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昏迷高热伴血肌酶血肌酐升高病案

2017-01-14吴劼扬吴国伟徐文君郑卫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4期

吴劼扬 吴国伟 徐文君 郑卫华 詹 莹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开化县中医院 浙江 开化 324300

病例讨论

昏迷高热伴血肌酶血肌酐升高病案

吴劼扬1吴国伟2#徐文君2郑卫华2詹 莹2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开化县中医院 浙江 开化 324300

昏迷 高热 血肌酶 血肌酐 中医药疗法 病例讨论

1 病史摘要

刘某,男,77岁,住院号:33011,农民。因“发现意识不清3小时”于2012年5月11日17时10分入院。患者当天上午8时许外出干活,一直未归,3小时前被人发现昏倒于田中,当时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无呕吐,无二便失禁,无抽搐等,全身发烫,无汗,急运送回家后拔打120急救电话后送至县人民医院就诊。急诊予以头颅CT口头报告示:左侧颞叶脑软化灶,老年性脑改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QT间期延长;血生化示:磷酸肌酸激酶(CK)3138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7U/L,血肌酐(Cr)312μmol/L。予以气管插管后,送至我院急诊,诊断为“昏迷待查,热射病”收住院。病来意识不清,精神软,未进食,未睡眠,二便未解,体重改变不详。患者20年前有脑外伤史。入院查体:脉搏133次/分,呼吸37次/分,血压184/114mmHg,体温39.3度,深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分:睁眼、语言和运动三方面均为1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32分。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左瞳孔0.2cm,右瞳孔0.3c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压眶反射存在,右侧无反应,胸部及四肢可见多处皮肤红斑,部分有水泡并破溃,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33次/分,心律齐,心音中等,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略隆,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未闻及。四肢肌张力低,肌力不能查,双下肢无浮肿,对疼痛无反应,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除上述检查结果外,查血常规示:红细胞4.24×1012/L,血红蛋白124g/L,白细胞7.28×109/L,中性粒细胞48%,血小板83.3×109/L,CRP10.6mg/L。舌红、苔黄燥,脉数。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补液,应用冰毯快速降温。机械通气,应用乌斯它汀针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泰特针抗氧化,制酸护胃,应用糖皮质激素、能量支持等综合治疗。行床边持续血液净化系统(CRRT)治疗,控制体温,清除炎症介质及毒性代谢产物,维持内环境稳定。予以胃管灌入安宫牛黄丸。

2 讨论

该患者病史特点: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田间劳动时因“发现意识不清3小时”入院。入院查体:脉搏133次/分,呼吸37次/分,血压184/114mmHg,体温39.3℃,深昏迷状态,GCS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32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左瞳孔0.2cm,右瞳孔0.3c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压眶反射存在,右侧无反应,胸部及四肢可见多处皮肤红斑,部分有水泡并破溃。综合辅助检查,支持诊断:①昏迷原因待查,热射病,脑梗死待排;②急性肾衰竭。

鉴别诊断:①脑出血:发病年龄多较高;多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史;多数病人表现为意识清或有偏瘫、失语等体征较明显;CT早期即可发现高密度灶,目前不支持。②脑栓塞:突然起病,于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达高峰;部分病人有心脏病史或骨折、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多有一过性意识障碍;CT早期正常,24小时后出现低密度。③脑膜炎:病前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史或流行地区接触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痛、呕吐、神志、精神改变、抽搐等脑实质损害症状及体征;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头颅CT、MRI可提示病变部位,脑电图出现非特异性改变。

本案患者深昏迷伴有高热,有高温环境下工作史,实验学检查示: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肌酐、尿素氮、LDH、CK、CK-MB增高,存在酸中毒,血液浓缩,肝肾功能损害,复查头颅CT未见明显脑出血灶及大面积脑梗并发灶,应诊断为热射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上应予以床边血液滤过,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抗氧化,制酸护胃,能量支持,可加用纳洛酮促醒,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体温,维持内环境稳定。同时应警惕肺部吸入性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从临床表现看,本病当属中医学温病之暑厥范畴。暑热之时,行走暑地,暑邪入侵,伤人肺金,窒塞气机所致。犯“卫”则发热头痛无汗,头项强直;入“气”则高热口渴,有汗热不解,头痛剧烈,神倦或烦躁不安;入“营”则心肝俱病,神昏痉厥;入“血”则伤津劫液,耗血动血,吐出咖啡样血液,以及由此而出现呼吸不整,内闭外脱。然暑为阳邪,易化热化火,伤人最速,往往卫分未解,已传气分,出现卫气同病,气分之热未解,又窜营分,热陷心包,而致气营两燔,甚至营病及血,营血同病。本病患临床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三大主症,舌红、苔黄燥,脉数为暑温邪毒内犯肺胃心肝,热痰风弥漫三焦、脏腑经络之象。其突出的病理演变是:高热可引起抽风,炼液生痰,痰盛可致昏迷,热、痰、风相互转化,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若邪甚正虚,则致内闭外脱,热、痰、风三者充斥三焦,正不胜邪,极易出现气息断续、脉微肢厥等危象。若暑邪夹湿,湿性黏滞,暑湿熏蒸,热陷心包,内困中焦,蒙蔽清阳,可出现头痛如裹、热势不扬、胸闷呕吐、昏迷不醒等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判断其属阳闭之证,故予以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方中牛黄、犀角和麝香为主药;牛黄性凉,能清心及肝脏之热、透达包络之邪,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犀角性寒,主清心肝实火,能解心包热邪,并能入营血而解血中热毒;麝香芳香开窍、通达经脉。这三味药配伍具有清心、通脉、开窍、醒脑之功效。黄连、黄芩和栀子是方剂中的辅药,而且也是方剂中清热降火的要药。黄连能清心火,黄芩以清上焦火为主,山栀子除能泻心火之外,尚能清三焦火热。此外,其中的郁金能清热开窍,冰片能清心宁神,雄黄涤痰解毒、朱砂、珍珠、金箔镇静、安神。

本病后期,由于长期高热、抽风、昏迷,导致伤气耗阴,病久则气血营卫失调,筋脉失养,或余邪未清,风痰留阻络道,而产生不规则的发热,肢体震颤,神识不慧,痴呆,失语,吞咽困难,四肢强直性瘫痪等症状。若日久不愈,脏腑、经络难以恢复功能,延至终身病残的后遗症。所以理当注意病机周转。疾病后期出现舌红绛、苔少,脉细等气阴两虚之证,故予以生脉散加味益气养阴,考虑加西洋参生津大补元气;麦冬养阴;五味子敛津;陈皮理气;白术健脾。另加山茱萸肉涩精气固虚脱,强调山茱萸救脱之力,较人参、白术、黄芪更胜,配入生脉散中,使益气生津固脱之力更捷,从而使阳气、阴液得以及时恢复。

3 后记

根据讨论结果,患者服用安宫牛黄丸(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3g/丸,国药准字Z33020260)每日2次,每次1丸,温水化开,鼻饲。7天后,意识转清,精神软,对答部分切题,查体:口唇部、右背部、右臀部及右侧肢体可见多处皮肤破溃,已结痂,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心率90次/分,心律齐,心音中等,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略膨隆,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稍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舌红绛、苔少,脉细。气阴两虚之证明显,故予以益气养阴法,方用生脉散加味:麦冬、山茱萸肉各30g,五味子、陈皮各10g,西洋参、白术各15g。服用7剂后,患者自觉乏力口干等症明显改善,于2012年5月28日痊愈出院。

2014-10-24

# 通讯作者:吴国伟,E-mail:kh2200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