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游泰姬陵

2017-01-16孙玉玺

国际人才交流 2017年1期
关键词:泰姬陵大理石建筑

文/孙玉玺

三游泰姬陵

文/孙玉玺

日出时的泰姬陵,晨光为其增添了一抹粉色

不论是官方代表团,还是民间旅游者,在印度游览都把泰姬陵作为首选。如果把长城之美比作彪形大汉的威武雄壮的话,那么泰姬陵之美恰如妙龄佳人的妩媚细腻。我到印度的第一年就去了三次泰姬陵,每次都印象深刻。

来去匆匆,初探路径

第一次去泰姬陵时,我急于先睹为快,一个人打出租车悄悄去的。公路还算平坦,但每遇穿街过镇,车水马龙,经常挤得水泄不通,不时还要为过街的神牛让路。从新德里到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仅200公里,单程却足足走了五个多小时。当地政府规定,泰姬陵附近方圆几公里之内禁止汽车通行,目的是防止汽车尾气污染泰姬陵,游客必须换乘旅游公司专备的电瓶车。为省去排队换车的麻烦,我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蹬三轮的是一个黑得发亮的16岁男孩。他很健谈,讲英语时虽然口音很重,但很流利。他主动介绍说,他的父亲是泰姬陵的园丁,他不仅可以为我蹬三轮,还可以为我当导游。

“先生,您是第一次看泰姬陵吗?”男孩边蹬车边同我攀谈起来。

“是的。你看过几次了?”

“我出生在这里,天天看。”

“我是专程从中国来看泰姬陵的,来看一次很不容易。一路上乘飞机、汽车、住旅馆要花很多钱。你不花钱,天天看,真幸运。”我心想:“你可别宰客。”

他回头冲我咧咧嘴,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笑着说:“看一次和看一百次是一样的,泰姬陵是不变的。”

“这么说,你已经看腻了,不想再看了?”

“我更喜欢看来这里看泰姬陵的人。他们永远都是不一样的,来自全印度、全世界。有国王和王后、总统或总理、电影明星、体育明星……热的时候还有人夜里看,泰姬陵在月光下更好看。”

此时我们恰好经过亚穆纳河,而泰姬陵就坐落在河的南岸。这条河源于喜马拉雅山脉贾母诺特里附近,流经德里南下,一直到阿格拉,再转向东南,在阿拉哈巴德附近与恒河汇合。两条河都是印度教中的圣河,汇合处更是印度教的重要圣地。我已在多处见识此河。她流出喜马拉雅山时,带着融雪的寒意,河水碧蓝,浪花雪白,充满天河圣水的灵气;她流经印北平原时滋润万顷嘉禾,代天广施恩泽;她流出人口稠密的德里时却被城市废水搅得泥浆翻滚,河滩上晾满了脏床单、旧衣裤,实在是大煞风景,有负天恩;她进入阿格拉之前,九曲十八弯,水流湍急;她到泰姬陵时,豁然开朗,宽阔的河面水平如镜,泰姬陵的倩影倒映其中,重新展现出圣河的灵光秀气。

来到泰姬陵,我的小导游买门票、购纪念品、找厕所、抄近路……样样了如指掌,可当我问起泰姬陵的历史时他却只会摇头微笑,一问三不知。他只用一个小时就把我领出了泰姬陵,由于我必须在天黑前赶回新德里,也就不与他计较了,用150卢比(约30元人民币)答谢了他。

引经据典,考证历史

我第二次去泰姬陵是陪同一个重要代表团。去之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同时还嘱咐先遣的使馆官员务必物色一名专业导游。

我首先发现“泰姬陵”这一中文译名有误。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因难产去世的爱妃所建。中文译自英文“TajMahal”,而英文是印地文的音译,印地文的原意为“宫中首选”,实为爱妃的生前封号。她原名阿柔曼・芭奴,是位波斯美女,20岁入宫。在她入宫前,沙贾汗的成群后妃无一生育。1631年芭奴38岁,当时她已经为沙贾汗生了14个孩子。这一年,她随沙贾汗出巡,在途中生第15个孩子时因难产去世。她向沙贾汗提出三个遗愿:一要教育好她所生的子女,继承王朝皇位;二不要再娶妻生子;三要建一座精美的陵墓。

