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的方法与措施

2017-01-15刘守礼李旭涛

中国蜂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群势蜂群幼虫

刘守礼 李旭涛,2

(1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天水 741022;2甘肃省蜂业工程技术中心)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的方法与措施

刘守礼1李旭涛1,2

(1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天水 741022;2甘肃省蜂业工程技术中心)

中蜂囊状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宗旨,分析引发疾病的机理,分辨其与其他蜜蜂烂子病的病因、病原差异,采取紧缩蜂巢、密集群势、保温除湿、补助饲喂等蜂群饲养管理措施,减少蜜蜂的哺育量,增强蜜蜂的清巢力,培育优质健壮蜜蜂,提高蜂群的抗逆力与抗病力,有效控制病态传播,确诊发病原因。若是中囊病暴发,应果断采取自然断子与人工断子的措施,切断囊状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传染对象,结合选育抗病品种、更换蜂王,饲养强群与预防性喂药等综合防治中囊病的方法措施。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方法,措施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对中蜂毁灭性危害的病害。该病传播速度极快,危害很大,可造成30~90%的蜂群损失,给养蜂业往往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是中蜂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研究探讨中囊病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在多年来治疗中蜂囊状病的实践中,借鉴以往防治中囊病的成功经验,总结以治带防药物治疗中囊病的得失与教训,更新传统防治中囊病“有病就治、治病给药”的观念和措施,提出对中蜂囊状病“只防不治”的防治方法和措施。该方法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医疗宗旨,从囊状病的发病机理入手,分析引发囊状病的各种因素与中蜂应急性烂子及各种幼虫病的区别,结合饲养中蜂的实际经验,强化蜂群管理,饲养强群,密集群势,保持巢内干燥、饲料充足,定期饲喂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等预防性药物,坚持卫生操作规程,不随意调换巢脾等,增强蜜蜂的体质,提高蜂群抗病力;精细管理,切断囊状病病毒传播途径与传染对象,采取自然断子与人工断子,结合选育抗病品种、更换新王等防、管、治等综合防治囊状病的方法和措施,防治效果显著。从而控制中囊病在我省的传播蔓延,起到了大病防重于的医疗效果和防微杜渐的预防作用。

一、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方法

中蜂囊状幼虫病囊状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病之一。往往易与其他蜜蜂幼虫病混合暴发,分辨不清,造成误诊。尽管不同的幼虫病害其症状不同,但最易于攻击的对象是幼虫,尤其是受伤冻或发育不良的小幼虫,这是共同点;不同的是其传染源不尽相同、其症状与危害程度不同。其症状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极易混淆,但只要仔细观察定能区分。养蜂人员经常将各种不同病源引发的烂子病总归为中囊病,分不清病因,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不能对症下药,没任何疗效。因此,辨别病原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在治疗中囊病的实践中发现中囊病的发生与蜜蜂其他烂子病有着一定的相联关系。往往弱小蜂群中保温、防暑降温不良、环境潮湿、易受巢虫侵扰等因素导致蜜蜂幼虫受伤、营养不良,对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适应性差,容易发生疾病;而囊状病病毒虽然潜伏在健康的工蜂体内,但不会发病。一旦都天气和蜂群状况有变,任何疾病随时随地都可感染发生;弱肉强食,蜜蜂病虫害首先选择弱小蜂群或亚健康的蜂群入侵,在营养不良、受伤的幼虫身上感染暴发;继而引发欧幼、囊幼病。因此,饲养强群,培养健康蜜蜂,保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是养好蜂、防治疾病的基本措施和长期举措。

在用药物治疗中囊病的实践中发现,往往是越治越重,毫无作用。相反,个别群发生病情,通过紧脾缩巢或大流蜜开始,箱内饲料充足,蜜压子现象出现,病群会不治而愈。对养蜂造不成大的危害。这说明做到蜂多于脾与饲料充足,就会有效地限制蜂王产卵,减少工蜂的哺育量,少育虫、育好虫,同时相应的控制了病源的进一步扩大,无形中密集了群势,增强了蜜蜂的清巢能力、提高抵抗力,就会控制病情的扩大与蔓延。进一步结合囊状病毒只感染幼虫这一特定对象的特点,举一反三,采取人工限制蜂王产卵、换王等人工或自然断子的措施,杜绝病毒传染的媒介-小幼虫的产生,减少感染源,抽脾紧脾,密集群势,提高蜜蜂的哺育质量,就能有效的防治中囊病。因此,人工断子措施,是防治中囊病的重要环节。

