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中蜂生存环境是中蜂产业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基础

2017-01-17张新军

中国蜂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蜜粉中蜂山区

张新军

(华中农业大学,430070)

保护中蜂生存环境是中蜂产业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基础

张新军

(华中农业大学,430070)

中蜂是我国大陆和海南、台湾以及近大陆岛屿生存的本土蜜蜂,学名中华蜜蜂,长期与环境相互适应,与植物共同进化,形成不同地域生态型。近百年来,中蜂生存环境的改变和认为因素的影响,使其分布区域和生存空间缩小。对中华蜜蜂生态分布与生存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中蜂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有效措施,恢复生态环境,科学饲养中蜂,以利于中蜂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

中华蜜蜂;生存条件;环境保护;持续利用

中华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也是我国山区及近山区饲养与利用的一个优良的蜜蜂品种,我国农业林业利用的一种资源昆虫。它既能为森林和牧草形成的植物群落以及农业授粉,又能生产中蜂蜂蜜等产品。中华蜜蜂体型小,适应性强,采集力强,善于采集大宗蜜源和利用零星蜜源,嗅觉灵敏,飞行敏捷,易躲避敌害;抗逆性强,具有耐热性和抗寒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中蜂养殖对于山村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养蜂及中蜂产品生产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通过查找生态、昆虫、植物、地理信息资料和研究蜜蜂相关专著与论文,我们深入武夷山、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罗霄山、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太行山、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各地养蜂场对野外蜜粉源植物、野生中蜂资源分布和中蜂养殖进行调研分析,就中华蜜蜂生态分布山区的生态环境和中蜂生物特性及适应性,提出中蜂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措施。以利于中蜂得到更好的有效保护和持续性利用。

一、中华蜜蜂生物学特征与分布相关性分析

1.中华蜜蜂生物特性与分布相关性

中蜂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形成了家族式群居洞穴的生活方式,具有营巢性、地理适应性、迁飞性及耐高温湿和耐寒性的生物特性,它的生物特性也决定了它的分布和形成它的繁衍、哺育、采集、世代交替的生存规律。

(1)中蜂的巢营性与分布相关性

中蜂巢营性的生存方式决定了它的适应性和分布范围。中蜂是口吸式口器吸花蜜,前胃贮蜜,以全身绒毛粘花粉,后腿携带花粉团,以腹部泌蜡筑巢;它们不能凿挖洞穴筑巢,只能依赖于自然崖洞、岩洞、土洞、树洞、动物弃穴及人造器具等筑巢。在自然界,它选择避风向阳、干燥通风、幽静干净的高山悬崖洞穴、岩石洞穴、古树洞和山林土洞中生活,并形成以蜂王为核心的家族式群居生活。所以在自然界,中蜂分布与自然界洞穴和生存环境相关,山区、森林等僻静环境为它提供栖息场所。

(2)中蜂地理分布与生态型适应性

中蜂生存能力很强,它与植物相互适应,共同进化。亿万年来,随着植物区系形成而发生分布变化。在我国地理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北,沿着六盘山、贺兰山东部、阴山南坡、东北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西南坡,至沿海及台湾岛、海南岛和横断山脉向东延伸的无量山等地域范围内都有分布。它的适应性很广泛,在南部山区热带雨林边缘、季雨林,耐受高湿温的环境,在东北的寒带针叶林、疏树林、灌木丛有分布,自然状态下,低温-40℃极寒的环境中仍能安全越冬。它的适应性就决定了它的地理分布性和它的生态型类别,所以它在自然界中不是一个濒危蜜蜂品种。

(3)中蜂迁飞性与生存条件相关性

中蜂以植物花蜜与花粉作为食物,蜂王产卵、工蜂哺育所需要大量的蛋白质食物,主要来源是植物的花粉,它们体内各种生物代谢需要的水分是自然界水源。一旦缺水,缺少食物,蜂巢中贮备过少,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中蜂就会迁飞。它的巢穴因人为因素和动物侵害、疾病发生就会造成中蜂飞逃。一般中蜂迁飞是在同一生态系统内,发生季节性迁飞或扩散,在不同生态系统间发生永久性迁飞,在平原大量迁飞有阻碍,发生过渡性、间隙性迁飞,在中国三大河流的狭窄段有特殊性迁飞。中国南北过渡的秦岭、巴巫山、伏牛山、大别山等是典型的南北生态系统中间型地带,这个地带也就成为南北中蜂生态型分界岭。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山间坡地仍有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华东平原、华南平原它们难以生存。

