监管也在其博弈的范围内。但从大的方面说,中央政府也需要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不仅是石化行业的VOCs治理,其他行业的环境污染物治理也是如此。可以说,能否化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是VOCs治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石化行业VOCs治理需要时间。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相关行业技术的提升,都将对石化行业VOCs治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问题,而后才是VOCs排放的控制、泄漏的治理等,否则再高的排放标准、再严厉的监管最终都难以取得真正成效。而大到经济运行体制、政府监管问题,小到VOCs检测的稳定、可靠及经济性问题,解决都需要时间。

VOCs治理是石化行业的一个难点,大家应该认识到,石化行业VOCs治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改善可期,药到病除难求。即便在充分考虑VOCs危害性的前提下也是如此。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对此应该有理性的认识。

当然,石化企业应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VOCs治理,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作者单位:卓创资讯)

猜你喜欢

环保部中央政府环境污染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研究
历代中央政府对藏区赔命价习惯法的态度考释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