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度的力量

2017-01-13陈艳麒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灰度矢量细分

陈艳麒

摘要:冷军的作品早已为世人所称道,凡是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过其作品局部的人都会为这“矢量尽头”所展示的绘画性“小字宙”而惊叹。这里没有拘泥,没有拖滞,更没有描摹,有的则是在理性支撑下充满激情的畅快挥洒。他通过对色阶灰度的高品质解析,突显出其基因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与判断能力。这就是其作品形式语言的精神气质。文章对其作品从“灰度的价值与魅力、灰度的分割与设置、灰度的限制与自由、灰度的解析与延展以及灰度的判断与控制”五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使大众在解读冷军的作品时增加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灰度;矢量;细分;控制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107-03

1999年秋,中国美术馆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人头攒动,当时,我正在一层圆厅很认真地观看王宏剑的《阳关三叠》,只感觉右边熙熙攘攘,忍不住用余光扫到了圆厅中心位置的一件深色背景的铁皮五角星,心想,“哦,实物装置也上来了”。挤到《五角星》跟前驻足观看,这时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这件画幅不大,尺寸为130X130cm的作品是实物还是油画?(有这种感受的,大约不止我_人)如果判断是“实物”则很正常,这确实是一件锈蚀铁皮叠加焊接的五角星。要说是油画,怎么可能?毕竟这三度的空间确是实实在在的……这件作品出自冷军之手,最终获得金奖,作品的视觉反差对我灵魂的冲击和震撼令我至今难忘。那么,冷军作品对视觉与心灵的震撼究竟来自于何处?仅仅是“画的深入”吗?肯定不是。对冷军作品的赏析文章不胜枚举,吾人不妨尝试从另一个视角对冷军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一、灰度的价值与魅力

灰者,不黑不白,非黑非白,黑白之间。“黑白灰”对于画家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三者的逻辑关系,构建了一件绘画作品的基本格局。将黑白演绎的最透彻的,无疑是版画——黑白交替、清晰精准。这里所说的“灰度”当然并非“灰色”,而是除了黑白以外,对色调与色阶过渡的总称谓。诸多的艺术家在这里纠结一生。由于生理特征的局限,人类(或者其它生物)对于色彩的辨识不是无极限的。一般而言,人类对于色彩的辨识大约在六千种左右,而对于灰度的辨识则远远达不到这个量级。但是,灰度的有限区间则可以使艺术家展开无限的遐想:纯粹、冷峻、幽暗、抑郁、寂寥、平衡、致远、易变、混沌、空灵、宁静、淡泊、中庸、微移……在这个区间游走,人可以获得精神的空灵与自由。如果说冷军的油画在绘画语言的表层上契合了对于诸如观念性和精神性的深刻理解,那么,他在灰度的腾挪与延展中,则细分出了无限的空间,进而创造了另一种视觉价值,即灰度美学。在冷军将近一千多度的眼镜片后面,是高精度的灰度辨识处理器,在那里他调动与生俱来且异于常人的能力将色调的视觉灰度“无限”细分,达到人类的视觉极限。最后通过作品将这种灰度细分的魅力转达出来,大众在品味作品的过程中对冷军就灰度序列的精微表达重新解读后,产生了对心灵的撞击,这也是冷军作品的另一个价值所在。

二、灰度的分割与设置

油画创作中,灰度需要设置吗?当然不需要,冷军更不需要。在他的作品中,各类灰度的作品都有,只要切割一个灰度区间,他即可将其无限放大与延展,他的艺术表达是在扩展后的区间进行的。那么,灰度的区间切割在冷军的作品中是可以被看到的。在《五角星》中,他对画面结构进行了两层色调的分割,底层“空白”为95%的灰度(注意不是100%的黑),有效内容是在90%到69%的灰度区间所进行的色阶推演。不要误会,画家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不需要计算,也无法计算,这完全是下意识的,是基于对内容深入而有效表达的诉求。冷军有着极高的专业标准和美学理想,这种理想和标准经过多年的磨练,早已深入他的内心,在作品中只是释放,释放的过程严密而精准,但更多不可知的色阶梯度亦早已在内心虚拟设定。图1是油画《五角星》像素化后的灰度色调阶梯,通过色阶倒推可以看出,锈蚀铁皮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对它的再现在69%到90%的灰度区间进行挖掘是可行的,对画家而言,这个区间已经足以供他畅快淋漓的“驰骋”,并尽可能通过对灰度信息的高品质表达,实现大自然的物理属性在精神层面的穿越。