2.中蜂生存环境分析

(1)中蜂生存空间缩小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3000多年以来,人们就有猎采崖蜜、岩蜜、树蜜的活动。根据调查,200多年前,我国平原地区庭院、坡岗的树洞、废弃民居及古棺木中有蜜蜂筑巢酿蜜的记载。近百年来的人口剧增,丘陵、荒坡、平原地区都被开垦利用,中蜂生存空间缩小。平原、丘陵、坡岗只有季节性农作物开花植物,加之意大利蜜蜂引进后,物种的竞争造成中蜂环境变劣,已经不能满足中蜂生存繁衍与越冬的条件要求。所以中蜂逐渐退至深山,生存空间缩小。但是,中蜂退至山区后,其生存仍然受到人类社会活动和人们生产模式、养殖技术等因素影响。

(2)中蜂采集区环境影响生存

蜜粉源丰富,水质良好是中蜂生存最佳采集的环境条件。中蜂采集半径在2.5~3 km,在2.5~3 km半径范围内,山区定地养蜂场所,必须有不间断蜜粉源植物,有提供给它们哺育幼虫和饲喂蜂王用的蛋白质食物以及蜂群生活的越冬食物。一般中蜂垂直分布海拔高度在100~2300 m较密集,采集区可在山区边绿平原至高山3000 m。近百年来,森林面积减少,化工厂、矿场、道路建设,大面积居民区建设,造成植被减少、水质下降、环境污染等,使得中华蜜蜂分布范围和采集区域同时缩小,影响了中蜂生存与繁衍。

二、中蜂科学保护与持续利用

1.中蜂的有效保护

(1)生物多样性是中蜂保护的生态基础

生物多样性为中蜂生存与繁衍奠定了基础。中蜂保护既要保护它的种质资源,更重要是保护其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特征。在我国中蜂保护区,很多人认为只要饲养好中蜂,杜绝外来蜂种侵入,就是保护区的责任。这是片面的,在我国山区没有明确的中蜂保护条例和可操作性环境保护措施,就起不到对中蜂实质性保护作用。只有恢复生态,完善植被,创造生物多样性条件,杜绝猎采崖蜜、岩蜜、树蜜,减少对野生中蜂自然生存环境的破坏,科学地进行饲养与繁种才是保护中蜂的重要措施,才能更好地对中蜂资源持续利用。

(2)培植蜜粉源植物中蜂保护的有效措施

中蜂既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也善于采集大宗蜜源。要利用它的这种特性,开展人工栽培蜜粉源植物以完善其生存与繁衍所需条件,如早春油菜,夏季板栗、益母草、三叶草,秋季玉米、野菊花、五倍子,冬季枇杷、柃等蜜粉源植物的培植,为中蜂生存与繁衍提供充足的食物。油菜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耐寒植物,早春油菜花开,中蜂也可以小转地采集油菜花蜜和花粉进行春繁,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培植蜜粉源植物是中蜂保护与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品种质资源的保护也十分有意义。只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它的繁殖力是很强的,繁殖速度也是惊人的。

2.中蜂的合理利用与中蜂产业发展

(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养蜂生产

在一个生态系统,生物总量总是相对平衡的,蜜粉源的总量与中华蜜蜂密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蜂生产中,往往加大密度饲养,形成食物缺乏,尤其在蜜源缺少的季节,人工饲养的蜂群蜂巢内缺少食物,饥饿就会引起飞逃,越冬期严重缺乏食物,就会造成中蜂饥寒交迫而死亡。所以,在山区中蜂饲养密度应根据当地蜜粉源植物存量,一般3~5 km范围布置50群至100群较为合理的饲养密度,是科学饲养与合理利用的基础。

(2)利用中蜂生态养殖实现精准扶贫和旅游业发展

我国山区,生态环境良好,蜜源、水源丰富,开展中蜂养蜂生产是提高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实现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建立国家和地方中华蜜蜂保护区,制定品质资源保护与繁育工作条例,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建立标准化饲养模式和产品生产规范;在旅游资源较好的山区结合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建设蜜蜂生态庄园、蜜蜂休闲文化以及观光体验养蜂场及蜜源植物观赏园,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开发旅游产品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

三、结论

中华蜜蜂在我国大陆与近大陆海岛分布十分广泛,是我国山区蜜蜂饲养的一个当家品种。我国从南到北,在山区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等形成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华蜜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栖息与生存环境。当前,没有规划地过渡开发,中华蜜蜂地理分布与生存空间缩小,深山悬崖、树洞野生中华蜜蜂资源逐渐减少,尽快建立中华蜜蜂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制定好保护措施,恢复生态资源,规范养殖模式,使山区植被资源和中蜂品质资源真正做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才是我国中蜂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之根本。

猜你喜欢

蜜粉中蜂山区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贵州省蜜粉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中蜂保护与发展
山区
北京市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续)
北京市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