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文化失语现象调查与研究

2017-01-17李霁汤鑫月

东方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职

李霁++汤鑫月

摘要:本研究以高职院校文化失语现象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调查分析,通过文化失语的内涵分析、调查访谈、访谈问卷以及问卷测试的形式调查并分析高职学生文化失语,归纳了主要的失语形成原因,并给予了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文化失语;文化输出

引言

英语教育在我国的各级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多元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语语言文化教育的冲击,在教师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在文化方面给予学生极大的英语语言熏陶,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和能力。但是这种教育行为往往以牺牲其它文化教学为代价,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本族文化被牺牲的程度最大。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大都不能够有效的利用英语进行本族文化的输出。这种现象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它不仅是文化生态教学的损害,也严重影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质量,同时对民族的发展也存在极大的隐患。

一、高职学生汉文化失语状况调查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文化失语现象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调查分析,通过文化失语的内涵分析、调查访谈、访谈问卷以及问卷测试的形式调查分析中国高职文化失语。访谈问卷分为四大模块即为自身汉文化素质、对汉语的使用水平、自身学习英语状况及学习英语的氛围和英语转换汉语与汉语转换英语的能力,根据每一个模块的特征来设定相关题目,试题分为正误判断和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考察受试者的文化失语状况。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测试者们的文化失语状况,我们另外设计了一份问卷测试题,依旧按照四个模块进行,自身汉文化素质(30%)、对汉语的使用水平(30%)、自身学习英语状况及学习英语的氛围(15%)和英语转换汉语与汉语转换英语的能力(25%)。我们一共抽取了不同层次的人其中包括:校领导(3%)、院系领导(5%)、院系辅导员(7%)、英语专业学生(30%)、非英语专业学生(40%)、英语教师(7%)以及非英语专业教师(8%)。根据测试者的答案我们数据统计将划分为A、B、C、D、E、F、G等级,等级A答题正确率为90%以上,B答题正确率为为80%,C为正确率为70%,D为60%,E为50%,F为40%,G为30%。下表为文化失语测试题数据统计表(该表体现每一个层次测试者的平均水平):

根据调查研究及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一方面汉文化的修养处于较高水平,但是英语学习能力与英语转换能力有待加强;其次,针对于我们专业英语学习者们来说,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汉文化的储备量明显不够;再者,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汉文化与英语知识的学习都没有相关联系与安排,因此不论是汉文化水平还是英语学习水平,他们都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因此文化失语整体的状况处于一种低落的状态,校园文化失语现象较为严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文化是语言的底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担负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应该既包括语言教学,也包括文化教学,在这学界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学生对外国文化日益熟悉,对自己本土文化了解及表达却很匮乏。

二、高职学生汉文化失语原因分析

(一)政策引导力度和教材的选择全面性较低

2007年,教育部在其制订并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但并没有对“英语语言知识”提出明确的内容要求。该文件还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划分成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除在“更高要求”中,对翻译能力提出要有能力翻译关于中国国情或文化的要求外,在其余层次和能力要求中并未在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提出其它任何相关要求。此《教学要求》旨在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各大高校制定教学大纲必须参考的纲领性文件。

我国英语教学课堂语言输入主要依赖于教材,英语学习和英语教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很多大学英语教材都采用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英语,课文多半摘选自国外各报纸杂志,且其内容多是介绍西方国文化习俗,人文历史的。如此一来,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特色鲜明的英美文化气息。当然,这些对于学生学习运用纯正外语,了解西方文化的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相比之下中华文化的输入就明显匮乏了。特别是表达中华文化的英语词汇和文章举例来说,普遍使用的教材都往往对。由此可见,这使我们大学生不能学到用英语表达中国观念,讲述中华文化内容并输出中华文化精华。

(二)教学设置缺乏先进性与创新性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者一直被要求在各种国际关系交往中遵从西方交际礼仪和语言用法,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违背了跨文化交往的礼仪标准和规则。其实,在文化借鉴和吸收中有一项和中很重要的原则,就是适度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坚持在文化移情时既不墨守本土文化的陈规,又不全盘否定和推翻。文化的借鉴吸收的不够或过度都会对跨文化交际造成障碍。所以总而言之,正是因为从教师到学生都过于强调英美文化习俗的输入,对自己的母语文化输出不够,文化吸收过度,所以才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三)社会观念误导

