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17-01-14

种业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联合攻关种业农药

要闻

农业部预计2017年夏粮面积与2016年持平略减

农业部近日预计,2017年将实现夏粮面积4.1亿亩,与2016年持平略减;2017年粮食面积稳中略减。其中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保持稳定,籽粒玉米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面积继续调减1000多万亩,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和优质饲草等作物面积增加。

(央广网)

许为钢代表建议设立“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项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研究员近日建议,由中央财政出资,在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立相应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项资金”。

许为钢代表说,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也是我国粮油等农产品重要的加工和贸易中心。河南农业产业近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重要的就是得力于技术提升,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河南省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也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技术突破、技术融合深化、技术应用等过程,并逐步成为引领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推动着学科、行业之间的广泛交叉和融合,对河南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迈进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为钢代表认为,由中央财政出资,在我国农产品主产区设立“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项资金”,不仅可以调动农产品主产省份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协调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还有利于避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产业需求脱节,吸引国内外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流向农业产区,加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最终将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加工与贸易结合的产业功能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

(中国科技网)

2017年种业有哪些“小目标”

品种审定

修订品种审定标准,按照高产品种、绿色品种、优质专用品种、特殊用途品种等进行分类修订。

品种登记

推动出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尽早发布《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与品种登记指南。

展示示范

组织开展区域性新品种展示示范,在31个省(区、市)120个大县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

数据平台

全面整合标签二维码等数据库资源,开发构建种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可追溯查询,保障大数据信息安全。

特色资源

发布一批可供利用的特色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农家品种,以及绿色优质特用资源,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服务。

良种基地

启动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举办区域性良繁基地培训班,为基地颁牌,指导地方加强基地建设管理。

制种大县

扩大制种大县奖励范围,对育制种大县建设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省份进行打分考评,督导相关制种大县基地建设。

产权交易

建立全国统一的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完善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资本力量

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创新政策支撑,推动种子企业做强做专,搭建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平台,提升企业资本实力。

监督检查

以国家级玉米、水稻制种基地、南繁基地为重点,组织开展种子生产基地专项检查行动,严查非法生产转基因、套牌侵权等行为。

(农民日报)

农业部科技部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新发掘优异种质资源一千多份

在农业部日前举办的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部署会上获悉:2014年以来,农业部与科技部组织开展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构建了品种定向改良、分子检测平台,发掘出优异资源1000多份,培育出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亩产超400公斤的高产大豆新品种。

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是抢占国际种业科技制高点的迫切要求,是加快提升民族种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2017年是深化良种联合攻关极为重要的一年,还将培育一批节水5%、节肥10%、节药15%以上的绿色新品种和优质专用、适宜机械化的突破性新品种,快速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育种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力争在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育种理论上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基因组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创新。深化联合攻关体制与机制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破种业科技创新链上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联合攻关信息与资源共享机制、种质资源确权与保护机制、科研成果有条件共享与收益按比例分享机制等。

(经济日报)

山东2017年起补贴水稻农业保险保费

近日,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作用,自2017年起,在全省开展水稻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水稻保险保费30元/亩,保险金额650元/亩,费率4.62%。

据了解,在地方自愿开展并符合条件的基础上,省财政对设区市按东、中、西部地区分别确定补贴资金分担比例,对东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35%、省级财政承担15%,市县级财政承担30%;对中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35%、省级财政承担25%,市县级财政承担20%;对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35%、省级财政承担35%,市县级财政承担10%。对东部地区的荣成、高青、利津、垦利、沂源等5县(市),按照中部地区补贴政策执行,其余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及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按照西部地区补贴政策执行。

(山东农业信息网)

我国农药管理将发生重大变革

业内翘首期盼多年的新版《农药管理条例》在2017年年初终于落地,近日让农药行业为之振奋的消息传来,多年磨一剑的《农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标志着我国农药管理工作和行业发展即将面临深刻调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虽然正式的文本还没有公布,但从透露出的消息和大的政策方向来看,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将对农药管理的体制、制度、措施等进行重要调整,包括将农药生产管理职责统一划归农业部门、取消临时登记、实施农药经营许可、明确使用者义务、加大违法惩罚力度、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健全召回退出机制等,将深刻影响农药行业的走向。

(中国农业新闻网)

河南省化肥用量增幅明显降低

从河南省土肥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河南省化肥使用量增幅明显走低,降至1.4%以下,受监测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64%。

2016年全省深入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初步构建起蔬菜、玉米、苹果等主要农作物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全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近1亿亩次,机械施肥8400万亩次,秸秆还田10546万亩,有机肥施用面积6551万亩次,化肥使用量增幅降至1.4%以下,增幅明显降低,为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打下牢固基础。

据介绍,由于大力推行增施商品有机肥、玉米秸秆粉碎腐熟还田等措施,推广地力培肥综合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深耕深松技术,全省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全省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有63个,受监测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64%,地力持续提升,养分结构渐趋合理,粮食稳产增产基础持续夯实。同时,大力推广测墒灌溉、集雨灌溉、聚水灌溉三大技术模式,在示范区内实现节水、节肥20%~30%,降水利用率提高10%。

会议提出,2017年全省将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增幅控制在1.2%以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到81%。

(河南日报)

猜你喜欢

联合攻关种业农药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国家香蕉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联合体举办美食蕉新品种现场品鉴会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山西省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启动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