沙贾汗爱芭奴情深,谨遵遗嘱,第二年就破土动工修建陵墓。他从印度各地及波斯、中亚等地调集大量能工巧匠,组成设计委员会设计,每天投工两万多人,历时22年,耗资4000万卢比,创造了这座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整个陵墓占地17万平方米,东西长576米,南北宽293米,呈长方形,周围是用红砂岩砌起的围墙。从大门到陵墓是长约百米的笔直甬道,道间引亚穆纳河圣水流过,半路有一个大水池。道路两旁和水池周围栽植了奇花异草和参天古木。主体建筑建在一个7米高的正方形台基上,台基边长95米,全部采用德干高原上采集来的白色大理石。寝宫建在台基的正中央,高74米,上部为一高耸饱满的穹顶,直径17米,下部四壁呈正方形,各有一座拱门,门框上是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的花纹图案。寝宫内共分五间墓室,墙壁上用宝石镶满五彩缤纷的花卉图案,构思精细,巧夺天工。在中间墓室有一道雕花镂空的大理石围栏,围栏中间是两具大理石石棺:略小的一具在正中间,是芭奴的;旁边大的一具,是1666年去世的沙贾汗。但这两具石棺都是虚棺,实棺安放在下面的地下室里,不对游人开放。寝宫石基的四角各有一座高42米的三层尖塔,为防止倾倒后砸坏陵体,塔身均略微向外倾斜。陵墓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结构和外观完全相同的清真寺翼殿,都用红砂岩砌成,以白色大理石碎块点缀。对称的美学在泰姬陵建筑艺术中用得最彻底,也最巧妙。大到主体建筑、两寺四塔,小到每幅雕花图案花边,无一处不显示着对称美。当年的沙贾汗还有一项更大的对称建筑计划,即在亚穆纳河北岸用黑色大理石为自己建一座与泰姬陵完全相同的陵墓,并用一座黑白相间的桥将两座陵连接起来,以达到更完美的对称。

然而,沙贾汗未能如愿。由于酷爱建筑,他在阿格拉不仅建了泰姬陵,还建了珍珠清真寺和贾米清真寺两座超大规模的寺院。1648年,他又把首都从阿格拉迁至德里,并在德里兴建了被称为“红色要塞”的巨大堡垒式宫殿建筑群。沙贾汗陵破土动工之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因为连年大兴土木,此时已是国库空虚,民众怨声载道。1657年9月,沙贾汗突染重病。芭奴给他生的儿子当中有四个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为争夺帝位而骨肉相残。最终,第三子奥朗则布获胜。奥朗则布是莫卧儿王朝史上著名的暴君,他1658年称帝后,不仅杀死了三个兄弟,而且将卧病的父亲软禁在阿格拉堡直至去世,因而沙贾汗陵在动工后不久就停了下来。今天,在亚穆纳河北岸只留下了一片黄土地基和建了一半的围墙残迹。

阿格拉红堡,是伊斯兰教建筑代表之作

奇光异彩,浮想联翩

我第三次去泰姬陵,是陪同一个代表团。这次我们住在阿格拉,第二天驱车去另一个旅游城市斋浦尔。这次时间充裕,所以看得更为仔细。

泰姬陵之美首先在于它的构思,它是一代君王为表达爱情而建。沙贾汗希望爱妃离开自己后到天国永享极乐。他要求建筑师按人们想象中天堂里的建筑来设计泰姬陵,对整个建筑的每个细节都要求达到和谐完美的极致。沙贾汗一生偏爱鲜花,认为鲜花之美完全出自天然,真主创造鲜花的用意是向人们展现天堂之美。因此,沙贾汗的所有建筑都用花来修饰,从不夹杂任何人物、鸟、兽等图案。从正门通向主体建筑的百米甬道中间的水池叫莲花池,池水喷头也以莲花苞造型。

