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幸福文化模式构建研究

2017-01-17阮慧娟

东方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模式构建

阮慧娟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校园精神的彰显,当今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关系到大学自身、在校学生及其全体教职员工的未来发展。构建高校校园幸福文化对于满足全体师生员工的幸福体验、发挥其能动性、促进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发展。本文以“幸福”为落脚点,通过研究高校校园幸福文化的内涵与高校校园幸福文化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探究将幸福文化注入高校校园文化后,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的重大优化作用,以此来探讨高校校园幸福文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高校校园;幸福文化;模式构建

一、校园文化研究概论

在全球化、信息化、立体化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判断受到了冲击和影响,使得他们追逐幸福的方式产生了一定偏离,似乎游走在幸福的边缘。自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之后,各大高校纷纷进行大幅度的扩招,高校的学生人数比起以前大大增加,教师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也在逐年增加,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职称、科研、学历等方面竞争的加剧都导致了高校教师压力的产生,职业成就感未能得到很好的实现,长此以往的士气受挫,直接导致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没有职业幸福感的体验,渐渐地使得教师们产生一定的厌教情绪。随着这些问题的突显,高校校园中师生的幸福感研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二、校园文化研究意义

寻求切实提高高校师生的精神境界与抗挫能力的应对策略,探寻增强高校师生体验、创造幸福的能力有效方法,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引领大学生们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创新校园文化内容,充分发挥文化、人才优势,促进高校更好的实现现代教育目标,最终对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针对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比较少涉及到与幸福文化结合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一定意义上补充拓展了校园幸福文化建设的研究内容,提出了构建高校校园幸福文化的模式,为高校校园幸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新视角。从现实意义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为高校师生提升自身幸福力提供一定思考,引导师生认识到提升幸福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容,同时引导高校逐渐确立一种尊重知识、崇尚学术、引领时尚、“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积极追求梦想,使得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为高校师生如何提升幸福体验指明方向,给相关学校及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高校校园国内外文化模式构建研究概述

(一)国内关于幸福、高校师生幸福感及高校校园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包含的思想当中,体现出的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基本思想都一致,即把幸福看成是人生要实现的完美境地,主张要实现真正的幸福就需要对自身欲望进行自制,同时对自身内在修养的提升。国内对幸福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幸福基本涵义的诊释、对影响特定人群幸福要素的分析、对对特定人群的幸福观构建等方面。林永鸿认为,幸福是快乐,并且是一种持久的快乐,是针对不幸的否定,它不仅包括生理上的快乐,还包括精神上快乐。唐凯麟指出,幸福是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因为感受到自身的目标和抱负的达成,产生的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日照军的《大学生幸福观的认识与构建》对大学生健康的幸福观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他认为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氛围,加强学生责任创新意识、人文素养等各方面的素质来构建大学生健康幸福观。周静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的启示》一文中提到,当代大学生要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指导下,从学校要强化德育课教学,大学生自身要处理好个人、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等内容来阐述构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张秀春在《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一文中谈到,影响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的因素,包括贫困生的经济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和生活事件在内的客观因素,还包括人格特质方面的主观因素。国内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献数量多,研究范围广,从前至后经历了两个主要探索阶段,即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论探索和怎样建设校园文化的理论探索阶段。

国内在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如何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方面有一定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经历过了摸索阶段,现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然而目前对高校校园幸福文化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

(二)国外关于幸福、高校师生幸福感及高校校园文化研究

西方对于幸福问题的探讨先后出现了理性主义、感性主义、功利主义和基督教幸福观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研究者们研究幸福分别从社会学、哲学、伦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英国哲学家罗素在《罗素论幸福人生》中指出,幸福的法门便是尽可能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善的去对待感兴趣的事物,和睦的去对待感兴趣的人。英国学者爱伦在《幸福的蹊径》中写到,幸福来自于善良美好、宽容忍让、富有同情心以及奉献精神等高尚品格的融合。德国心理学家斯特凡在《幸福之源》中说到,幸福是可以学会的,是来自于个人的身体,是个体一出生便有的一种感觉,社会理应提供一个公平、平等、在1967年威尔逊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出版之前,研究者们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对幸福感进行单一的描述,研究的水准也只是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上,在这以后的研究水平便达到了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也开始了有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目前,国外关于幸福的相关研究方向,主要是齐聚在个体对幸福感的理解和体验上,关于高校学生幸福的感研究文献较为有限,对高校教师的幸福感进行研究的文献也不多,但是不少论著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行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由所教授的科目和教师自身的水平引起的。还有学者对职业幸福感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职业幸福感与年龄呈U型曲线,工作的压力与年龄成相反关系。有学者认为,高校教师在职业中所体验到的幸福感,有的来自于自身对自我的评价,有的来自于工作中的成就,自我评价和工作成就越高,职业幸福感则越强。有学者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教师的满意度调研中发现,教师关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工作内在内容方面较为满意,但是对师生的关系、自我的规划以及自我归属感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和因素感到不甚满意。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文献资料方面,国外的研究侧重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设计。美国的高校发展有着其特殊性,注重建立完善完备的大学竞争制度、对个体的培养、突出主流思想及高度适应能力的管理制度建设。有学者提出,美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国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理念的培育、加强对大学环境文化建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服务、注重学术文化建设等方面。

四、研究重点

本文通过对幸福观及幸福文化概述、高校校园幸福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功能、高校校园幸福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较为完整的高校校园幸福文化模式构建思考、并对此模式的特征和功能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在以往关于高校文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幸福”为落脚点,结合应用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探讨幸福文化注入高校校园文化中的魅力与功能,与为数不多的高校校园幸福文化研究文献中侧重于单纯的硬件条件改善、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对策、师生幸福感的加强对策等方面研究的文献视角有所不同。

本文从文化模式构建的角度探讨高校校园幸福文化的建设,与以往的高校校园幸福文化研究观点有所不同,试着研究如何建立构架于现代教育理念之上的高校校园幸福文化模式,探寻提升高校师生员工幸福感受的有效途径,科学提升师生员工幸福体验,促使师生员工和高校均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模式构建
刍议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高校私有云的架构和实施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浅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高校校园基本建设规划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