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山水彝人

2017-01-13

中国国家旅游 2017年1期
关键词:羌笛羊皮卡斯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古老民族,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现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和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羌族依山而居,羌寨一般建在地势陡峭的半山,因此羌族也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悠久的历史与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文化中保留了不少古风,其歌舞、习俗也是淳朴厚重、古色古香,其中,羌笛演奏、卡斯达温舞、羊皮鼓舞、羌年等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笛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代即已流传于四川等地,唐朝时是边塞常见的乐器,经常出现在边塞诗中,在宋、元、明时期的文人诗歌中也很常见。羌笛多用岷江上游高山生长的油竹制成,音色清脆高亢,略带悲凉,常用来传达思念、向往之情,流传下来十余首古老的曲牌。羌族没有文字,音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社会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除羌笛外,羌族的乐器还有口弦、唢呐、脚盆鼓、羊皮鼓、锣、响盘、指铃、肩铃等。

“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羌族舞蹈多源于宗教祭祀,也保留了原始、古朴的风格。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阿坝州黑水河流域,羌语称“克苏巩·黑苏得”,也叫“盔甲舞”“大葬舞”。据考证,卡斯达温最初可能是古羌部落的一种祭祀礼仪,逐渐演变为将士出征前祈祷胜利、祈求平安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后来成为年节、庆典、喜丧等仪式中的歌舞。卡斯达温的表演大约七八分钟,一群男舞者身着生牛皮铠甲、戴皮盔、持兵器,步伐坚实,皑甲铿锵,呼喊声悲壮,气氛威武、肃穆。羌族自古英勇善战,此舞即带有古代战争舞蹈的遗风,同时也受到藏传佛教中跳神舞蹈的影响,成为远古羌文化与吐蕃文化相融合的一个见证。

汶川的羊皮鼓舞,羌语称“莫恩纳莎”,原是祭神、驱鬼、求福、还愿、送死者灵魂归天时“释比”(巫师)所跳的法事舞蹈,后来演变为民间舞蹈,形式更为自由。“羊皮抓鼓”是释比不可缺少的法器,羊皮鼓舞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生动地反映了古羌族的生活状况、宗教信仰和内心世界。

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羌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瓦尔俄足”活动,俗称“歌仙节”“领歌节”,集歌舞、饮食、宗教、习俗、服饰、建筑等于一体,在羌族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较完整地反映了羌族文化的梗概。因为是以女性为主的习俗,又称“妇女节”。节日活动持续3天,女人们尽情地欢跳萨朗,农事、家务事皆由男人操持。

羌族聚居的阿坝州,也是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拥有高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其中包括3处世界自然遗产、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羌笛羊皮卡斯
羌笛悠悠
羌笛为武汉吹响
羌笛一汽连千古