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隆阳区生猪规模养殖现状及对策

2017-01-14杨自芹盛继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畜牧工作站6780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隆阳区猪场养殖场

杨自芹 盛继春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畜牧工作站 678000)

浅谈隆阳区生猪规模养殖现状及对策

杨自芹 盛继春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畜牧工作站 678000)

近几年来,隆阳区在国家养猪发展政策扶持的推动下,标准化规模养猪发展迅速,生猪养殖已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生猪规模养殖要充分利用先进养猪生产工艺,从而达到生产优质、无污染和健康的猪肉产品,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隆阳区养猪生产取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但仍然存在一些不易忽约因素,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生猪;规模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隆阳区;保山市

隆阳区是云南滇西农业大区,生猪产业一直是隆阳区的支柱产业,其标准化规模养猪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隆阳区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隆阳区畜牧扶贫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隆阳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生猪产业的绿色安全、增效、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1 隆阳区生猪养殖的区位优势

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98度43分~99度26分,北纬24度46分~25度38分,东北边隔澜沧江与大理相望,南边和保山市的施甸、龙陵县相连,西边以高黎贡山脊与腾冲县为界,北边顺怒江而上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毗领。总面积5011km2,目前,人口总数达94万。隆阳区气候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加之低纬度高海拔和海拔高度差异较大的复杂地形,使隆阳区形成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终年常绿。优越的立体气候,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给隆阳带来了立体农业之利,素有 “滇西粮仓”之称,同样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2 隆阳区生猪规模养殖的现状

自2007年以来,国家省市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畜牧业生产发展。隆阳区按照相关精神要求,实施生猪规模养殖建设项目、生猪规模养殖合作社 (小区)建设、能繁母猪补贴以及能繁母猪保险等项目,通过政策拉动,项目带动,全区以生猪规模养殖发展速度较快,通过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 (小区)建设项目、特别是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已实施9年,对上海万谷永坤实业猪场、永坤万头猪场、山田万头猪场、勤丰万头猪场等为代表的223个规模猪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内容包括圈舍、自动化投料设备、粪污处理设施、防疫设施等,达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雨污分离、消毒设施齐备、无害化处理设施等标准化建设。使隆阳区生猪规模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标准化养殖程度大幅提高,2016年,全区有生猪养殖专业示范村123个,有年出栏100头生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户)364个,其中:出栏100~499头的有73个、出栏500~999头的有237个、出栏1000~2999头的有38个、出栏3000~4999头的有7个、出栏5000~9999头的有7个、出栏10000头以上的4个,据畜牧部门统计规模化养殖率达35.09%。实现畜牧业产值达32.61亿元,同比增长4.52%,其中:生猪产值达20.74亿元,同比增长4.54%。生猪存栏112.37万头,同比增长3%;出栏肥猪161.7万头,同比增长5%。实现肉类总产量15.26万t,同比增长4.52%,其中:猪肉产量12.31万t,同比增长4.5%。同时全区生猪良种率、外销数有了质的飞跃。从2007年实施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共建立了5个县级供种企业,年提供优质长大二元母猪9000头,有16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完善了人工授精精液配送网络点,生猪人工授精覆盖全区19个乡镇,良种覆盖率达到90.2%。2016年以杜长大为主的良种生猪饲养比例达72.1%,区内有活跃的生猪外销大户31户,年外销生猪达48.6万头。全区有大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1个,容量600m3,可年处理病死动物300多t,其他无害化处理池195个。

3 生猪规模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规模养殖户管理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除隆阳区7个较大规模养殖企业以外,其他养殖户主要以家庭养殖模式,从事规模生猪生产的从业者年龄层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懂技术、善管理者比例不到50%。对市场预测准确度低、规避风险能力差、新技术应用推广慢,直接影响隆阳区生猪产业进一步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3.2 产业化程度不高

全区缺乏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品牌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滞后,畜牧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不完整。目前全区生猪产品加工企业中,仅有城区2家生猪屠宰企业和乡镇15个屠宰点,均属小规模初级加工企业,主要满足自给自食,生猪绝大多数是以活猪的形式外销周边地州、外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不高,受市场冲击较大,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养猪专业合作社大多只有松散联合,缺乏统一行业管理、合作社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养殖户利益等方面还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3.3 扶持机制不完善

隆阳区养猪总量相比全省来看,总体规模较小,难以争取较大的养殖项目,尽管国家启动实施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但扶持面小,且投资额度较少,加之地方财政配套制度不到位,也制约了规模养殖的发展。

3.4 疫病防控难度大

由于隆阳区毗邻缅甸边境大通道,牲畜及其产品流动频繁,部分养殖户引种频繁,现在的动物疫情复杂多样,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威胁日益严重。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畜牧产业发展,加之部分养殖户疫病防控程序不到位、质量不高,疫病风险严峻,疫病在部分养猪户及企业时有发生。

