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自由平等观的回眸与新审视

2017-01-16陈思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平等

陈思

摘要:《逍遥游》的“自由”主要不是“物”的自由,“物”的自由都是“有待”的、相对的,只有人的心灵、人的精神才能进入逍遥境界,才有绝对的自由;《齐物论》讲的则是“物”,是如何看待世界上各种不同的“物”(物个体)的问题,他的“平等”是各种不同的“物”和各种不同的思想学说在存在论意义上的平等。我国正是出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把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庄子自由平等的思想融入到社会主义改革中来,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逍遥游自由;齐物论;平等;新审视

庄子,姓庄,名周,生卒年约在公元前369——286年,宋国蒙人。庄周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对道家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是我国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将庄周本人以及后世学者的作品收集整理成书,名为《庄子》。《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其中包含了超脱的自由观念、宏大壮丽的生命境界、汪洋恣肆的语言和生动深刻的寓言故事,饱含了庄子崇尚自由平等的思想。“《逍遥游》者自由也,《齐物论》者平等也。”,本文将以《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来阐述庄子的自由平等观。

一、《逍遥游》与自由

庄子消极厌世,对人生充满虚无主义的态度,幻想摆脱一切外物和肉体的束缚,追求一种个人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的束缚。用庄子的话说就是“有待”和“有己”。

《庄子》第一篇即为《逍遥游》,其中说到,“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他还说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即大鹏的飞翔要靠大风和长翅膀,走远路的人要带许多干粮,这都是有所“待”,因为如果没有大风、长翅膀、干粮等条件,就无法飞,也走不成。他还说,有个人名叫列子,“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传说列子能乘风飞翔半个月之久,这比起一般人要走路来讲,实在是自由得多。但是列子也要受到风的束缚,没有风,依然是飞不了,所以也不能说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一切条件都不依靠,一切束缚和限制都没有,在无穷的天地间自由地行动,这叫做“无待”。这里讲的是要摆脱外界条件的束缚和限制,同样,受自己肉体以及精神的束缚,也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所以各种主观条件也要摆脱,以达到“无己”。在《逍遥游》中,庄子直接描写了鲲鹏和蜩、鸴鸠等的世界,因而那个世界也是庄子心灵自由游弋的结果,是庄子自由精神的象征。总的来说就是,《逍遥游》的“自由”主要不是“物”的自由,“物”的自由都是“有待”的、相对的,只有人的心灵、人的精神才能进入逍遥境界,才有绝对的自由。可以说,《逍遥游》既是庄子哲学的自由论,又是庄子哲学的主体论,讲的是主体的精神自由的问题。

二、《齐物论》与平等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无序,世衰道微,过去以血缘维系的宗族共同体逐渐瓦解,重构合理的人间秩序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成了“士”阶层思考的中心问题。当时孔子提出“损益周礼”以维护宗法礼制。孔孟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家,乍一看儒家的伦理思想,似乎是对“平等”观念的否定,它强调“礼”,强调宗法和等级。此外,墨家提倡以“兼爱”、“非攻”为核心建立社会秩序;法家提倡以“法”约束人的行为从而使社会有序。庄子正是针对儒、墨等诸子百家各执一端的困苦,而撰写了《齐物论》。《齐物论》讲的是“物”,是如何看待世界上各种不同的“物”(物个体)的问题,他的“平等”是各种不同的“物”和各种不同的思想学说在存在论意义上的平等。

庄子为他的平等观念做了“万物一齐”的预设,他对万物平等关系的认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如“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并由此展开对平等观念的讨论。一方面,道“自本自根”、“生天生地”,只有在道的境界中,才能体悟事物及其变化的实情,这也是“齐物”思想的本体论的前提。另一方面,“道未始有封”、“道通为一”,道是均等无差别的,万物在根本上就有同一的原理和统一的价值根据,所以万物的齐一、平等性就显示出来,即“万物一齐”。

往更深一层讲,庄子的平等观还体现在人格平等和独立意识方面。庄子是一个自由意识和平等观念极强的哲学家,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庄学中之社会政治学,主张绝对自由……必须主张绝对的平等,盖若承认人与人,物与物间,有若何彼善于此,或此善于彼者,而即亦不能主张凡物应有绝对的自由矣。”不平等,人类就没有自由。因此不仅是“物”的平等,在社会意义上说,庄子的平等观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就是建立在礼制秩序和等级制度之上的,等级制度是封建礼制秩序的核心。庄子借申徒嘉“齐执政”争平等得故事,寄寓了他的平等思想,以及对封建礼制秩序的否定。《庄子》云:“等贵贱,齐是非。”“等贵贱”是指人类不分贵贱一律平等,“齐是非”一般理解为混同是非、抹去是非差别。这里的“平等”便不仅是“齐”、“一”,更是一种代表超越贵贱、是非、贫富、得失的精神境界。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哲学理论。

三、对庄子自由平等思想的新审视

从历史上看,庄子及其思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时期的庄子具有不同的身份:魏晋时期援庄入玄,庄子具有了魏晋风度,作为隐士的精神支柱,其主要内容是逍遥和放达;宋明理学家将庄子与释老相提并论,认定其思想以空无为宗旨;近代思想家则为庄子注入了近代的价值观和时代风尚,自由平等成了庄子思想的基本含义。物换星移,时光荏苒,两千多年流逝了,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代仍然具有启迪意义,尤其是庄子那超脱外物的自由平等的理念,更是值得我们深思、学习与借鉴。

曾经有人把庄子比作在黑夜中守候月亮的一棵孤独的树,或者是在这浊世上少有的绿洲。他是楚文化背景下的悲士,更是诸子百家中的勇士。在纷扰矛盾中,有人痴了怨了,庄子却选择步出世外,倡导自由和平等。我们研读《庄子》,就是要学习他那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彻彻底底的自由,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纯粹的自由,去读懂自由的深层内涵,获得不受羁绊的内在自由。在这个人心浮动、矛盾丛生的社会里,人们都希望获得快乐,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被困顿在各种各样的羁绊当中,被现实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头昏眼花,因为我们总是被占有物质财富的欲望折磨得疲惫不堪。事实上,心灵的笼子是自己套上去的,走不出那所谓的虚荣浮华,就会活得很累,同时,也容易将自己丢失。不如学学庄子,偶尔给自己一个抛却现实的解脱和成全,投身于一个自己创造的自由的理想王国里,寻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的精神层面的意义。正如庄子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走出心灵的樊笼,让自己活得自由快乐一些,因为这才是人活一世的目的。

不仅是对个人,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高度凝练概括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表达的是国家的意志,是党、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表达的是社会秩序,是党、国家和全体人民对现实社会的共同价值诉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表达的是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是党、国家和全体人民对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约束。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将庄子的自由平等思想借鉴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上来,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在教育上实现机会的平等;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就业更加自由化和平等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推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的综合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证人人享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保障人人有房住,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等等。面对阶层分化、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当下社会,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追求公平、平等和正义,在扩大民主的氛围中坚持法治公正,成为老百姓的共同心声,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途径。

现如今,我国正是出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把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庄子自由平等的思想融入到社会主义改革中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庄子:《逍遥游》、《齐物论》篇

[2]章太炎:《国学概论》,曹聚仁整理,汤志钧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社,1997年,第34页。

[3]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78.

[4]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哲学系,2003

[5]王富仁.庄子的平等观——庄子《齐物论》的哲学阐释.《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6期

猜你喜欢

平等
共同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
正确塑造自己当教师的角色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平等的悖谬
如何有效地和家长沟通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