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2017-01-16陈波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真实虚构

陈波

摘要:历史的真实与虚构两个维度,是评价历史剧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鸦片战争》通过无数凝重的电影画面,以较高的艺术视角再现了那场为中国人带来耻辱的战争。通过深入分析《鸦片战争》,从历史的真实与虚构角度更加全面的了解这段历史。

关键词:鸦片战争;历史;真实;虚构

一、鸦片战争在中国反侵略战争中的意义

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所发起的战争,经济落后的一方在对抗强大侵略者时常常面对非常困难的问题,而这并不就意味着经济落后的一方必将失败,而是只要勇敢战斗和善于斗争,则必然会实现以少胜多和以弱胜强的局面。其中,美国在对越南发起战争的过程中,尚未战胜比其落后较多的对手;苏联在阿富汗发起的战争中,也难以战胜经济落后的阿富汗。通过这些典型的事例则充分说明了,战争并不仅仅只是比较经济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了众多的人力、物力等综合实力的比较。虽然,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但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小并不仅仅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与整个国家的大小、人口多少、自然资源条件和气候条件等众多因素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在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反侵略战争屡次失败,这与我国近现代社会的经济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具有较大的关联性,而究其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落后,大部分执权者习惯性的妥协,害怕面对残酷的战争,从而导致在鸦片战争中反抗无法坚持到底。一个较为典型的战争事例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其战争在刚开始没得几个月,便让清军处于不利的战争局面中,其统治阶级便拒绝了主战派所提出来的持久抵抗战主张,急忙向外国侵略势力乞和,迫于接受侵略势力提出来的屈辱和约。这种现象也正如毛泽东曾经说过:“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社会经济技术的落后。

一部分人们主张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再来抵抗西方侵略的观点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当年李鸿章便提出了:“查西洋诸国,以火器为长技。欲求制驭之方,必须尽其所长,方足夺其所恃”。如果在尚未了解西方的先进技术之前便进行顽强反抗,则必然会出现失败的局面,而在中国尚未跟上西方强大的经济实力时,则只能够妥协屈服,这种观点只会让中国更穷、更落后。但是,要想真正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就算在确定民族独立之后,也仍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在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则难以真正将其落到实处,其结果也就只能让半殖民的程度更加深入,而无法向近代化发展。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发起之后,林则徐就敌强我弱的社会现实情况避而不谈,并且坚决反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导致中国的变革一再被拖延。

鸦片战争抵抗的重要要求本应该是推动社会富强的重要动力,也是让当时人们更加全面、更加清楚的认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差距的重要途径。只有让人们充分认识了西方变革图强的必要性,才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到社会变革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当前超级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下,其统治阶级的领导人并没有坚决抵抗的决心,也没有奋力反抗的愿望,只想偷得一时之安宁,而放弃抵抗。在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等人则力主强力反抗西方列强,坚持在不断反抗的过程中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其中,学习先进技术与奋力反抗并不发生任何冲突,而是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也正是人们在长时间反侵略的斗争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促使中华民族逐渐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国际上的尊重。

一个落后的国家要想在国际社会中取得独立的主权,便必须坚持走不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了这么多年来,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大幅度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2009年,整个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33.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充分论证了只有民族独立,只有不断学习,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够真正推动中国向前发展。这也是通过鸦片战争这真实的历史事件所总结出的发展道理。

二、电影《鸦片战争》的虚构

在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中,大部分人物语言均体现出了个性化的追求,并且每个人也表现出独特的话语强调和语言表达方式。在电影中的林则徐都是为了禁止人们吸食鸦片而不辱使命,充分表现出了一代封疆大吏应该拥有的气度和风范。同时,不管是林则徐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言辞和历,还是琦善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哀叹,其语言节奏不仅和谐优美,而且也表现出了参差美。通过采用丰富的语言内容和极具特色的声音之美,为塑造人物的性格创造了广阔的天地。通常情况下,在电影中的《鸦片战争》均塑造非常宏伟的场面以及磅礴的气势,通过人物塑造和历史事件的独白来提升艺术性,而这便要求观众必须以冷静、客观和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剧。

在鸦片战争历史剧的虚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紫禁城内,道光帝身后跪着七八个皇子,感觉愧对列祖列宗,而展现出热泪盈眶。这种煽情的剧情让观众常常会感到揪心,而引发对当时清王朝皇帝的怜悯。同时,在林则徐和琦善即将离世时也哀声道:“大清无救。”通过究其根本原因则会发现,中国由于封建主义统治根深蒂固,清朝政府的腐败落后是导致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而通过历史剧的虚构让观众常常会对大清情节和天朝心态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这便需要人们正确看到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

三、结 语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是清政府统治下的悲剧,也是当时国际大环境发展下的必然,其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鸦片战争具有双面性,既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壁,夏仁春.引致"鸦片战争"的叙述及理念——英国初中历史教科书透析之二[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27-30.

[2]廖婉婷.百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鸦片战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3):67-70.

[3]马卫红.鸦片战争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书写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5.

[4]王磊.游走于历史教学的真与实——对《鸦片战争》研讨课的思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5(4):91-92.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真实虚构
虚构
虚构的钥匙
虚构
THE DRUG WAR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中国近代思想中鸦片战争的双重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