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7-01-14尚忠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班组

尚忠学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

尚忠学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依据用药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情况,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28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80.00%;替罗非班组显效46例, 有效11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00%;替罗非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9.56±3.42)s和(60.51±20.41)%, 替罗非班组分别为(29.54±3.56)s和(61.73±20.65)%;治疗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4.28±0.86)s和(30.22±10.86)%, 优于对照组的(30.54±0.56)s、(42.73±11.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再发心肌梗死, 有1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33%;替罗非班组仅有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 1例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有2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 1例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 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且出血等不良反应轻微, 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

盐酸替罗非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效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常见严重心血管疾病,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 导致冠状动脉进一步出现狭窄、闭塞等不良事件, 并促使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心肌梗死的一种综合征, 后果严重, 患者预后差[1]。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可逆性拮抗剂, 可将血小板聚集最后共同通路阻断, 对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进行抑制而发挥抗凝作用, 预防血小板血栓形成,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2]。本研究分析了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对象, 依据用药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 各60例。替罗非班组男33例, 女27例;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59.95±7.46)岁。对照组男34例, 女26例;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59.26±7.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200 mg嚼服, 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 1次/d维持口服。

1.2.2 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盐酸替罗非班以10 μg/kg剂量在3 min内进行静脉推注, 后以0.15 μg/(kg·min)速度静脉滴注, 维持治疗48 h。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28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80.00%;替罗非班组显效46例, 有效1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00%;替罗非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情况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9.56±3.42)s和(60.51±20.41)%, 替罗非班组分别为(29.54±3.56)s和(61.73±20.65)%;治疗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4.28±0.86)s和(30.22±10.86)%, 优于对照组的(30.54±0.56)s、(42.73±11.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5例再发心肌梗死, 有1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33%;替罗非班组仅有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有1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 1例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有2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 1例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血栓作为病理基础的综合征, 其包含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4,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表面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在于血小板激活、聚集和黏附, 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病理基础为血栓形成, 因此目前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取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方法[6,7]。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常见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但无论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 均仅可将血小板活化过程一个通路阻断而发挥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而盐酸替罗非班可对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 可将血小板聚集和交联左端, 对血小板功能进行强效抑制[8-10]。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结果显示, 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28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80.00%;替罗非班组显效46例, 有效11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00%;替罗非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9.56±3.42)s和(60.51±20.41)%, 替罗非班组分别为(29.54±3.56)s和(61.73±20.65)%;治疗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4.28±0.86)s和(30.22±10.86)%, 优于对照组的(30.54±0.56)s、(42.73±11.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再发心肌梗死, 有1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33%;替罗非班组仅有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 1例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有2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 1例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确切, 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 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且出血等不良反应轻微, 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

[1] 李文静. 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及效果. 医学综述, 2014,20(1):190-192.

[2] 孙月玲, 苑淑丽, 孙波, 等.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中国医药,2014, 9(8):1102-1104.

[3] 罗亚玮, 高阅春, 马小虎, 等. 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 2015, 10(8):1096-1100.

[4] 赵定学, 刘文宝.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4例. 河南中医, 2015, 35(9):2084-2086.

[5] 苏运星. 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出血风险分析. 中国处方药, 2016, 14(5):82-83.

[6] 李岳.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16):1572-1574.

[7] 王喜福, 叶明, 王鑫, 等.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低中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 2013,8(7):884-886.

[8] 廉秋芳, 吴朝, 李晶晶, 等. 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5,30(12):1455-1459.

[9] 许勇.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22):41-42.

[10] 柯海燕, 孙建辉, 杨晓宇, 等. 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3):253-2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57

118000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症状消失, 体征消失, 无出血事件发生, 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 出血不良反应轻微;无效:病情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统计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情况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7-09-04]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班组
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