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锐意改革 积极进取大力开创中国新一代的黄金农业
——以中国桑产业为例

2017-01-17任荣荣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饲料桑种植和草食动物养殖适用技术试验研究科研课题组组长

中国畜牧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桑树黄金农业

文│任荣荣(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饲料桑种植和草食动物养殖适用技术试验研究科研课题组组长)

锐意改革 积极进取大力开创中国新一代的黄金农业
——以中国桑产业为例

文│任荣荣(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饲料桑种植和草食动物养殖适用技术试验研究科研课题组组长)

一、问题缘起

农业在全世界的定义,就是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和工业原料的产业,为第一产业。

近数十年来,中国农业出现了大量的难题,归纳如下:田园荒芜、撂荒地逐年增加;作为历代以农为生的农业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农民一年辛苦所得不如外出打工几个月的收入;老弱病残和妇女是农村的主要人口,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多年前有一位外国人著书说:“将来谁来养活中国人?”这句话当引起我们深思。

据统计,我国已由粮食净出口国,变为粮食净进口国,近几年每年进口的大豆已超过8000万吨,生产这么多大豆在中国要八到十亿亩土地,早年我们曾经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现在,我们真是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但愿世界永久和平,如果一旦发生战乱,外国人停止出口,我们怎么办?

二、开创发展中国的黄金农业时机成熟了

土地修复整治已到了不可忽视的时候了,土地,特别是耕地,任其污染、任其衰败,全国人民不答应。健康安全的土地是天下一切灵性生物生存繁衍的基础,更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命根子,在此问题上,如果不作为就是祸国殃民。

中国是泱泱大国,拥有13.6亿子民,想让老百姓吃有问题的食品,老百姓不会答应的,好不容易有一个和平的生活,结果因食品得病,因病返贫,又有哪个老百姓愿意?这时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也难以幸免,所以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是一个最大的正道。

若是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让大批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继续受苦受穷,这种社会是永远不会安定的。暴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虽然生活富裕,但也不会安全,更不会有多大的幸福感。不然,不少富人为什么要移民国外?所以全国农民都能富起来才是当前大道。历史上贫富两极分化到一定程度便是朝代更迭之时。

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2亩。如果农业经济不景气,耕地抛荒愈甚,若逢天灾人祸、战乱饥荒,必然天下大乱,这是任何人也不愿意看到的。

综上所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农业要创造一个黄金大农业,让山流金,水产银。土地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的同时,产出大量的工业原料。所谓黄金大农业,就是要在中国大地上创新建设大量的可持续利用的黄金生物资源库(矿),而不是以掠夺的手段只取不予。全国人民要的就是符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发展的健康的黄金大农业。这必然是一个历史发展规律。

三、黄金农业模式之一:中国桑产业

桑蚕产业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历史上的功绩甚大。首先解决了古代的蚕丝衣被和造纸原料之需。开通了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之路————丝绸之路。为中药业提供了异病同药的桑药和保健品,为中国造酒业开创了酒业的先河,为军队提供了干桑葚作为军粮,为盛唐乃至后来朝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税赋之源。

笔者继承祖国遗产,花数十年时间对中国的桑产业进行研究和实践。

2008——2009年,受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的指派,笔者深入三峡库区对数十万亩消落带进行了科学考察。从2010年1月起,担任“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饲料桑种植和草食动物养殖适用技术试验研究”科研课题组组长,在开州三峡库区一干就是八个年头。

这一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主管,他还担任了项目验收领导小组组长。沈国舫认为这项试验研究的成功,不仅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治理利用开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而且在全国的江河滩地、库塘消落带及荒山荒地治理利用,乃至大量适合于种植桑树的地方,指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可以兼顾的发展道路。

笔者认为,发展中国的桑产业就是人们希图求索的黄金大农业中的一个模式和范例。

1.中国是世界桑树分布的大中心,全世界桑树约30~33个种(含变种),中国则有20个种(含5个变种),占世界种数的60%~66%,许多国家桑种很少,有的则没有。所以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桑树资源分布中心。种桑养蚕已有5000年历史!桑蚕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

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是水法确立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以流域为单元,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利与环保相联合的黄河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业务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成效显著。

2.在中国,桑树分布遍及东、南、西、北、中,无论寒温带还是荒漠少雨地区均有分布。

3.在古代文献中,桑树历来和农业相提并论,有“农桑立国”的千年传统。历朝历代皆有依法护桑之法律文书。中国桑树品种在文献记载的已达546个,未载的民间品种还有不少。这是全世界宝贵的中华民族遗产。

