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科学传播活动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的效果及分析

2017-01-13项泉

未来英才 2016年13期
关键词:科学社区

项泉

摘要:本文按照回顾过去、梳理当下、展望将来的发展顺序,记录浙江省科技馆四年来联系社区并服务社区,为居民开展科学传播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通过科普辅导员、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及研究生团队共同走入社区,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启发社区民众科学思维、培养其科学生活方式,最后达成受益终身的终身学习习惯。已完成的活动形式:以各类人群年龄样本区分从小到老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从传统传播方式到创新载体的有机结合,从经典内容到亲子形式的初步尝试,从寓教于乐到科学DIY的时尚方式,从量体裁衣到贴近基层专项订制的有效手法。开展中的活动形式:通过大数据调查,把握热点的转移、居民喜好的转变,根据数据精准式设计活动内容,重点如航空航天、食品安全,网络伪科学等,传播方法以新兴的新媒体应用与线下科普表演、科学实验展示、DIY科技制作相呼应。筹划中的活动形式:从增强互动入手,增加居民对科学教育活动的体验感受,参与到设计、开发、评估中,加入如何面对超科学的不良影响、以及科幻电影体裁的赏析与体验尝试,以《科幻电影联盟的形式》为平台,从情节挖掘科学知识点,辅助以实验和解析,并以艺术鉴赏与科学讨论为主题与线索,促进居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与进化,实现其由单向接受知识的受众转化为科学传播链上的重要参与者,使双向传播成为可能。

关键词:社区;科学;对象分析;互动体验;双向传播

世界是平的,地球是一个村,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织细胞。21世纪科技发展迅猛,基层的科学传播也同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个国家和民族其未来的立身之本,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取决于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科技馆作为基础科学教育及科学传播的实体,利用现有资源,联接社区,联系公众,成为科学信息流通的良好平台,为国民提供优质的科普服务产品,为发展国民的终身教育、实施科技开发与创新、培育公众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提供具体保障。从发展趋势上看,科技馆面向社区的科学传播工作是现在和将来应该重视和加强的方向,也是国家落实科普工作的有力执行者。

浙江省科技馆做省一级科学教育基地,面向省内外公众提供科学普及的资源,通过开展丰富的科学活动,开启公众好奇心,搭建科学传播的平台。我馆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杭州市主城区中心地段,周边多成熟的居民社区,近年来,做为探索创新科学普及方法方式,与环西社区建立结对建联的长期合作关系,开始参与活动的人员主要有本馆科普辅导员、继而香港大学生志愿者、科普教育方向的浙江大学研究生都陆续加入。他们走进社区,从科学传播主体到受体,从社区居民各类人群年龄样本着手,区分不同层次人群的知识需求,设计相对应主题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参与,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科技馆的科普资源促使居民接近科学、探索科学,利用形式多样的包涵科学元素的科普活动,引导居民对科学的探究和思考。

一、传统方式,创新载体的有机结合

每年组织环西社区内小候鸟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走进科技馆内欢乐渡节日。由科普辅导员带队,指导小候鸟参观游览,体验互动项目。例如:宇航员失重训练、月球漫步、头脑机能训练、台风过境体验项目、拓朴游戏、古典数学这几项热门展项,带给孩子好奇心的同时也增长了其科学知识。辅导小候鸟体验项目的同时,通过配套科普书籍,我馆人员编辑的动漫丛书《科技馆奇妙夜》,结合重力加速度、引力与质量、莫比乌丝环等基本科学原理,深入浅出辅导讲解,启迪学生科学思维。这是将传统展示与授课辅导相结合的初步尝试,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抓住其好奇心强、关注力短、热情度高,及时接入游戏体验,同时导出科学原理,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的启蒙。邀请居民走入场馆,是为了让他们对科技馆有所了解、有所好奇,有所兴趣,也为我们策划新的活动走进社区打下良好基础。

二、经典内容,亲子形式的初步尝试

我们在已开发的活动项目中,梳理了相关内容,详细解释,主要涵盖两层意思,分别为科学演示展示和科技动手制作。

1、科学实验演示活动。学校寒暑假和春假、秋假其间,学生放假,部分家长也陪同在家,客观上具备了时间条件,因此我们根据需要,设计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参与的科学小实验体验课目。每组实验安排5个家庭,由一名家长陪同一名学生。辅导员首先以授课形式进生讲解,然后按组别发放实验器材,指导各组成员动手展开实验。其间安排提问、解释、交流的互动环节。问题可以由家庭代表发起,也可以由辅导人员发问,目的就是加深对实验原理的探究与思考。实验一《曲面地球展开试验》参与人员:父亲或母亲、学生为一年级以上。指导老师:科技馆辅导员。材料准备:笔、桔子、美工刀。特点:通过常见的生活用品,食物,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辅导儿童初步形成地理空间感,与亲人共同动手绘制小地图,增强安全感和心理接受程度。实验二《奇妙气垫船》参与人员:父亲或母亲,三年级以上学生。指导老师:科技馆辅导员。材料准备:棉线轴、正方形硬纸板、圆形纸、气球、橡皮筋、铅笔、胶水。特点:将浮力、阻力、水的表面张力这些物理概念通过气垫船的制作和模拟航行,诠释和解析给学生,鼓励家长拓展新的知识点给孩子,辅导员在其中扮演引导,启示的作用,激发家庭成员的创造力,达到科学实验的预期效果。

