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做一名预防兽医的初心

2017-01-16卫秀余

猪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猪病耳病日龄

卫秀余

(上海市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奉贤 201400)

笔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从事兽医工作,尤其是1996年开始专注于猪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并为规模猪场制定个性化的疾病防控方案。回顾30多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我国养猪业从农民一家一户的散养到规模化、机械化养猪的逐步发展;伴随着我国养猪业翻天覆地的变化,猪病的发展同样十分惊人。从刚参加工作时的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大传染病为主,到目前的高致死性传染病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并存的复杂状况;在这过程中看到了由于免疫失败、造成整个生产小队甚至整个生产大队的猪只全部发生猪瘟,给辛勤劳作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看到了部分规模猪场由于引种不慎、结果传入了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等新的疫病;看到了部分规模猪场由于使用了劣质疫苗或兽药、结果造成了疫情的暴发。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没有忘记要做一名合格的预防兽医的初心,不断学习猪病防控新技术,为广大养猪户(场)提供科学有效的猪病预防控制方案。下面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与大家一起分享。

1)由于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猪瘟免疫失败的案例,针对当时全国推行的仔猪猪瘟20~60日龄免疫程序,笔者团队在1986年开始进行仔猪猪瘟不同首免日龄的探索;结果发现在母猪猪瘟免疫正常的情况下,猪瘟母源抗体至少可以维持到30日龄以上,所以20日龄首免极易受到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另外,在农户散养为主的状况下,乡村兽医很难做到对仔猪进行二次猪瘟免疫;因此我们在检测了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的情况下,要求乡村兽医必须做到对辖区内所有母猪进行一年两次的猪瘟免疫、仔猪在阉割时(40~50日龄)进行1次猪瘟免疫,这样既减轻了乡村兽医的工作强度、又提高了猪瘟的免疫效果。以后的事实证明,按照这个预防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笔者团队管理辖区内的猪瘟疫情;因此多次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嘉奖。

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进口的杜洛克种猪在虹桥机场附近隔离检疫期间,发现了猪痢疾疫情(之前我国没有这个疫病),虽然当时及时把这批种猪进行了扑杀,但由于对环境消毒不彻底,疫情还是慢慢扩散开来;1987年笔者团队在上海动植物检疫局吴硕显老师的指导下,对辖区内17个乡级种畜场(圈存母猪100~200头)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全部为猪痢疾检测阳性。按照有关规定,对于新发现的疫情应该以扑杀为主;但是如果采取这个措施,那么全县的养猪业将陷于瘫痪(所有种猪都没有了),况且根据笔者的了解,当时猪痢疾疫情早已在其他区县流行了;所以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参照吴老师的试验结果,对这17个种畜场同时进行了猪痢疾药物净化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检测,证实我们的净化措施在17个场全部获得成功;该项目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科协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市农委和上海市财贸办科技成果二等奖。

3)现有的文献证实,我国在1996年分离到了猪蓝耳病病毒(当时未公开发表),同样我们于1996年底在疑似发病猪场检测到了猪蓝耳病美洲株抗体,并向上海市畜牧兽医站进行了书面报告。随后笔者团队在南京农业大学蔡宝祥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防控猪蓝耳病措施的探索,结果证实灭活疫苗几乎没有效果,弱毒疫苗效果较好;团队还进行了从猪蓝耳病阳性猪场培育阴性后备猪的试验,通过对母猪进行疫苗免疫、仔猪21日龄前断奶并隔离饲养的方法,成功地培育出了阴性后备猪;相关论文发表在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养猪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从1998年开始笔者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组合作探索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推广应用,尤其在2000年前后我国第一次全国流行猪蓝耳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预防作用;因而得到了大部分使用猪场的认可。

4)随着阿维菌素和依维菌素类产品在治疗猪体内外寄生虫上的成功应用,团队在1998年开展了猪疥螨药物净化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猪场所有猪只同时使用高效驱虫药结合环境严格消毒的综合防控措施,成功地完成了猪疥螨的药物净化;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疥螨检测方法,连续6个月对猪场中疑似患猪和随机抽样进行检测、均未检测到疥螨虫体。该项目因此获得了区科技成果一等奖。

5)一些规模猪场由于引种不慎,使得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笔者团队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从2001年开始研究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经过3年多的努力,团队在2个规模猪场成功地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净化;相关论文发表在2004年《中国兽医杂志》第9期。希望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使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得到更广泛地推广。

6)当2006年初夏,从江西开始的以育肥猪、母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疫情在全国流行时,通过对发病猪场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笔者团队认为造成这次严重疫情的原因除了猪蓝耳病以外,更多地与猪瘟和热应激有关。从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在2007年发表的对2006年疫情的检测报告中可以看到40%~60%的样品中存在猪瘟抗原;同样,团队通过对2006-2007年期间有关这次疫情的相关文章中描述的病理变化中可以发现几乎与内科学中热射病的病理变化雷同(2007年第8期《养猪》)。

7)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关注一些重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外,团队同时全方位地对困扰猪场的各种疑难杂症研究预防方案。如怀孕母猪猝死综合征(发表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9年第5期)、猪附红小体病、猪增生性肠炎、猪感染牛黏膜病毒病、猪鼻支原体病和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等。2008年开始发现猪流行性腹泻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疫苗中抗原含量的不足,并及时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同时对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当2010年全国性炒作猪流行性腹泻时,根据前几年积累的经验和现场处理的案例,及时提醒大家对仔猪腹泻更要关注母猪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尤其是呕吐毒素),相关文章分别发表在2011年《养猪》第3期和《今日养猪业》第6期上。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预防兽医在姚龙涛先生的带领和指导下对猪病的预防措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面对一些非技术性因素对猪病防控的干扰,还是有点力不从心。因此再次提醒猪场技术主管,目前猪传染病的流行还没有打破需要三个要素串联起来的基本规律,除了需要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变化外,更要牢记血清型的定义还没有修订。

猜你喜欢

猪病耳病日龄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探析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浅析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