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让书法进万家的思考

2017-01-16聂士俊

东方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始终散发着持久的艺术魅力。历史悠久的中国书法,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纵观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多年书法发展的轨迹,可以清淅地看到,书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并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出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经典,是我们炎黄子孙永远的自豪。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质。让书法进入百姓家,更是时代的使然。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永远青春焕发的艺术。现在恰逢绝好的发展契机。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国富民强之时,正是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之际。回望唐朝的书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究其原因: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二,书法教育被定为制度,并作为政府铨选官员“四才”标准之一;三,帝王后妃爱好书法和在书法上取得成就者大有人在;四,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五,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六,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

那么,现代书法艺术,恰逢契机、环境良好。

一,习近平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方面有: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活跃文艺创作等。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现的意义:在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这就凸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解决稳定、发展的问题,就必须形成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和谐文化,有利于增进共识、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经济飞速前进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内容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重视,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宝贵内容直到今天还在闪烁着光芒。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挖掘其优秀内涵、创新其表现形式。

首先,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力度,发掘文化优势。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精华,是中华文化在21世纪新的生长点,在软实力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是我们提升软实力开发不尽的宝藏。不过,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提炼和创造性转化,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并最终对世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要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活力,要通过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行民族文化创新,引进、培植新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神。要树立民族文化创新意识,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强中国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原创动力,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

二,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人均GDP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2006年,我国的GDP超过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三,书法家队伍逐步壮大。书法艺术事业二十余年来得到空前的发展。虽说出现了危机的倾向,但现在的主流依然看好。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学校、在少年宫拿起了笔;一大批书法创作者,潜心研究书法艺术;众多的爱好者痴迷于书法艺术事业。发展书法事业,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书法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而文化又属于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必然或迟或早也要发生改变;经济基础还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上层建筑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的或进步的力量;反之,就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消极的或反动的力量。当上层建筑严重地阻碍经济基础实现变革的时候,上层建筑的革新,对于经济基础的发展就有巨大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恰好说明了大力发展书法事业,促使文化事业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有力的助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经济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书法的本体是文化,它不是简单的笔墨技巧,笔墨技巧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来表达的是一种文化内涵,文化是精神的载体,大到人类文明,民族精神,小到人的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精神。十年前有这样一句话:经济是国际民生的基础,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石。因此,论天下,论治国,如果说每天都埋头于经济,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发展,则更需要内在的精神去维系。如果简单的以经济论经济,没有一个系统长久的真正的精神世界,精神领域的建设,这样的民族发展便没有很好的前途,国家也不会有长久的美好未来。所以讲文化,其实是文化的引伸。

书法普及,进入万家,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按照书法家熊秉明先生的理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那么书法的普及是否意味着核心的解散?或者书法的普及是否将会以牺牲中国传统中那美丽的人文精神为前提呢?现在专业性的书法教育是借用西方美术构成理论在解析书法.所谓的普及性的书法教育比起古代仍相差很远,日常书写的基础己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书法的门槛很低,只要会写字就好办,但书法欣赏,审美的门槛却又很高,以致当我们用专业的学术眼光进行审视时,甚至看不清这道门槛,会发现往往是云遮雾漫,更多的探索者亦只能远睹其形,未能透究其内容。而一旦深入其中,又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缺憾!人类工业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对美的忘却及对改造自身精神情感的集体失忆,此现象如何分析与认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裁培出来的一株花的话,那么这株花的根是深深的扎根在本民族生活的土壤中,书法便是在其枝头开出的一朵奇葩。中国书法进万家,如果只是理解为让更多的家庭能悬挂书法作品,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说中国书法进万家,没听说中国画进万家,油画、雕塑进万家。艺术品的普及,起码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这是趋势,而且很乐观。真正把书法推广开来,扩大影响,单是送送春联、搞搞展览、办办媒体,还是远远不够的。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不是艺术本身的事情,而需要社会经济发展作最起码的保障,非一日之功。

现代社会,书法越来越边缘化,但也更加专业化。因此书法在当代的普及,首要任务,不是培养大批的书法家,而是大批的书法爱好者。这爱好者也分两种,一种是创作,一种是欣赏,而后者无疑更有意义。譬如跳水,若为健身,选择游泳的很多,而对跳水,更多的人是安于欣赏,真正尝试过跳水的有几人呢?

书法的普及,当致力于大众对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尽管书法热了几十年,但真正在更广范围提升大众审美素质的活动微乎其微,书法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主要还是书法媒体、展览、拍卖会三大块,不管艺术圈、学术圈、商业圈、收藏圈,总是圈内的事,至于坚持多年下乡下基层送春联等活动,固然不易,但对书法普及能产生的作用毕竟很小。当人们对北京奥运会标识牌大加鞭挞的时候,作为书法人,我们应该想到两个词:扶正祛邪,当仁不让。我们的书法家,不少还在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让书法进万家,并不是简单的把书法挂进万家的厅堂,而是挂进百姓的心中。这急需近期的安排和长远的计划。当前的任务:

一,引领和引导人民群众的欣赏兴趣,引发他们欣赏优秀传统艺术中国书法的强烈愿望。书法是各类艺术中最高雅的艺术,它不仅有可欣赏的外在形式,同时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表达方式既直观又抽象,既理性又富有情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审美因素。书法理论家熊秉明先生称中国书法是“艺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从书法的高雅与抽象层面分析的。因此,它不像通俗文化那样为一般人所接受,要经过长期的艺术熏染与引导,努力营造欣赏氛围,培养欣赏情趣,逐步引领社会各阶层步入高雅文化欣赏的殿堂。在此过程中,培养大众欣赏书法艺术的能力,逐步产生更强烈的欣赏需求,这种需求再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逐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达到更高的境界。这正是当代书法艺术家们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书法艺术家应了解人民大众的欣赏心理与欣赏习惯,从“下里巴人”开始,逐步走向“阳春白雪”。当前,共建和谐社会,共奔小康目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两为”方针,大量书写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符合时代主旋律要求的书法内容和书体形式,在普及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普及,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有些书法家却没有顾及到这一点,沉醉于书法的“象牙之塔”而不能自拔。试想,如果没有大众的参与和支持,我们的书法作品仅仅停留在书斋里和展板上,而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寻常百姓家,那么书法艺术发展的空间永远是狭窄的。在书写内容上,我们要多取大众化的内容,不能总是重复那些“古典诗词”,也写一些现、当代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如有可能,最好由书写者本人根据时代需要,创作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又针对性较强的文字内容进行书写,常常能打动欣赏者,使之乐于接受。在书体的选择上,应尽量书写楷、行、隶等易识易读的书体,草、篆等书体则视欣赏者文化水平的高低而适当选用。

三,普及书法欣赏的基本知识。各级书协的专业人员,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职责。除了有目的、有计划的扩大会员队伍外。要充分利用传统庙会,集会,广场纳凉晚会等,宣讲书法的历史及书法欣赏的常识。只有更多的人懂得了如何欣赏书法,懂得了书法的价值。书法进入万家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四,书法与经济联姻。各级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应时刻牢记发展书法艺术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书法文化对发展经济的助推作用。有目的的引导商家,自觉地请书法家书写店名、厂名及产品名称,定期安排商家与书家联谊交流。使书法与经济同步发展。

五,书法家书写春联。春节是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大红的春联则是春节重要的看点。要利用好春节的机会,大力开展书法家书写春联的活动。重拾国人对书写春联的兴致,逐步把印刷春联挤出春节市场。让人们认识到,张贴书写的春联是一种荣耀,更能为春节增添喜庆和幸福。使欣赏春联成为春节的一大亮点。

从长远着想,抓好书法教育,才是书法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

一、制订教学大纲,编写书法教材

目前,书法教学尚未出台教学大纲,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领导和协调,尽快制定中小学书法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指导书法教学。要根据各地区中小学生的年龄、书法基础、兴趣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中小学书法教材,用于书法教学。同时要对书法教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并做好督导检查,避免学校不重视书法课问题的发生。

二、培养合格的书法教师

从教学上,要保证中小学校书法教师的总量需求,特别是要加大对师范院校书法专业师资的培养,以满足书法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质量上,对书法专业教师要加强教师资格认证,要求书法专业教师除了具备书法专业水平外,还要掌握书法教学必备的逻辑学、美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加强书法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育,树立为振兴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奋斗终身的信心和美德。

三、利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 把文学知识融入书法教学之中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就是大家对不同时代书法艺术不同风格的统一认知。因此在书法教学中,要加强对文学知识、历史典故、诗歌词赋以及古文字学等方面知识学习,以启发和诱导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爱好。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把抽象的书法艺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平面和立体效果,可以提高视觉冲击力,增强可欣赏性和趣味性。

四、充分发挥社会办班的作用 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

首先要加强管理,制订相关标准,规范社会办书法培训班的管理,包括生源、班级设置、师资要求、培训硬件设施、收费标准等等。第二是要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关于支持书法普及教育,特别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普及书法教育的相关政策,从资金、税收、就业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促进书法普及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营造普及书法教育的良好氛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瑰宝的书法艺术,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它集中反映了华夏子孙的审美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魅力,激发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就迫切需要农村、城市、部队、学校、工厂等全社会都要倡导继承、学习和推广书法艺术,使其更好地发挥陶性情、达心志、富学养、养身心的作用。让书法艺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让书法进入千家万户。

作者简介:

聂士俊,男,安徽寿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六安市书协会员,寿县楹联协会副主席。2009年,任《牛耕田书法选集》编委,并为该书撰写序言。2011年,为诗书画集——《千里屐痕》撰写序言。·文学作品曾在《寿州报》、《六安晚报》、《皖西广播电视报》、《皖西风采》、《皖西日报》、《安徽经济报》、《安徽市场报》、《市场星报》、《教师报》、《中国红十字报》、《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安徽经济广播电台也播出了“新年烟花”、“寻觅青春”等文章。2011年,在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中,作品“我永远的自行车”,获优秀奖。2012年,在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第十届“中华颂”全国文学大奖赛中,作品“蒲公英”,荣获一等奖。2013年,作品“感动,在十七年后”,被选入编《中国时代艺术家代表作品年选》一书。(中国文化出版社)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法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谁远谁近?
诗书画苑
书法等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图说书法(三十九)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