中囊病的发生与季节性气候有关。在甘肃中囊病多发于春末夏初时期(5~6月),这主要与当时气候变化和蜂群发展进程有关。此时大多数蜂群正处在新老蜂交替更新的关键时刻,群势显著下降至低谷状态。然而,此时外界山桃、柳、榆、油菜花开,繁蜂蜜蜂源不断,刺激蜂群产卵冒进,蜂群内子脾面积迅速扩大,尤其是以小幼虫脾居多。此时一旦遭遇低温寒潮天气来临,蜂群势必产生应急效应,遇冷聚结缩小蜂团,保温护脾面积大大减少,使处于子脾边缘的幼虫受冻挨饿,受到伤害,抵抗力下降而率先发病。轻者冻伤幼虫,被蜜蜂清理即可痊愈;重者进一步感染欧幼病,使用抗菌素消灭病菌,清除污染,再育新蜂;若感染中囊病,使用病毒灵只是杀灭病毒,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感染,扩大疫情,而对感病幼虫无任何治疗作用和意义;无论是何种蜜蜂病症,发病都与蜂群群势、蜜蜂体质及抵抗力有关;治病是防止病情扩大,而不是治愈病蜂、感病幼虫,因为蜜蜂的得病率等于死亡率。蜜蜂烂子病如同果树霜冻,会因不同区域气候环境条件而变,受蜂群状况、群势、管理水平影响,其受害程度不同,是对蜂群综合势力的检验。因此,强化饲养管理,养强群是防治囊状幼虫病,提高蜜蜂抗逆力和适应性,预防蜂病发生的日常工作。

中囊病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易发生。并与不同年份的低温与降水量相关,有明显的气候特征。在低温多雨的年度发病较频,范围较大;在干旱年度较少;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流域发病程度不同,这与其小气候相关。如徽县的城关与榆树、舟曲的博峪岔路沟与阿路沟无论是传统蜂巢,还是活框蜂箱饲养的蜜蜂,在不同区域都会同期发生囊状病,不同的是二者前者中囊病发生度较高,而后者又很少发病或不发病,这不仅与小环境有关,并而且和其饲养管理措施密切相关。对于因气候异常引起的中囊病,更加注重饲养管理,化解囊状病发生的环境条件和因素。

从蜂群管理角度来讲,囊状病多发在蜂群恢复发展阶段,天气状况不稳定,往往遭遇寒潮降温天气过程,对蜂群繁殖极为不利。若管理得当,加强饲养,保持群内蜜粉充足、湿度较低、保温良好,蜂脾相称,群势较强,中囊病一般不会发生,即使发生,危害性有限。

中囊病的发生与蜜源相对缺乏有关。中囊病总是发生在大流蜜的前夕,繁蜂正盛时期,有限的繁蜂蜜源难以维持蜂群繁殖对蜜、粉饲料的需求,加之不正确的管理措施会导致群内缺蜜少食,遭遇极端天气的来袭,往往会致使群势小、成蜂少、子脾大,缺少食料和保温不良的蜂群率先发病。由此看来,养强群,保持群王好、蜂多、蜜多、脾新,蜜蜂健康,

二、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措施

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采取以选育抗病选种,育王、更换蜂王,强化饲养管理,养强群,保持蜂脾相称,预防性喂药与断子清源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来看,囊状幼虫病病毒感染初期只是1~2日龄幼虫感病。这时是治疗囊状幼虫病的最佳时期,但因往往处于感染发病的第一阶段,感病幼虫没有明显的外表症状,与健康幼虫相似,若不进行仔细详尽的生理学检查,很难发现小幼虫已经感染,而丧失了控制病毒传播蔓延的良机。从囊状病病的传播途径来看,初步感染时,由于内勤蜂也很难分辨感病幼虫而继续饲喂,造成病毒的感染范围扩大,程度加重。当症状明显出现时,往往处于无可救药的第三、四阶段。此时,若采取饲喂清热解毒的中草药,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再用带药的糖浆饲喂或喷脾治疗,往往会刺激蜜蜂产生应急反应,扩大传染,适得其反,越治越重。这正是治而不愈的根本原因。往往经验欠缺者,烂子、巢虫、囊状、欧洲幼虫病从症状上分辨不清,不能对症下药,往往用抗菌素治疗病毒性疾病,不起任何作用。从蜜蜂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实践经验来看,蜜蜂幼虫的感染率等于死亡率,治疗的目的是防止扩大传染,阻断传染源,而不是治愈感病幼虫。对细菌性病害通过饲喂抗菌素可以控制传染源的扩散,减少病性加重;养蜂者不注重预防,往往是发生治病,思路与观念不对,措施不力;习惯于发病治病,无病不防的传统观念,缺乏预防蜂病的常识,对囊状病采用喂药治疗不但徒劳无功,往往还会扩大传染范围。就如同人们在对待感冒病毒的防治效果,输液、打点滴作用不大一样。只能浪费防治的有利时机与医疗资源。在实践中只有采取囚王断子,杜绝蜂王产卵,斩断患病幼虫的控制再度传染措施,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走“选育良种,断子消源,强化管理,培育优质健壮蜂子、饲养强群原则”的综合防治之路。

