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医疗面对社会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2017-01-17舒展羽廖生武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疗医院服务

舒展羽,陈 芳,吕 强,廖生武

·全科医生知识窗·

互联网医疗面对社会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舒展羽1,陈 芳1,吕 强1,廖生武2*

互联网医疗是新兴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使用还不够成熟,由于互联网医疗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与质疑,其发展步伐缓慢,要让人们全面地接受并在日常中频繁使用,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或者一个成功的先例作为表率。

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服务;社会工作

舒展羽,陈芳,吕强,等.互联网医疗面对社会服务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247-250.[www.chinagp.net]

SHU Z Y,CHEN F,LYU Q,et al.Difficul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et health care in providing social service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7,20(2):247-250.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中的新应用,现存在的一些健康管理服务,均是以互联网为载体,比如以互联网为技术手段的医疗信息查询、全人全程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在线问诊、远程视频医疗(会诊和治疗)等[1],但这些互联网医疗形式在我国还均比较落后[2],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互联网自发展以来,先后冲击了纸质传媒、电子商务、旅游、教育等各方面,其发展核心是效率低、空间大、多痛点的行业。在我国,一直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许多大医院的资源被一些慢性病占据着,而很多基层社区医疗资源却处于闲置状态,这不仅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还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严重失衡的情况[3],由此可见,互联网渗透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继续加快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乡医疗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精神[4]。在互联网上构建社会服务,使得患者能够不受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不仅为百姓节约了治疗成本,还改善了医院医疗资源的闲置情况[4]。但是,互联网医疗在社会服务中却有着许多现实的考验。

1 国内外形势及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使用与发展,互联网医疗在当今发展形势下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面向医生,即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使用一些医用APP进行学习与传播医疗知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术交流、医学知识库的应用以及一些医疗常用工具的使用等的沟通;另一种则是面向患者,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预先了解一些关于本身疾病的概况,并可进行网上专家预约挂号、向医生咨询疑惑、与医生进行远程诊治、查询个人相关信息等[3]。但在当前情况下,互联网国内外的发展差异较大[3]。

1.1 国外形势及其发展现状 在国外,互联网应用于商业模式相对成型,相较于我国也比较活跃,其软件企业收费对象既包含医生,还包括医药公司和保险公司[3]。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还有专门的监管部门,以及管理互联网医疗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的安全保护[5]。

近年来,美国开始使用远程脑卒中治疗与护理指导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实时进行临床信息和影像资料的监控和传送;随后不久,日本也开发了一款类似的系统给患者提供更方便的治疗;此外,德国也开发和推广了一款远程皮肤病学信息系统,患者传送皮肤图像数据和反馈信息到手机应用平台上即可得到医生的医疗诊断。不仅是各国医疗团队对互联网医疗产生青睐,一些互联网知名企业也对互联网医疗的前景非常看好,如WellDoc公司先进的糖尿病管理平台,ZEO公司的提升睡眠质量的高新技术产品,Epocrates在电脑、手机双搜索的药物资料查询软件[3]。随着利用互联网进行医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发达国家的远程医疗技术也已经变得相当成熟。

1.2 国内形势及其发展现状 与国外比较,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发展比较迅猛,但现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还仅局限于广告费和向药企收费,各个医院的设备不统一,导致没有一个标准的数据接口,以实现数据的互通、与患者信息的整合、分析[3];此外,由于我国医疗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建设中,医疗体制也不够完善,病种编码、收费代码、药材等也没有统一的规格,限制了医疗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因此影响部分患者的救治效果[6]。

虽然近几年国内涌现了大批量的互联网APP,但其中大部分是功能比较简单的应用程序,实用性不大,且下载量很少。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好的互联网医疗软件:一个是好大夫在线,另一个是春雨掌上医生,但均是以直接付费给医生本人的方式进行付款,达不到普遍、规范管理的商业模式[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长,再加上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将会成为互联网渗透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切入点。此外,我国的医疗行业整合了互联网医疗制造商、IT行业以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商和运营商等资源,形成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创新产业格局,还有多家知名企业的激烈竞争和政府的相继扶持,更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发展,所以国内的互联网医疗急需进行转变[8]。

2 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尽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协助医生看诊、便利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工具也应运而生,但是国内外对于医疗信息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透彻,还存在着需完善和规范的方面。

2.1 信息共享机制不全 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时代,但是由于医院有隐私及保密制度,相关信息均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中,为了保证资金和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每个系统之间均是相互独立的[6]。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卫生部门之间以及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信息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共享。

2.2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资源紧张,而局部地区医院的资源却严重过剩[9]。很多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患者在大城市的医院就诊,而当地的医疗资源却闲置无用,这使得当地医院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9]。

2.3 复诊、换诊较麻烦且效果不佳 部分患者就诊结束后,听从医嘱,按时返院复诊是必要的,但由于部分患者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交通极其不便,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对于患者来说,换诊应该是治疗的继续,而不是从头再来,但是患者到一家新医院就诊时,要重新表述疾病症状、哪些专家看诊过以及曾经的治疗情况,这样使得医生不能立即给出准确有效的诊断,可能会反复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使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容易导致患者“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的情况。

