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急疹

2017-01-15杨丽琪,毛桂龙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皮疹病原抗体

幼儿急疹

杨丽琪1毛桂龙2

(1.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儿科,辽宁 抚顺

113008;2.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儿内科)

文章对幼儿急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内容进行介绍。

幼儿急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幼儿急疹(ES),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其临床特征为高热3~5 d后,热退疹出。本病病原、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等研究已较为明确,近些年对本病的研究及报道已较少。本病是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相近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统称,病程有自限性,大多预后良好,但病名常引起家长的恐慌及过度关注,故已有许多学者主张取消“幼儿急疹”这个疾病名称。

1 病原和流行病学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幼儿急疹的最主要病原,属疱疹病毒β亚科。HHV-6分为A、B两型,引起发病的绝大多数为HHV-6B,极少为HHV-6A;另约10%的患儿为HHV-7感染引起;其他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和B型、埃可病毒16型、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HHV-6可能经多种途径传播,通过唾液发生水平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尽管有垂直传播的血清学方面证据,但很少见到先天性感染的报道;母乳喂养不是HHV-6的传播途径。因HHV-6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故初生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新生儿体内IgG抗体阳性率可达70%~95%,3~7个月时降至最低点,故6月龄为易于发生原发感染的时间。需要说明的是,HHV-6原发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激活,引起再感染。HHV-6的激活机制尚不清楚,另外,患儿感染后,抗体存留时间较短,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故幼儿急疹可多次发病,每次发病病原可相同,也可不同,但原发性感染多为HHV-6。

本病春秋季发病较多,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为散在发病,90%发生于<2岁的婴幼儿,其中大多数<1岁发病。

2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周,平均10 d,多无前驱症状。

2.1 发热期 常突然发生高热,体温多在>39.0 ℃,高热初期约5%~10%的患儿可发生热性惊厥。患儿常伴的症状和体征为咽、扁桃体轻度充血及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症状常较轻微,与发热不对称。患儿除有食欲不佳外,一般状态常无明显改变,但也有少数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咳嗽、流涕、耳痛、眼睑水肿、前囟隆起、腹泻等,极少数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2.2 出疹期 发病3~5 d后体温骤退,皮疹一般在发热缓解后12~24 h出现,皮疹为玫瑰红色斑丘疹,散在,直径2~5 mm不等,压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通常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以后逐渐蔓延至四肢近端。皮疹持续约2~4 d后逐渐消退,疹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没有脱屑和色素沉着。部分患儿早期软腭处可出现特征性红斑。皮疹一般不痒,不影响患儿状态,可自行消退。

3 诊断及检查

本病在发热期诊断比较困难,因多数患儿就诊于发热期,临床表现与其他常见发热性疾病十分相似,很难区分,且患儿一般状态良好,门诊很少进行详细的病毒学检测,以常规检查为主。一旦高热骤退,随后出现皮疹,再结合患儿年龄及一般状态,即很容易建立诊断。

本病确定诊断主要依靠血清抗HHV-6和抗HHV-7抗体的检测,也可进行病毒分离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病毒DNA,一般在发病3 d内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唾液分离HHV-6或检测病毒抗原与基因以及HHV-6特异性IgM抗体。IgM抗体一般于感染后5 d产生,可持续存在2~3周。

血常规:ES患儿血常规在发病1~2 d后,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出疹以后则明显减少,而淋巴结计数增高,最高可达>90%。

其他辅助检查:除病原学及常规检查外,一般病例无需特殊检查,考虑有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患儿,必要时可完善胸部X线,心电图、头部磁共振、脑电图等相关检查。

4 鉴别诊断

本病需考虑与肺炎球菌脓毒症及麻疹、风疹、腺病毒、肠道病毒感染、川崎病等进行鉴别,因这些疾病早期发热期表现常缺乏明显特异性。

其中与风疹鉴别较为重要,因两者皮疹情况相似,但风疹发热温度往往不高,发热的同时出现皮疹,常于发热1~2 d后开始出疹,并于1 d内出齐,且伴有耳后和枕部淋巴结明显肿大,疹退后可有细小脱屑,无色素沉着。

5 治疗

因本病除发热外,一般症状较轻,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

5.1 对症治疗 对有高热的患儿可给予物理降温及退热剂,哭闹烦躁的患儿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惊厥患儿应予及时止惊处理。

5.2 一般治疗 轻症患儿可卧床休息,给予适量水分和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对患儿疾病恢复有利。

5.3 抗病毒治疗 对极少数存在免疫缺陷的婴幼儿或者严重病例(如合并肺炎、脑炎、爆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血液系统异常等),需抗病毒治疗,但尚无疗效确切的抗病毒药物。目前认为更昔洛韦、西多福韦、膦甲酸钠对HHV-6感染具有疗效,疗程2~3周,西多福韦和膦甲酸钠对HHV-7感染有效。

5.4 其他 对于其他明确由病毒引起的ES重症病例,需选择相关有效的药物治疗;对合并细菌及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根据病情选择有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6 预后及预防

该病有自限性,预后良好,很少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有报道称HHV-6感染可引发非嗜异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爆发型肝炎、急性肝衰竭、噬血细胞综合征、器官移植后感染等疾病,目前仍有部分疾病虽怀疑与HHV-6感染有关,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 d。本病传染性不强,预防措施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R725.1

A

1672-7185(2017)06-002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6.009

2017-05-08)

猜你喜欢

皮疹病原抗体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RF、抗CCP抗体、抗APF抗体、抗AKA抗体、抗MCV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