2、DIY科技小制作。这是一个非常受居民大小朋友欢迎的互动项目。因为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参加的人员都有自已的DIY作品带回家,大人和小朋友的成就感和获得感都很高,收到的良好评价多,所以社区人员也建议多开展此类有趣味的活动。项目的主题设计是关于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废物再利用等内容。活动形式是:召集家庭成员组团参与,辅导老师全程跟随指导活动。活动前期通过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将主题内容布置给参与家庭,由成员根据主题设计本家庭作品的样式、选择合适的图案,并将信息反馈给辅导员。科技馆人员再依据反馈情况修订和完善方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过程,完全由家庭团队自行DIY,辅导员只做科学原理的解说和手工技术性指导,以此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深入探究、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启发,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制作一《DIY手工精油皂》,关于环保主题,厨余油再利用。召集5个家庭,学生小学高阶段,材料来源:回收油烟机废油、食用废油和过期剩油,酸碱试剂、水温箱、模具等。包涵化学知识点主要有:油脂+水+氢氧化钠(或其他碱性物质)→皂+甘油。实验技能训练有:淬取、冷凝、过滤、搅拌等。以家庭组团参与,能够按角色分工、协调步骤,合力创作作品,制作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要发挥自已的作用,贡献自已的创意,最后在成果中才能找到自已的影子。一个家庭完成一份手工皂,可以在生活中应用,也可以作工艺品纪念,并收获与学校科学课程相关的化学知识。制作二《DIY彩虹水宝宝》,关于水资源保护主题。参与者设定为六组家庭,学龄前儿童,材料准备:海洋宝宝、玻璃瓶、注射器。主要知识点:光的折射和反射、光谱、水的基本性质。家庭中成人在制作中扮演主要角色,儿童辅助父母,将自已对此自然现象的认知和光线的变化的感知,传递给作品,最终表达出来。制作进行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寻求家长和辅导老师的帮助。儿童的好奇天性和对色彩的敏感通过这个项目能够很好的表达,父母能借此发现孩子性格中不常表现的一面和特质。

三、寓教于乐,科学普及的时尚方式

科学的内容,通过流行或者时尚的方式表达,加强有效传播的力度。我馆的香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精心设计和制作了《精灵魔法学校》,《机器人大动员》两部有趣味的科普实验秀,为社区的小朋友做科学表演,用舞台表达的手法让孩子能够从演示中学习到相关的科学知识。表演形式为科学实验演示加上科普舞台秀,学生团队采用热门的动漫剧情,借助哈利波特这样有影响力的电影人物,巧妙的结合我们需要传导的科学知识点及衍生的内容。在这个剧本中,他们演示了化学方面酸碱中和反应的小实验,载歌载舞的方式、时尚前沿的包装,通俗易懂诠释,加上“科学怪人”的装扮与设计情节故事在其中,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思考。

四、分析热点,精准投放的科学活动

从社区工作特点来看,我们开展的科学传播活动应结合居民生活的热点和关注点,带给大家不同性质和类别的体验经验。从现场活动的反馈情况,可以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信息,直观了解普通民众到底需要什么?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作息时间段,他们最希望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同时我们依托社区联系网络及通讯平台,收集本区域的居民基本资料,通过政务平台、社区汇—手机报终端,发放科学调查问卷,获取各类相关数据。其中有:人员参与社区各种类别活动的次数,领取活动纪念品人数、环保垃圾分类袋子发放人数、学校入学数据、申请老人食堂人员数量、医保办理情况等等。做好基础数据挖掘后,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性分析,科学的建立模型,带入新的数据,从而预测未来的数据,发展规模与可行性,选取设定新的热门主题,指导活动策划。通过大数据调查,我们发现网络科学传播的著名事件,比如宇航热,科幻热、诺奖热,同步于居民的热点关注,或者说引导着居民的注意力,表现在其购书、购物、及辅导班咨询信息方面有增多。我们还从数据挖掘对比得到证明,居民兴趣喜好在近两年有所转变,相关科学热点和问题的转移,从原来关注度高的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更新为对航空航天、食品安全,网络伪科学有更高热度。因此,我们选取新媒体传播应用与线下科普表演、科学实验展示相结合,提供相关服务给居民。比如我馆品牌项目科学+,其中的《好医生》系列,《星战观影周》还有其配套的微信推送,都是依据社区数据分析后遴选出精准内容,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贴切服务的具体表现。

五、着眼未来,策划创意的新颖主题

从增强互动入手,增加居民对科学教育活动的体验感受,希望他们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开发、评估过程中。我们将以《科幻电影联盟的形式》为平台,从对科幻电影的赏析与体验开始,从情节挖掘科学知识点,辅助以实验和解析,并以艺术鉴赏与科学讨论为主题与线索。组建社区家庭观影团,关键点是亲子陪伴,从科幻影片找到两代或三代人共同的话题。电影内容的选择原则,类似《精灵探险记》、《侏罗纪公园》,有关自然生物、地质、心理成长等诸多科学知识点的影片。科技辅导员担任科普观影的主持人、从科学角度解析多重角色,引发观众提问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倡导参与观影活动的家庭中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人员共同答疑解惑。激发跨界思维,促成不同领域的不同观点产生各自的交流与碰撞,促进联盟成员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终身学习在社区,科学传播在基层。良好的开端,坚持不懈的前行,未来会结出硕果。科技馆的辅导员将科学传播工作深入、细致的开展到基层,通过社区平台,达成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将最新的科学资讯和科技知识,带入千家万户。引导居民如何面对超科学的不良影响,如何解决判断信息的虚拟与现实,促进居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与进化,实现其由单向接受知识的受众转化为科学传播链上的重要参与者,使科学知识的双向传播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曾国屏,科传播普及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论实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9年度北京市科普工作报告.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3.

猜你喜欢

科学社区
3D打印社区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