主体建筑的石堡、门、窗上布满各种花纹修饰,令人有百花荟萃之感。使用多的有郁金香、百合花、蝴蝶花、罂粟花、水仙花等。花纹主要以镶嵌和浮雕两种艺术方法做成,唯有中央墓室石棺围栏采用了镂空雕刻的手法,据说镶嵌工艺采用的是在佛罗伦萨特别盛行的方法。沙贾汗专门从意大利请来巧手工匠,使用彩色宝石如玛瑙、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镶嵌在大理石料表面并磨平抛光。因此,所有五彩花叶的颜色均为天然的,永不褪色。浮雕主要雕在大理石和红砂岩的表面,手法极为精细,可以看出石料本身的上乘品质。如今,在泰姬陵对面的手工艺品市场上仍有很多工匠,他们自称是当年修建泰姬陵工匠的后代子孙,传承祖艺,仿照泰姬陵的图案在大理石板上用这两种方法制作旅游纪念品,向游人兜售。

值得一提的还有主体建筑四门的门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的《古兰经》。经文书法龙飞凤舞,生动优美,字体由下向上越来越大,利用人的视角错觉,使站在门下的人阅读时感觉字号是一样大的。

主门上方修饰着各种花纹

我们当晚住在豪华的奥布罗伊饭店,有幸从窗口远眺泰姬陵。我几次去泰姬陵总有点进入墓地的庄重之感,特别是当正午的骄阳照在晶莹的白色大理石上,反射出来的强光让人不敢正视。然而,黄昏时从远处眺望:夕阳为白玉穹顶罩上了金色的光环,迷雾遮去了半截高塔和石基,周围的绿树、红花和淙淙流水时隐时现,泰姬陵突然展现出天国圣殿般的神姿仙态。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夜幕的降临,它渐渐消失在一片迷茫之中。

初访泰姬陵的人,一定不要漏掉阿格拉堡。阿格拉堡距泰姬陵约两公里,位于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俗称“红堡”,与德国的红堡齐名。莫卧儿王朝的开国皇帝是巴伯尔,他的祖籍为蒙古的巴尔拉斯部落,是帖木儿的直系后裔,也是成吉思汗母系的第13代后裔。“莫卧儿”是“Mughal”的音译,意译为“蒙古王朝”。1519年,巴伯尔从阿富汗的喀布尔起兵攻打印度。1526~1527年,他在阿格拉附近连获决定性胜利,在南亚次大陆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版图最大国力最兴盛的莫卧儿王朝,并定都阿格拉。巴伯尔死后,按照他的遗嘱,被葬在阿富汗的喀布尔。或许是鬼使神差,我是从中国驻阿富汗大使任上直接调任驻印度大使的。我曾多次拜谒巴伯尔陵墓,并仔细阅读了他的自传,发现他不仅是军事天才,而且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热爱自然,每至一处都要建造花园宫殿。

阿格拉堡是巴伯尔的孙子、沙贾汗的爷爷阿克巴大帝所建,具有宫殿和城堡的双重功能。城墙高20米,占地1.5平方公里,堡内建筑原多达500多座,但多已损毁,其中加汗基尔宫、八角瞭望塔和莫迪寺保留比较完整。那座八角瞭望塔正是奥朗则布囚禁父亲的地方。据说,沙贾汗被关在那里有八年多的时光,每天默默地坐在小楼上,以泪洗面,怀着无限思念之情凝望泰姬陵,向爱妃倾诉他那颗孤寂哀伤的心。我想他一定是在忏悔,因为爱妃的三个遗愿只实现了两个:未再娶和修陵。他未能教育好子女,爱妃所生的奥朗则布弑兄囚父,丧尽天良。今天,游人到此远眺泰姬陵,体会一下老皇帝暮年的结局,也算是为泰姬陵之游画上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句号。

我游至八角瞭望塔,留诗为证:

暮色苍茫看丘陵,几度辉煌几度愁。

漫天浮云遮泪眼,扫地秋风吹白头。

人生百年空遗憾,史记千古训常留。

可怜天下痴父母,不孝儿孙恩报仇。

(节选自《解读印度》,作者为中国外交官,曾任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猜你喜欢

泰姬陵大理石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大理石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他山之石——画王大理石品牌展厅
Taj Mahal
建筑的“芯”
泰姬陵“受伤”
金光万丈
指甲油X水DIY大理石纹印染大放异彩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