2.4 患者就医观念 虽然美国远程医疗协会已经成立20余年,为许多偏远地区的患者进行了诊断与治疗,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弊端,远程治疗无法提供患者一些必要的仪器进行化验,若要现场就诊,常需提前1周预约,这将会拖延病痛对患者的折磨,众多患者还不能接受这种医疗服务[10]。

此外,传统的挂号、接诊、就医的医疗方式有较久的运行时间,转变传统医疗方式为新型互联网医疗方式,因为文化教育水平和认知观念的差异,部分老年患者难以接受。

3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力

3.1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目前充当着连接和智能的角色,所谓连接是充当着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之间的第三方,所谓智能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自动连接数据,并提供输出。

3.1.1 科研手段局限,处理大数据的需求高 传统医疗与互联网医疗相比较,传统医疗的研究手段局限,信息保密性高,交流性小;而互联网医疗能快速高效地让医学研究者进行数据共享、疾病探讨,从而发现问题,提高科研效率与研究成果[8]。

3.1.2 互联网医疗在社会服务中的方便 互联网医疗不仅改善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还极大方便了人们就医,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在网上挂号,根据挂号的时间和地点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行程,这样既不会浪费个人时间,还能缓解医院的接待压力[1]。此外,医生在接到挂号通知时,可通过网络查找到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病症、年限、诊治结果、用药,能更快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9]。与此同时,如果患者的疾病比较复杂,还可以通过网上搜索请求其他专家帮忙,并能很快得到回应。

3.2 互联网医疗对社会服务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3.2.1 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紧缺,而一部分地区却是因为患者对门诊医生的不信任而导致医疗资源过剩。若开展互联网医疗,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能更有效地协调好各个医疗卫生部门的人力与物力。

3.2.2 安全性有保障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众多网友可能会质疑,一些非法人员可以入侵网络甚至恶意修改一些数据信息,在互联网建设过程中,各种安全防护软件出现,通过各级层层加密技术,加上相关技术人员的时时监督防护,其安全性有保障。

3.3 应对互联网医疗使用困难的相关措施

3.3.1 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建设首要任务是搭建一个先进、实用、安全性高的网络医疗服务平台,以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网络医疗服务的价值,并保证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效果。该网络平台应能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服务活动,具备网上预约挂号、短信服务、网上支付、视频会诊等功能,并有全方位的配套信息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辅助方式,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3.3.2 三方协同宣传力度

3.3.2.1 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统筹兼顾好卫生规划事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加大对互联网医疗的资金投入,加强对网络医疗的管理,最大限度上支持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与卫生部门共同监督指导,完善服务体制改革,实施多元化发展,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互联网医疗的团队中,以便减小就医压力和改善资源分配问题。

3.3.2.2 医院方面 通过医院官网、门诊部大厅宣讲、视频演示、宣传手册派发、媒体报道等方式,加大对互联网医疗的宣传力度,增加人们对该项医疗新进展的了解,并落实好各项就医流程,还要重视项目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诊治活动。

3.3.2.3 人群 现今是互联网信息时代,更是年轻人的时代,年轻人对于互联网非常熟悉,但老年患者的观念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可以通过年轻人向家中长辈介绍互联网,使老年患者知道、认可和使用互联网医疗。

3.3.2.4 大力发展医疗保险 在互联网医疗的基础上,有效地结合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我国居民全民参保,采用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网络体系覆盖全民,不仅在医疗上有了健康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社会底层、无固定收入来源或收入极少人群的医疗费用,让更多的人群能顽疾可治、有病可医、无病有保。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国民经济的增长,互联网不断进步与完善,医疗设备和高新技术不断优化,互联网医疗将会成为人们就医方式的首选,也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与福利。

4 互联网医疗目前存在的困境

就互联网注入医疗行业发展的情况,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谁来为新型医疗模式买单。有学者认为应该是医院,因为医院需要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抑或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8];有学者认为应该是政府,政府应优化调整医疗资源分配均衡,降低医疗成本,为人民做实事[9];还有学者认为是制药单位,制药单位需要把产品推向更广泛的服务市场,方便与药物使用方沟通联系[9]。

我国的医疗行业还处于市场化较低、信息共享不全、行业发展不规范的状态[9],国外垄断了该新型医疗形式所需的软硬件和芯片,在成熟的相关配套技术紧缺的情况下,医疗结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没有足够的保障,而且互联网医疗并不一定能解决线下的医疗问题,急性病更适合做线下医疗。

政府部门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构以及严格规范的准则,没有明确对知识产权保护、医疗纠纷、消费者维权等的处理办法,在互联网信息安全传播上还存在缺口[10]。

5 针对互联网医疗的几点建议

5.1 地域性建议

5.1.1 国际联合 国外部分医疗技术比国内先进,国内应与国际接轨,多参加一些国外的学术交流,了解并学习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入一些国外技术,或者邀请国外部分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或现场技术指导等。