三、灰度的限制与自由

细节决定一切?在冷军这里远远不够,他的作品早已超出了人们对于细节的常规理解。2012年10月27日,在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22院街艺术区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办的《限制·自由——冷军油画作品展》中,策展人常磊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谈到歌德写于1800年的十四行诗《自然和艺术》,其中谈及结尾的两行:“在限制中才能显示能手,只有规律能给我们自由”。此处涉及到自然、艺术和语言的整体关系。他表示,限制,是自然通过语言对艺术家的限制。艺术家想表达自然,必然要通过艺术语言。而语言是需要一个锤炼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有一种限制。所谓自由,是通过语言的途径来征服自然,达到相对的自由。艺术家语言的成熟程度决定驾驭自然的能力,语言的驾驭能力越强,征服能力则越强。人的辨识力、物象以及图片的信息是有限的,但是表达的愿望还没有使他满足。自然中的信息和人的有效视觉能力穷尽以后,剩下的却是内心精神性的诉求,这是判断力的升华,作用在画笔上则带来画面的升华。写生,是冷军的重要创作方式和灵感源泉,“逼真”已经不再是冷军追求的艺术理想,他的形式营造能力才是核心,这一切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他对物象进行了表层过滤后,对色彩灰度阶梯的专注与投入程度,远远胜于一般人,通过专注与投入腾挪出表达的灰度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是自由的。限制是客观的,是人的生理局限使然,冷军是通过突破限制获得表达的自由后,进而获得了精神的自由。

四、灰度的解析与延展

“要创造伟大,必须精神凝集”。在冷军的作品前,怀疑自己眼睛者有之,用放大镜观看者有之,“绘画还是实物”是经常性的疑问。冷军自己曾说:“我是按照对象的生成过程‘造出来的。其实很多时候我是不自觉地着迷于实物本身的纹理细节,包括不经意造成的残缺和痕迹……造化的是自然的生命,心源是自我心源的展示。”

冷军在细节中沉迷与游走,他在作品《肖像之相——小唐》中对“色阶灰度”进行了“矢量”级的演绎。这就是冷军按照对象的生成过程“造”出来的细节。《牛仔服》的“核心”灰度色阶是在30%——60%区间,细密的纹理表达又将这个区间的每一个区段进行了“矢量”级细分与延展。事实上,对于冷军来说,《灰度色阶图》中,自10%——90%的每一个区段都可能延展为“矢量”级。关于“矢量”,专业的解释是“可以无限放大且永不变形”。就灰度的色阶而言,所谓的“矢量”级,是指“无限细分”的情态表达,而非物理表述。就绘画而言,做到“矢量”当然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此处所谓情态表述的“矢量”是有尽头的,在冷军的作品《肖像之相——小唐》中,恰恰在“矢量”的尽头蕴藏着惊人的、却不易为人觉察的巨大能量,即绘画的“终极性”表达。凡是使用放大镜仔细看过作品局部的人都会为这个“矢量尽头”所展示的绘画性“小宇宙”而惊叹。这里没有拘泥,没有拖滞,更没有描摹,而是在理性支撑下充满激情的畅快挥洒,是真真切切“画”出来的。在这里,对灰度色阶自信的细分与延展突显出他基因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判断力,这就是冷军作品形式语言的精神气质。他创作方法理性,法度严密,但又不失语言的厚重、朴实与灵动。冷军靠语言立足,他语言的独特性又囊括了共性,这个共性是传统的,是人文的,也是美术史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对艺术价值认知结论的共识,这种共识深藏于他在创作作品时对色阶灰度细分、解析与延展的过程之中。(图2)

五、灰度的判断与控制

判断与控制,基于两个层面。判断,是一种思维过程,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而控制则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最终在形式逻辑上用一个命题表达出来,这个命题即作品本身。控制,以判断为前提,判断失误或者不精准,其控制没有意义;相反,判断准确而控制失误,一样不会有好的结局。

艺术创作的过程同样是思维的过程、判断的过程和控制的过程。

冷军,作品众多,而且件件精品。自然物象呈现给冷军的是多维度特征,从物理意义上讲,无论色调还是材质,都是真正的“全维度矢量”级。如何在“全维度矢量”级中找到“尽头”,并在这个“尽头”演绎自己的才华,讲述自己的艺术理想,其前提是正确的判断。绘画在物理意义上(人文以外)的终极目标是按照画家的意愿和尺度在自己构建的画面里表现出对象的色调和形态,色调与形态在视觉上均表现为色阶灰度,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冷军需要在客观的“色阶灰度”中用自己的“尺度”去判断,哪些保留、哪些剔除、细分什么、细分后如何延展、怎样分割画面灰度区间等等。控制,对于冷军来说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而控制的关键在于对“尺度”的把控。这种“尺度”宏观上在于对整个画面的构建,微观上在于毫厘之间的经营与推演,也就是说冷军在大尺度的控制中能够“雄视天下”,形成画面的大格局,而在对小尺度“矢量级”的灰度细分区间同样能“纵横捭阖”。严密、精准而不失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在层层递进、盘根错节的微视觉逻辑关系中将自然物象转换为人文精神,这彰显了冷军非凡的微色调控制能力。

在冷军的作品前,任何语言描述都会显得很苍白,他对于人类绘画艺术的贡献毋庸置疑,冷军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本文的观点不能求得所有人认同,但发自于内心,恳请学界同行商榷指正。

猜你喜欢

灰度矢量细分
天津港智慧工作平台灰度发布系统和流程设计
华为“灰度”哲学
Arduino小车巡线程序的灰度阈值优化方案
物理矢量和标量学习中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力的矢量性的一个例子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
三角形法则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光栅式传感器细分技术研究
矢量三角形法则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市场细分中的市场泛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