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电桩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2017-01-18

商业文化 2016年25期
关键词:充电站电动汽车设施

充电桩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战略诉求十分明确,新能源车市场产销火爆,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领域表现也是相当活跃。可以说充电桩领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又一重要战场。当下市场中敏锐的资本蜂拥而至,线下抢建充电桩,线上则是各种充电APP。正是目前由于下游充电桩运营的提前火热,直接拉动了上游的设备制造,在短时间内就已经达到白热化。一个普通桩的成本均价在5千-2万元人民币,一个快充桩成本普遍超过10万元。在500万个充电桩中,慢充桩450万个,单个平均成本1万多元,500亿的市场。快充桩50万个,单个平均成本10万多,500亿的市场。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的这5年里,仅充电桩的设备就有超过1千亿的市场需求,加上运营以及衍生价值,理论上的市场容量有几千亿。

充电桩产业现有的运营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

在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中,政府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投资主体,负责充电站的建设与运营。这样可以引领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其他相关配套产业有序发展,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充电站的统一规划和集约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充电站建设成本较高,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会增加政府财政压力,运营效率也相对较低,不利于电动汽车充电站大规模建设与运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由政府主导,建设了大量电动车充电站。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动车充电站占地5000㎡,共有240台充电设备。2010年,上海世博会电动车充电站占地4000㎡,采用了以更换电池为主,整车充电为辅的充电模式。电池更换的方式更加快捷,充电站内配备了四条电池更换通道,共八套电池快速更换设备,可同时为八辆电动公交车进行更换电池服务。充电站每天要为电动公交车更换电池350次以上。

2.企业主导模式

作为电动汽车市场的主体,相关企业主导投资与运营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能够充分保证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经营效率与管理水平上也有一定优势。以特斯拉为例,他们在解决配套充电设施时,实行的是以家庭充电桩为主,目的地充电桩和超级充电站为辅,通用移动充电器为补充的重点解决方案。不过如果每个企业都实行独自的充电解决方案,就会造成充电站规划无序及大量的资金浪费,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制约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此外,众多的企业间在相关领域的协调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3.用户主导模式

用户主导模式是指电动汽车用户为满足自身日常充电需求,私人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例如号称“打通中国南北充电之路第一人”的宗毅,他为了将购买的特斯拉从北京提回广州,决定不仅要把特斯拉开回去,还要自建一条从北京到广州的南北电动车充电之路。宗毅自掏腰包提前购买20个特斯拉充电桩,在北京顺利提车后,自驾特斯拉从北京南返,20昼夜零油耗穿越南北,沿途布局16个城市据点,以别开生面的方式成功开辟了中国首个南北充电之路。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充电桩与用户自身电动汽车有效衔接,但是用户个人需要承担高额的充电桩建设和日常运行费用,同时也会造成充电桩大量重复建设,利用率降低。

4.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指的是在政府参与和扶持下的企业主导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克服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企业的管理可运营,也能解决充电站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有了政府的规划和指导,可规避企业单独建设时的盲目性与无序性,从而推动充电站技术革新,并有效降低充电站投资于运营的市场风险。目前市场上已有特锐德等多家企业通过与政府的相互配合,在新能源推广的方向扎实迈进。

5.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整合了企业、社会以及政府等多方面资源,利用具有互联网等手段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例如星星充电,他们实行的是一种场地众筹,免费建桩为主,平台众筹和投资众筹为辅的运营模式,合作伙伴只需提供场地即可获得一半的服务收益。由此可见,众筹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整合资源,提高充电站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不过在众多一线城市,车位资源已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有一定的推广难度。

现有充电桩产业运营模式的问题

作为电动汽车产业大产业链的一个重要战场,充电桩产业运营火热,但看似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行业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与充电桩产业的企业有300多家,充电桩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内部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验收标准。配套的充电卡,充电接口以及通讯协议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户使用难以匹配。

2.场地建设受限制

电动汽车推广较快的大型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不论建设公共充电站还是改造部分现有停车场地,都面临着车位急缺的难题。此外,在建设充电场地时,涉及到的电网改造成本高,小区和大厦物业无法协调等问题对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3.旧充电桩难升级

自从2015年12月国家多部委联合出台新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讯协议五项国家标准后,大量已建成的充电桩会因为设备陈旧,无法升级而被淘汰。如此以来,一些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的企业将面临很大损失。