改革开放以后。接受西方文化成为中国社会的时尚。情人节送玫瑰,圣诞节比春节热闹,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国人脑中。从上幼儿园的孩子到大学的天之骄子,国人都把学英语当成头等大事。在家长和学生眼中,汉语可以学不好,英语却不能丢下。在有些场合就连“中国”二字都懒得说了,都只用“China”来代替。许多国际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服上除了“China”和国旗以外,中国这两个最具“母语”代表的汉字却无从看到。

(四)对母语正迁移作用的忽视

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有迁移。如果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虽然突出汉英差异,可以更鲜明的让学习者了解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但同时也剥夺了他们连接先行学习和后续学习的某种机会。简而言之,“本土文化失语”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本土文化失语。

三、高职学生汉文化失语状况的对策

从文化失语内涵解释、问卷访谈以及问卷调查中,文化失语的严重性以及文化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一)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英语教师是英语学习指导和掌舵的第一人。其次,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高低和跨文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我们在学习中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在与学院英语教师的交流和探讨时不难发现,大多数英语教师在大学进修专业时就很少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更不用说用所学的英语去表达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文化的一系列内容。另外加上英语教师工作繁忙,任务重,所以对于这些老师而言进修以及在深造的机会都很渺茫。即使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中已经认识到中国文化在教育教学中传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英语教师们自身文化知识的薄弱,以及对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用英文表达的欠缺,迫使教师在进行中国文化教学时,经常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教师层面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导致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重要原因。提升教师素质是最迫切的一项任务。

(二)英语教学教学中应融入多元文化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英语教学的重要越来越突显,在很多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的课程安排,很多院校也都开设了《英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总体上以讲授目的语文化为主,忽视了本族语文化的传授,直接后果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讨论西方文化时畅谈自如,但是在遇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时,往往都表现的很措手不及,从此就可以看得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了解甚微,还有就是没有相关的对次文化的英文表达知识储备的能力。在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一项跟踪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与客户私下交流时,经常感到疲惫不堪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介绍和表达客户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从目前的调查中不难发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现象不仅不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而且影响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因此,多元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除了语言技能教学以外的主体内容

(三)丰富学习教材的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桥梁,教材中应该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对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课程之前,要对各院校的英语专业采用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解,最主要了解东西方文化内容的占比,要仔细分析各个专业英语教师给出的反馈情况,认真核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内容和外国文化内容的比例,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比例相差较小的教材。

(四)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基础。

我们所学的教材内容和教师自身素质是导致我们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学生本身。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进去大学填报志愿时,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都是为了保证招生数量,对于我们的高考英语成绩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所以说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以后,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学习主动性不强。在调查访谈中,很多英语教师也表示,课堂内外的母语文化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即使老师非常重视中国文化教学,但是如果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美好的愿望也是徒劳的。因此,激发学生对母语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是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一个重要措施。

(五)拓展第二课堂内容

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是非常有限和僵硬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思维的创新。这时候就要要求老师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的优势,将同学们带领到另一个学习境界中去了。但是,如果能利用方法激发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欣赏舞台剧,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方式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们主动去学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一些英语的表达。虽然这些活动都非常的有代表性和可实施性,但是要遵循一下两个点的话就可能进展的很顺利,第一,活动主题一定要与生活贴切,因为假如与日常生活差太远的话,会造成虚无缥缈的感觉;第二,活动的操作性要强,有了可操作性才会在过程中体会到,在结果中铭记。

结语

虽然目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文化失语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但是只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充分重视中国文化教学,做好政策上的引导,教师努力研究中国文化的教学方法,编写合适的英文版中国文化教材,学生摆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各类有关中国文化的活动,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改变文化失语的现状,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从从,2000,“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9日。

[2]邓文英、敖凡,2005,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

项目研究成果:(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