3.5 猪场规划建设不合理,配套设施简陋

过去几年大多数规模养殖场建设未进行规划设计论证,选址随意,有些养殖场建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人员密集的村庄,人员流动性大,外来车辆多,场舍设施投入少。达不到科学生产和动物防疫要求,为动物疫病传播途径提供了便利,易暴发疫病,且难以控制。

3.6 养猪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全区只有万谷永坤公司建有一个1000m3的沼气,用于污水处理利用,隆阳区良种试验场建有一套自动污水处理设备,污水三级沉淀处理猪场有11个,其他猪场大多只有一个沉淀池处理。隆阳区生猪养殖发展处于传统分散向规模养殖过渡期,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相差甚远,分散养殖及2012年前建有的猪场粪便无害处理落后,目前大多数采取集中堆积处理方法简单不彻底,猪尿和污水只经过简单过滤处理,规模猪场污水处理达标率只占到33%,还有个别养猪场环境意识淡薄,将畜禽养殖废弃物向水体排放、倾倒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养殖区域环境状况比较恶劣。而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成本高,养殖户难以承受,猪粪和污水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畜牧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治理与发展任务艰巨。

4 对策与建议

隆阳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从立足生态建区,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科学制定规划、落实环保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执法等工作,积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目标出发,以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发展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完善基础设施,改善防疫条件,规范生产行为,推广先进技术,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

4.1 对新建规模养猪场实施严格的区域规划

首先对新建设的规模养猪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养殖区域,统筹安排畜牧用地。把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养殖作为主推方向,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引导生猪养殖向土地资源丰富、防疫屏障良好、远离居民区的山区、林果地转移。逐步分布到自然资源丰富的西邑、瓦渡、丙麻、蒲缥、杨柳、潞江、芒宽等林果主产乡镇发展生猪产业。其次对新建养猪场时要严格审批,统一规划,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实现 “猪、沼、果”,“猪、果、林、(茶)园”种植利用养殖模式。实现从传统农业 “猪-废物排放”的生产过程向 “种植-猪-废物资源转化 (沼气发电)-猪利用或种植”良性循环生产“变废为宝”模式,即因地制宜利用本地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压力,实行生态养殖,促进农村养猪场环境综合治理。

4.2 加大对现有规模养殖场的改造力度

加强对具有一定规模猪场的升级改造,按照 “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组织生产,应用科学的房舍结构、生产工艺,实现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使其达到保温隔热,冬暖夏凉;自动饮水,自由采食;干清粪,雨污水分流,零排放;节能降耗,绿色环保,资源得到再利用的标准。从而提升全区规模养猪达到标准化、生态化水平。

4.3 继续加大规模化猪场扶持力度

一是继续争取项目扶持,落实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和补贴等项目的实施中,将重点用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升级改造。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 “公司+农户”等形式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 “五统一”的运作模式,即 “统一提供种猪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提供技术、统一回收商品猪”。三是积极扶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四是要进一步对良种推广、养猪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开发等进行专项扶持。

4.4 实施隆阳生猪品牌战略

近几年来隆阳区生猪外销周边各地州市及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等地,深受人民喜欢。2016年10月隆阳区成立互联网 “活猪交易中心”,拓宽与大中型城市、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大型生猪交易市场加强联系,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实现订单生产。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畜产品的品牌,创建隆阳区优质无公害生猪品牌。

4.5 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结合隆阳区实际,严格推行国家农业部禁养、限养区域化定方案,调整、转移养殖空间,合理优化规模养殖生产布局,推进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清洁生产综合技术,把生猪排泄物污染防治作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内容,对规模化猪场必须突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建立环境评价、防疫审核等养殖业准入机制;对现有规模养猪场要分别情况进行污染整治,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制度;大力推广适度规模养殖,实行家庭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干粪堆积发酵后还田种植,污水厌氧发酵后入田肥粮、果、树、草;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沼气配套、有机肥加工利用、生物发酵垫料减排、使用环保饲料等综合防治措施。

4.6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隆阳区要加强区乡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完善服务机制,为养殖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和信息服务;加强乡村动物防疫员、畜禽繁育员、养殖场业主的培训,提高生猪养殖水平;加快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标准化养殖、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动物卫生执法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检疫、监督、执法、可追溯管理、无害化处理、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督导执法。

5 小结

近几年来,隆阳区规模养猪生产发展在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养猪人的努力探索,规模养猪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一些较好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隆阳区规模养猪生产发展的思路、方式,提高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生态建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生猪规模养殖要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提高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保持生猪养殖业协调、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产形式。为全区打赢扶贫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隆阳区猪场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隆阳区总工会:牵头举办春季招聘会
隆阳区总工会:“助推脱贫攻坚·爱心企业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