4.充电设施被闲置

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量居全球首位,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却落后于美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前期充电设施规划与实际需求脱离,而且用户对周边充电设施的布局信息并不完全知悉,大量建成的充电桩处于闲置状态。

5.盈利模式不明确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前期投入较大,如果只靠充电费用收回成本则需要很长的一个周期,这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并且充电桩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众多厂商对于如何运营和管理充电桩也都处在探索阶段。

6.私人充电桩协调难

私人安装充电桩会牵扯到诸多部门,步骤繁琐,涉及国家电网、消防、物业、4S店等。一些开发较早的社区其配套的供电设施可能无法承受。如果安装在社区内,还会有物业及其他业主较为担心的安全问题,协调困难。

受新能源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上看,目前充电桩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新能源车的需求,充电设施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充电桩产业呈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2014年充电桩行业才真正市场化,很多热钱涌入,涉及充电桩业务的公司超过300家,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第二,电动汽车,特别是充电桩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行业模式、参与主体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三,由于国家电网的回归以及铁塔公司的进入,行业可能还会面临整合重组,大量的初创公司会由于融资困难而倒闭。所以,政府根据现状,在充电桩产业在发展初期专门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予以引导与扶持并在财政予以补贴。

2014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表示中央财政拟安排资金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或城市群给予充电设施建设奖励。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意见》,其中指出到2020年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国家发改委引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中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电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率先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的城际快充网络,各主要城市间实现互联互通。

2015年12月,国家国家质监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五项国家标准。此次五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在安全性方面,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新国标将会为将来充电桩的建设、运营指明方向,加速全面布局。

(来源:金融深度)

2016年1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是对充电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较大的省(区、市)政府的综合奖补。

在今年两会上各地代表纷纷提出关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发展的建议,充电桩产业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政府方面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充电桩产业发展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充电装市场前景

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从短期来看,并不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造成太大影响,但对于充电桩产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它将大大提高充电桩产业的准入门槛。例如充电设施产品认证与准入管理制度,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按新标准匹配生产,已建、在建充电设施按新标准升级换代等。另外老旧设备,包括很多正在使用的充电桩会因设备技术落后,无法升级换代而面临淘汰。

对于充电桩产业未来的发展,虽有政府方面的支持,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行业角度出发,需要整合一个统一的平台,需要寻求传统模式外的新赢利点以及需要解决充电桩使用时间分配问题等。从用户角度出发,需要建立统一完善的用户生态链,需要解决用电等待时间的利用以及实现供电过程的远程可操控性等。当前充电桩产业中,较为主流的解决方式是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互联互通,把市面上的各个充电桩设备供应商整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实现充电桩状态的实时查询、预约、支付等功能。也就是说通过在互联网上搭建的第三方平台,将之前互不关联的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串联起来,再加入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厂商,形成一条闭合的产业生态链。

由于充电桩投入大,而且回报周期长,如果想在短期内回笼资金,可考虑在充电桩增值服务方面进行拓展。首先,可进行桩体广告推送。公共充电桩一般都会设置在人流密集区域,通过CAN、以太网或GPRS进行数据传输,在充电桩上实现广告、新闻、天气等信息推送,可以获得较好的广告收益。第二,可以和停车场进行分红。将充电用户引入消费场景中去,如购物、餐饮、娱乐等,通过APP的远程操控,在不影响消费体验的同时完成车辆充电。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商家合作,分享数据并收取适当的佣金或分红。第三,进行大数据分析。电动汽车车主与充电桩建立实时在线的联系,为商家详细的大数据分析,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为充电桩的运营方定期生成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各个站点的运营数据,调整布局,增加站点工作效率。第四,推广分时租赁。通过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等项目,带动充电站、充电桩的建设,利用企业的布局优势,带动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发展。

充电桩的未来是美好的,但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整合。电动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是明确的利好趋势,市场需求量增大,企业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而如何更高效的投入,需要政府的引导,行业的规范,等行业上下游的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一起探索更新更有效的充电桩产业模式。

猜你喜欢

充电站电动汽车设施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首充”
地产人的知识充电站,房导云学堂5月开讲!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动汽车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江淮同悦纯电动汽车无倒档故障诊断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