5.1.2 国内联合 国内需积极整合各个地区、各个医院的优质资源,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保健制度,进而解决我国人民的医药保健问题。对技术比较落后的城乡医疗中心适时适量增加培训,加强人员技术管理,以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改善服务质量。

5.1.3 省省区域联合 省际区域的联合对于医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每个省的医院所擅长的技术不同,联合之后可以进行部分信息的共享,通过开展学术交流、论坛等活动,也可对疑难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方案探讨。

5.1.4 省市联合 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成立省市联合会,一方面能实现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放心回到市区医院进行就诊,另一方面能提高市级医院的资源利用和技术水平,让患者能方便快捷地得到有效的治疗。

5.1.5 城乡联合 城区医院可以通过对乡镇医院进行技术输出和交流等方式,规范诊疗行为,提高乡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让患者安心在社区看好病,以逐渐解开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不了病”“治不好病”的误解,让常见病、慢性病、康复治疗等诊治在乡镇医院即可完成。

5.2 非地域性建议

5.2.1 安全性 在实行医院之间患者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医保卡或者开发一款医疗一卡通,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只需刷卡,输入相应密码,即可调出其在其他医院的诊治信息,帮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5.2.2 使用推广 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问题,但是自己的医疗意识却没有随着对健康的关注度而提高,在医疗观念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要让互联网医疗在国内的发展达到所需,就必须转变人们的就医观念,使之受到重视并大力推广实施。

5.2.3 医疗商业模式化 互联网医疗能够可持续化发展下去,就需要有行业的支撑和深度的合作,使医疗和互联网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补共进的结合体,最好是有一批传统医疗模式链条中的大企业和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联盟为其做后盾。

5.2.4 关注平台建设 要深入研究技术的使用,以建立一个大数据信息安全稳定体系,预防出现数据泄露现象,并采用多重密码设计把关。

6 结语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还处于启动与探索阶段,应利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医疗资源,保障信息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创新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发展。

作者贡献:舒展羽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与实施;陈芳负责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吕强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文献的检索,并配合撰写论文;廖生武负责论文的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1]高晨光,李树森,向鸿梅.医疗信息化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与刍议[J].现代医院管理,2011,9(2):63-65. GAO C G,LI S S,XIANG H M.Considerations and primary discussions on ethic issues in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hospitals[J].Modern hospital,2011,9(2):63-65.

[2]吴库生,余恩琳.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医学信息,1999,13(2):27-28. WU K S,YU E L.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using Internet to carry out telemedicine service[J].Medical Information,1999,13(2):27-28.

[3]曹小林.2013移动医疗新浪潮[J].互联网周刊,2013,18(5):15-16. CAO X L.2013 mobile medical new wave[J].China Internet Week,2013,18(5):15-16.

[4]任行.国外移动医疗体系发展现状[J].中国数字医学,2013,8(4):95-97. REN X.A summary of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obile health system in foreign countries[J].China Digital Medicine,2013,8(4):95-97.

[5]洪竞力.医院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J].通讯世界,2015,30(11):304-305. HONG J L.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J].Telecom World,2015,30(11):304-305.

[6]LATIFI R.Curr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lemedicine and E-health[Z].IOS Press,2008.

[7]汪鹏,吴昊.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8-10. WANG P,WU H.Mobile internet medical application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and abroad[J].China Digital Medicine,2014,9(1):8-10.

[8]万晓文,武媛,石应康.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2,33(13):31-33. WAN X W,WU Y,SHI Y K.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J].Medicine & Philosophy,2012,33(13):31-33.

[9]胡新平,张志美,董建成.基于云计算理念与技术的医疗信息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3):6-9. HU X P,ZHANG Z M,DONG J C.Medical informatization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J].Journal of Medical Intelligence,2010,31(3):6-9.

[10]王兰永.互联网医疗探索与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26(8):11-12. WANG L Y.Internet medical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J].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2014,26(8):11-12.

(本文编辑:陈素芳)

Difficul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et Health Care in Providing Social Services

SHUZhan-yu1,CHENFang1,LYUQiang1,LIAOSheng-wu2*

1.GuangzhouTimekeySoftwareCo.Ltd,Guangzhou510515,China2.NanfangHospital,Guangzhou510515,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LIAOSheng-wu,Associateresearcher;E-mail:602057913@qq.com

Internet health care is an emerging medical service mode,but its application in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in China is not mature enough.As internet health care is faced with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during use,it is still in a slowly developing process.In order to let people fully accept and frequently use internet health care in everyday life,a buffer process,or a successful precedent as a leading example is needed.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Information services;Social work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3B040401007)——信息视角下综合医院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思想库课题项目(sxk20160303008)——“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广州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能的实证研究

R 319.1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27

2016-06-19;

2016-12-05)

1.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天健软件有限公司

2.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通信作者:廖生武,副研究员;E-mail:602057913@qq.com

猜你喜欢

医疗医院服务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