4.中国是山多平原少的国家,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数的30%左右。历史上栽桑,平原地区只在四旁、地角、田埂上栽种,丘陵山区则除四旁外,在山坡旱地种植。《资治通鉴》上曾讲,“桑麻翳野天下富足”。说明桑之重要和桑分布之广。

5.“东方神树”桑树的生物学特性和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上称桑树为“东方神树”,神在那里?我总结几点(以任氏饲料桑为例):

(1)抗逆性强大:43度高温热不死,零下30摄氏度冻不死,大火烧山根不死,一遇春雨就发芽;更神奇的是秋冬水淹没顶100天不死(3~4个月时间,水深3~5米)。

(2)发达的根部:按生物量计算,8年生以下桑树根系量占全株的54%,地上部分只有46%,根幅为冠幅的3~4倍,根深在沙土中最深可达9米。在现有植物中,桑树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王者。桑树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灵性生物,就是因为它充分获取了天地之精华。

(3)桑树为优良速生树种,一年生实生苗,当年可生长超过1米,萌发条则可达到2米,它还是神奇的长寿树,无论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桑,树冠永远饱满。这是一种青春常在的不老“神树”,在全世界长寿树中,几乎无出其右。

(4)桑树全身都是宝,人和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几乎全有,而且是高蛋白树种。桑树种子油优于橄榄油,桑树整株糖类物质丰富,对动物和人延年益寿的抗氧化物质丰富,还富含人和动物能吸收的生物钙,所以历来称为药食、药饲同源的树种。这就是不老神树长寿的秘密。此外,在中国所有农作物种类中,桑树亩产蛋白质也是最高的,可达200千克以上。高于大豆的三至四倍以上。春秋嫩桑树叶是绝妙的抗氧化菜肴。有利于“降三高”,增强动物免疫力。更令人称奇的是,举凡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桑叶粉饲喂两至三个月,即可消解体内重金属、激素、农药残留,而且肉质、蛋质均有明显的改善,确保了食品的安全。

6.科学规划、科学种植创造发展中国黄金桑产业的途径,仅举若干模式介绍如下:

(1)精准扶贫:年降水量450毫米以上的贫困山区、农区每户种植100株果桑,第二年挂果,第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每株果桑结果15千克计算,每千克按20元钱计,100株果桑的桑果可收入3万元人民币,优于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鲜果可让人采摘销售,也可由企业统一收购加工成市场上奇缺物品——干果或果粉。

修剪的桑树枝条可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料,一斤干料可产两斤平菇。落地桑叶可作饲料。

(2)桑树全株利用的工业化生产。每亩地种植3000株一年生苗,秋末全株收割可得鲜枝(枝条尚未木质化部分)叶1000千克,桑干数千千克,进入工业化加工厂萃取抗氧化物质,得多功能桑树浓缩液100千克,作为食品厂、饮料厂、保健品厂、药厂的原料,每吨价20万元,亩产值为2万元;萃取多功能桑叶蛋白粉,100千克产值2万元,另外还可加工制成饲料用桑粕300千克,每吨3000元,亩产值300元。其余渣料则为食用菌料。木质化桑杆可作纤维板原料,亦可作菌料培养剂。综合利用叠加价值达5万元。如果二次工厂化制成品则综合产值可达10万元左右。地方税收按10%收取计,一个工厂年产400吨蛋白粉和桑树浓缩液,税收可达800万元。这比过去的土地财政要持久,而且市场无限。中国有八亿亚健康人,哪一个人都需要。

7.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农田改造工程:开深沟筑高垅,使之排水畅通,土壤通气。每亩地种植任氏饲料桑3000株,当年春天种植,秋天全部平茬,粉碎还入桑田,在土壤中逐步形成大量的腐殖质层。第二年春夏再度平茬还田,秋天生长的桑条则连叶采收加工成桑树浓缩液和桑粕。土壤重金属污染度可基本达标。其科学原理是,促使重金属成分从游离状态转成为螯合的固定状态,同时被腐殖质吸附,下沉土壤深处。

有人讲:治理一亩地重金属污染的农田要十年时间,投入资金达50万元。如以上法治理,投入有限,还能成为一种新颖的黄金农业模式。

中国耕地假设有3亿亩重污染地要加以改造,用此方法第二年则可生产300亿千克桑蛋白,按大豆所含蛋白质计标,则相当于九亿亩大豆的蛋白总量。其蛋白质更相当于进口8000万吨大豆所含蛋白质的总量!

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中国的黄金桑产业,就是打造青山绿水,形成金山银山!绿化祖国、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一举数得。是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黄金大产业?是不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君可深思!

猜你喜欢

桑树黄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黄金雨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盛逝
会东县桑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探索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奶奶家的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