1.遵循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医疗方针,从增强蜜蜂体质入手,培育健康无病的蜜蜂,提高蜜蜂的抗病力;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和养蜂管理规定,采取预防性喂药防治囊状病的综合措施;将囊状病扼杀于萌芽状态,始终保持蜂群处于健康状态。

2.选育抗病品种是增强蜂群抗囊状病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措施。就目前而言,治疗中囊病还没有特效药。因此,推广蜜蜂人工育种技术,选育抗病品种,提高蜂群本身的抗病力,采取人工育王、换王措施是防治中囊病的有效途径。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蜜蜂繁殖质量,增强抗病力的预防病害发生的关键举措。囊状病的发生与气候、蜜源、蜂群状况,尤其是蜂群管理措施密切相关。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措施,采取保温防潮、饲料充足,保持巢内干燥,温湿度稳定,就有利于囊状病的预防。中蜂有冷聚热散的特性,遇冷结团,会引起蜜蜂往中心巢脾移动集中,导致边脾蜜蜂幼虫受冻,遇热散团,若通气不当,造成幼虫伤热,发生烂子,处理不当,进而引发囊状、欧幼病等;又中蜂鼓风排湿方式,会造成巢内湿度大,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引起囊状病的发生和传播。采取保温或增设箱底纱窗通风、让蜂箱前低后高放置排湿,可大大减少中囊病的发病机会。只有加强管理,改善蜜蜂的生活环境,才能培养健康蜜蜂。而这才是防止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和中心工作。

4.提高蜂群管理技术,饲养强群,培养健康蜜蜂,保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是养好蜂、防治疾病的基本措施和长期举措。强群有很多优势,具备各日龄的蜜蜂,数量多、哺育力强、幼虫质量高,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强,不但生产性能好,而且蜜蜂抗病力强,清巢力好,蜂群不得病或发病轻。饲养强群是对养蜂技术水平和成果的检验。是落实预防疾病的关键。

5.保持蜂群王好、群壮、蜜足、脾新,是饲养强群的基础。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应用蜂群管理措施是养好蜂群的关键所在。用好王、养种王换王,不仅是饲养强群的主要措施,也有培养健康优质蜜蜂,提高蜜蜂抗逆力的重要因素;配合其他管理日常管理措施,在中蜂养殖过程中,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优化蜂群生存的环境良好、稳定,以适当的管理措施来化解不良气候环境对蜜蜂的影响,培育优质健壮蜜蜂、养强群是预防一切疾病的根本任务和日常工作。

6.当出现发病苗头时,辨别病原、病因,是治疗囊状病的前提和关键时机。分析病因、明辨病原,对症下药,控制病情蔓延;采取紧脾密集群势、保持蜂多于脾,加强保温等措施,尽可能的切断病毒传染途径,减少病毒的传播,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减少幼虫数量,提高育虫质量和蜜蜂的抗逆力,对治疗中囊病至关重要。

7.断子治疗,是防治中囊病的重要环节。蜜蜂幼虫是囊状幼虫病病毒的最佳载体。失去活体幼虫这一良好载体的病毒,其毒力与感染力势必锐减。蜂群经过长时间的断子,重新哺育,其哺育质量和幼虫的免疫力显著提高和增强。通过更换新王,清除感病子脾,蜜蜂重新造脾哺育,造成蜂群断子,哺育蜂休整,减少了病原数量,提高了哺育质量,有效地控制囊状病发生发展的链条。因此,采取断子治疗措施是治疗中囊病的重要环节。

8.药物预防和治疗必须与缩脾紧蜂、保温防潮、育种换王、断子治疗等管理、预防与治疗措施有机结合,综合防治才能发挥出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不能固步自封,各自独立、只选择其一措施。否则,效果大减或无效。采用清热解毒、镇静、镇痛的中草药和病毒灵等西药制成糖浆发病前后喂蜂可预防和治疗中囊病。

猜你喜欢

群势蜂群幼虫
弱群自然合并的启发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五种环保型农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
诠释蜜蜂中毒的诸种“怪象”
不同中蜂群势产子育虫数量调查及运用
“蜂群”席卷天下
如何处理好分蜂与产蜜的关系
小麦胚芽作为意大利蜜蜂春繁期饲料蛋白源的研究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改进gbest引导的人工蜂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