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

2017-01-17王汝良宋先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双源移植术旁路

朱 敏 王汝良 李 强 宋先东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影像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

朱 敏 王汝良 李 强 宋先东1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影像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70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25例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2 w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评价结果,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搭建204支桥血管,包括65支动脉桥血管,139支静脉桥血管,动脉桥血管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静脉桥血管(P<0.05)。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29%,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96.00%、94.44%、97.78%、88.89%,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其桥血管通畅情况予以清晰显示和准确评价,其评估效果较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通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外科手段,可通过搭建桥血管促使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恢复,但在手术后桥血管容易出现狭窄或闭塞,对患者的预后相对不利。因此,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有必要对患者的桥血管通畅情况进行评估并实施相应处理〔1〕。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上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而导致患者的接受度不高〔2〕。近年来,临床上采用双源CT对桥血管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可对桥血管吻合口情况予以清晰显示,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70例患者,男43例,女27例,年龄43~82〔平均(59.15±14.27)〕岁,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个月~3年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进行桥血管通畅评估,25例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2 w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前均对检查方法进行明确,排除碘对比剂过敏、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机进行检查,CT扫描前患者均至少禁食4 h,扫描前5 min给予患者0.5 mg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并将心率控制在50~115次/min,嘱咐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屏住呼吸。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将60~100 ml碘对比剂优维显(370 mg/ml)注入,注入速率4.5~5.5 ml/s,注射完成后再以同等速率注入6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监测升主动脉增强过程,待CT值升至100 HU,延迟10 s后触发扫描,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处至心脏膈面下方1 cm水平线,自头部向足部方向扫描,准直器宽度为0.6 mm,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80 mAs,于患者吸气后1次屏气期间完成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后,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照、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重建层厚和层间隔分别为0.75 mm、0.50 mm,对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由至少2名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桥血管直径进行测量。

造影前1 d给予25例患者300 mg氯吡格雷口服,采用西门子ArtisdTA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采用6F Judkins导管进行穿刺,对桥血管和冠状动脉进行造影,由至少2名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造影导管边缘测量系统和校准系统对桥血管直径进行测量。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观察指标 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评价结果,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1.3.2图像质量评价标准〔3〕优:图像清晰度高,轮廓清晰,对比明显,无伪影;良:即图像较为清晰,伪影较少,造影片与蒙片重叠不完全,尚能满足诊断要求;差:即图像模糊,伪影明显,蒙片与造影片未重叠,兴趣区显示不完整,无法满足诊断要求。

1.3.3桥血管通畅评价标准〔4〕桥血管狭窄程度=(狭窄段桥血管直径-无狭窄段桥血管直径)/无狭窄段桥血管直径×100%,根据Fitzgibbon标准对桥血管进行分级,A级:桥血管无狭窄或狭窄程度不足50%,B级:桥血管狭窄达到50%但尚未闭塞,O级:桥血管完全闭塞;A级为桥血管通畅,B级、O级为桥血管狭窄。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诊断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4一致性较差,0.4~0.7一致性中等,Kappa>0.7一致性良好。

2 结 果

2.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分析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搭建204支桥血管,包括65支动脉桥血管、139支静脉桥血管,动脉桥血管的通畅率〔60支(92.31%)〕明显高于静脉桥血管〔110支(79.14%),χ2=5.532,P=0.019〕。

2.2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图像质量分析 70例患者图像质量优31例,良35例,差4例,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29%(66/70)。

2.3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评价结果分析 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44/47)、96.00%(24/25)、94.44%(68/72)、97.78%(44/45)、88.89%(24/27),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29)。其中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通畅44例,均狭窄24例,仅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狭窄3例,仅冠脉造影显示狭窄1例。

3 讨 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可通过搭建桥血管、重建冠状动脉血运,有效恢复心肌血液灌注,疗效确切,尤其是对于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5〕。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由于受到血管内膜增生、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的影响,桥血管有可能会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对患者的预后较为不利,严重时甚至需进行二次手术〔6〕。本研究结果说明静脉桥血管发生狭窄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静脉血管容易形成血栓,血管内膜容易出现增生,提示在今后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静脉桥血管的搭建,增加动脉桥血管的使用频率〔7〕。

桥血管的通畅是保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的关键,对其进行准确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血管狭窄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发展为完全闭塞〔8〕。目前,临床上关于冠心病患者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诊断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对冠状动脉及桥血管情况进行确切了解,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对其接受度不高〔9〕。随着CT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血管成像技术逐渐应用于冠心病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中,该检查方法可通过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可实现对其图像的三维立体重建,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结构,便于医师进行阅片诊断,且其检查过程中无创伤,患者对其接受度较高〔10〕。双源CT具有2套球管和探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其图像质量较高,可对桥血管的走向、狭窄情况予以清晰显示,还可避免受到金属伪影的干扰〔11〕。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双源C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可对桥血管通畅情况予以明确,可作为冠心病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的首选方法。

1王 亮,殷 巍,王晓明,等.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13-5.

2Yang X,Yang J,Zhou Y,etal.Accuracy of 128-slice dual-source CT using high-pitch spiral mode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stents:first in vivo experience〔J〕.Eur J Radiol,2013;82(4):617-22.

3张琰琰,杨文洁,张 欢,等.双源CT不同扫描模式冠状动脉桥血管成像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4):588-92.

4徐 磊,王 辉,张 楠,等.双源CT“双低”成像在冠状动脉桥血管的初步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1):1882-6.

5杨俊杰,张华巍,林 琨,等.双源CT低剂量模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6(2):107-10.

6吕 滨,曹慧丽,杨 立,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血管通畅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33-7.

7张彩霞,戚 婉,许亚晔,等.双源CT心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血管〔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4):100-2.

8André F,Korosoglou G,Hosch W,etal.Performance of dual source versus 256-slice multi-slice CT in the evaluation of 16 coronary artery stents〔J〕.Eur J Radiol,2013;82(4):601-7.

9张保朋,王道清,杨中杰,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9):672-4.

10曹开明,刘 刚,郝楠馨,等.双源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687-90.

11曾 强,邹 松,沈东挥,等.双源CT在冠状动脉搭桥血管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36-7.

〔2017-04-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2016-318)

宋先东(1977-),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血管显微外科研究。

朱 敏(1978-),女,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研究。

R541

A

1005-9202(2017)16-4055-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6.067

1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骨外二科

猜你喜欢

双源移植术旁路
改进的双源蒸发模型潜在蒸发计算对比研究
旁路放风效果理论计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旁路控制策略设计及应用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