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农广校体系优势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7-01-16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田间培育农民

截至目前,山东省全省推进99个县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山东省农广校体系始终发挥主渠道作用,承担着整个培训工作的设计和指导。底数清,方向明。从试点工作开展伊始,特别注重以县域为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农民自身素质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农民培训需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制定了“分开层次、满足需求、创新模式、保障效果”的培训总体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优势,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推进,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风生水起、做得有声有色。主要做法如下:

一、努力满足个性化培训需求,分开层次设计培训

职业农民所从事的产业及其发展的规模、自身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知、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需求等等,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满足职业农民差异化需求,对农民开展个性化服务应该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农广校的责任和义务。但农民数量很大,以农广校为主渠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能力与职业农民日益增长的教育培训差异化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全面开展个性化教育培训是不现实和做不到的。因此,省农广校在设计培训工作如何开展时,考虑到目前实际教育培训能力,按产业根据职业农民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管理水平、经营能力、产业规模等,在尽可能满足多数职业农民对教育培训的一致需求,分层次开展教育培训,按照职业农民生产经营一般成长过程,设计并实施了岗位技能培训、创业能力培训、经营管理能力培训。

二、创新职业农民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施效果

(一)大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

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实践性强,简单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集中培训无法实现它的培养目标。而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地头为课堂,以提高农民动手能力为目的,培养农民自立能力的农业技术推广或农民教育培训的一种模式。为此,省农广校从2013年培育试点工作开始,就将生产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岗位生产职业技能培训由县级分校和乡镇教学班来承担,突出抓两个规范化建设。一是硬件设施规范化建设。在建筑标识上,统一制定标识牌,在主要交通路口、田间学校、实习基地等一个模式摆放,做到醒目、直观、形象、独一,让农民了解、认可、参与农民田间学校。同时,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教室、实习基地、培训装备等都制定统一标准,做到全省一个标准建设、一个模式推进,确保一致性。二是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省校重点推广了“三员协同”授课方式,即农民田间学校要有三位教师协同授课,其中一位辅导员,负责主持田间课堂实施流程;一位农技专家,负责田间课堂理论指导、问题解答;一位乡土专家,负责现身说法、经验讲解。目前,全省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扶贫科技培训等岗位技术全部采取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效果显著,农民高度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二)积极打造课堂模拟训练

为切实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在全省建立了济南、淄博、烟台、临沂、滨州、莱芜六个省级培训基地,编制完善了《培训管理规范》《创业培训教学大纲》等,制定了一整套培训流程,在不断完善培训内容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模拟训练课堂,创新培训模式,形成了《捕捉战机》《商战CS》《沙盘推演》和《迈入殿堂》企业创办运行过程中四个全情景式模拟训练课程,让学员通过模拟的企业运营管理、市场预测交易等情景训练,加深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提高他们学习的参与度,培训效果十分显著。今年4月份,回访了去年参加培训的3000名学员,他们从无到有,实现创业的有366人,占总参训人数的12.2%,实现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1476人,占总参训人数的49.2%。山东省农广校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模式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推广的农民培训模式之一。

(三)集中开展经营管理能力培训

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具有显著的连续性,农民自身学习具有明显的惰性,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表现出的松散性和随意性,使我们感觉在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培训上实行集中连续培训很有必要。7年来全省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切实做好经营管理培训,一是以设区市为单位,按照省校统一要求,建立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集中培训基地,不断完善培训场所建设;二是集中培训学员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由市级分校牵头负责,县级分校配合;三是按产业编班,每期培训班100人左右,培训过程以产业经营发展为主线进行;四是培训计划安排、培训专题设置、培训组织管理方式、培训教师的选聘使用、集中培训的经费比例和支出范围、培训效果评价等由省农广校统一制定,经由省厅科技处批准后实施,保证了培训要求、培训水平和培训效果的全省一致性。

三、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精选培训对象

把有一定产业规模、有志于农业创业的潜在新型职业农民选拔推荐出来,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实效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培训对象选择环节工作不扎实,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等工作环节将事倍功半,培育工作流于形式。近几年来,省农广校对这项工作狠抓不放,项目市、县农广校积极行动、广泛发动,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把招生宣传海报张贴到每个行政村,做到家喻户晓,精心组织职业农民报名,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库。

(二)培养师资队伍

山东省农广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工作,2013年在全省开展 “一人一村”科技服务活动、“一人一班”督导服务活动、“一人一课” 岗位练兵活动的“三个一”实践活动,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近年来,举办了两期新型农民创业SYB师资班,有60位教师获得国家SYB创业培训师资格;2014年在全省举办了6期农民田间课堂辅导员培训班,通过学员试讲、专家评课等方式,在全省选出10位外聘教授、7位首席培训师、30位高级培训师、58位培训师组成全省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培训讲师团和由1000多名基层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跟踪服务导师团,基本满足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需求。

(三)提升培训能力

为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实现在产业链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搭建职业农民实践实习的有效平台和载体,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依托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实体加强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课堂建设。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为便于职业农民集散和管理,省农广校和各市分校分别建立了相对固定的集中教育培训基地;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认定。经过各市组织申报,专家评审评议,行业部门审核,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等有关部门组织认定了200家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三是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省农广校研究制订了《山东省农民田间学校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进度、建设标准、使用管理、建设保障、命名标识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现已在“田间课堂”的基础上建立农民田间学校500多个。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姜家献

猜你喜欢

田间培育农民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饸饹面“贷”富农民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